[逐字] 【KP 國是會議】EP14.新經濟
影片逐字內容,影片來源: 柯文哲 YouTube 頻道;【KP 國是會議】EP14.新經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kdrI1sgt0
台灣在過去 20 年其實 GDP 成長 120%,可是我們的 GDP 成長的結果,並沒有讓全民共享,因為我們在過去 20 年當中,實質薪資成長只有 4%。所以也就是說企業有賺錢,但是賺錢並沒有被員工分潤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在過去 20 年當中,貧富懸殊越來越厲害。
創造臺灣新經濟
我們今天來討論新經濟,我會提出目前台灣遇到哪些問題,然後我們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的解方是什麼。當然,我不認為說,我個人講的就絕對是對的,所以歡迎大家提出你的意見,在下面留言。
從新教育,新科技,新經濟,有新的教育才能夠產生新的科技,有新的科技才可以建立新的經濟模式。有新的經濟,而且是成功的新的經濟,才能夠確保台灣的安全跟繁榮。
我們今天首先對這個新經濟要有一個定義。所謂的新經濟就是,第一 它不是只有 GDP 成長,當然 GDP 一定要成長。第二,它的平均薪資要成長。再來就是說,它整個產業是走向高附加價值產業,而不是說很多的低附加價值產業湊起來,然後變成 GDP 的成長。
台灣在過去 20 年,其實 GDP 成長 120%,可是我們的 GDP 成長的結果並沒有讓全民共享,因為我們在過去 20 年當中實質薪資成長只有 4%。所以也就是說企業有賺錢,但是賺錢並沒有被員工分潤到,分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在過去 20 年當中貧富懸殊越來越厲害,而這貧富懸殊後來也造成整個台灣經濟發展不順,為什麼你知道嗎?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當中,那大部分都很窮,這很窮他就不會去市面上買東西,所以整個金流量不大。那如果財富比較平均分配,大家都比較有錢,那大家就會去買東西,促進經濟發展。所以就是說,我們不能純粹只看 GDP 的成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數字是,平均薪資的成長。
下一個更重要的數字叫中位數,更反映大部分的薪資狀態,所以我們在討論新經濟的時候,不能只看整個 GDP 的總數的成長。還更重要的是,看它是怎麼分配到老百姓,特別是在這個中位數的薪資的分佈。
那另外我們必須走向高附加價值產業,為什麼你知道嗎?如果老闆賺不到錢,他根本沒有錢分給員工,所以我們對新經濟有三個定義:
第一,GDP 要成長。
第二,薪資要成長。
第三,產業是走向高附加價值產業。
首先我們對新經濟要有一個定義。
如何打造新經濟?
最近有一個熱門題目,賴清德說,他希望 GDP 要成長 3.5%,那侯友宜說他癡人說夢話。不過我倒覺得是這樣,重點不是 3.5% 這個數字,重點是如何做到?而不是喊口號。
首先我們對 GDP 來做一個分析,GDP 有四個成分:第一個是民間消費支出,再來是政府的消費支出,再來是投資的總數,再來是淨出口。所謂淨出口就是出口數和減掉進口數。所以 GDP 的組成有這四樣。
那我們看看,台灣、日本跟美國,在這四樣的分布狀況。
台灣的 GDP,民間消費支出 48%,投資佔 23%,政府的支出 13%,淨出口是 16%。
美國的話,民間消費佔 68%,投資佔 16%,政府支出 17%,淨出口它是負 3%,也就是說美國的進口比出口還多。OK。
那日本是民間的支出 54%,投資佔 26%,政府支出佔 21%,淨出口是負 1%。所以日本在現階段也是進口比出口還多。
所以如果比較台灣跟美國跟日本,你會發現有一個數字,我們的民間消費的佔比比較低。那這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出口到底是一定對國家有好處,要思考一下,我們東西賣出去換美金回來。那國內錢很多,沒有錯,問題是這個錢要有用。如果這錢沒有用,它就只算是紙。所以美金這個東西是這樣,你拿去買東西它算是美金,你沒有買東西它就變成一堆紙。所以我們過去盲目的增加出口,要讓淨出口增加,表面上帳幕帳面上很好看,可是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繁榮是不是一定有好處?打問題。
提升 GDP 的可能作法
賴清德說,他希望這個 GDP 可以增加 3.5%,怎麼做到你知道嗎,有幾種方法。
我們如果全部是用民間消費支出來做的話,大概你想想看,3.5% 等於 8,000 億台幣,也就是說,如果純粹用民間消費支出來讓 GDP 成長 3.5% 的話,我們大概平均 2,300 萬人口,每人每人要增加 3.5 萬元的支出,這是第一個方法。那第二個方法就是說,不然投資。比方說我們台積電到亞利桑那去投資,他投資的場大概 3,600 億,所以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讓 GDP 成長 3.5%,台灣再投資兩個類似亞利桑那這麼大規模的台積電的場。那如果要政府支出,那這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那個防疫特別預算 8,400 億,他一個防疫特別預算大概足夠就可以把,台灣 GDP 成長 3.5%。不過問題是用掉以後,到底對整個台灣的基礎建設有沒有改善,這是個問號。那另外一個是進出口,進出口要增加 8,000 億,那就比如說我們要賣更多的東西到外面,然後減少進口,這樣也可以達到。
所以事實上,要增加 GDP 3.5% 的時候,單單這個數字是沒有意義的,你要先想想看,這增加 3.5%,到底是要民間支出呢?還是要政府支出增加呢?還是要整個民間跟政府的投資增加?還是我們的出口增加?要去思考到底怎麼去配對。所以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你知道,GDP 成長 3.5%,它是個口號,重點是你這 GDP 成長 3.5%,你是要從哪一部分來?這才是重點。還有每一部分的增加,對國家的長期發展是不是有效,這要考慮。我認為比較正確的一個新經濟發展應該是,我們要投資企業,企業要勇於投資。我們還是要讓企業,台灣的企業可以發展,然後這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有能力去支持它發展,去確保說這 GDP 成長是有益的,而不是數字遊戲。
那第二點是這樣,我們希望台灣有高附加價值產業,所以不管是國家、企業、大學,都要投資足夠的研發的能力。到目前為止,台灣沒有一家大學,在全世界排名 100 名內。如果台灣沒有任何一家大學,排名在全世界 100 名內,你為什麼認為台灣會有很好的新創產業?會有很好的這種高科技產業?這也是我們目前面對的問題。
那另外一個是,教育你知道,高階教育,不僅要推動新創產業或是高科技產業發展,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是,培養高階的人才。有高階的人才,才有可能去推動高科技產業。在這方面做得最好,應該是以色列,以色列國家就是把新創經濟當一個國家重要項目,甚至在國家就設新創局,然後來輔導整個國家新創產業的發展。那教育也要做相對的配合。它的產業都是走向高物價價值產業,讓它來帶動這個 DDP 的成長,而不是以那種大量的代工,低物價價值產業,然後累積很大的數量來帶動 DDP 的成長。所以這也是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的一個概念。
另外一個是,我們還在跟國際市場去鏈接,因為純粹只靠台灣不夠大。所以我看過一個數字你知道,他說一個新創產業發展大概有 5,000 萬人口,台灣才 2,300 萬,所以台灣也要思考說,即使我們要發展這個高科技產業,特別是新創產業,我們要建立一個足夠大的腹地來支持這高科技產業。那當然有兩個選項,一個是跟上海,一個是跟福岡,因為這比較近。所以我為什麼在過去,我常常跟福岡市長有在聯絡,我們很認真的去參加福岡的新創產業,那也邀請福岡過來。那當然另外一個是上海,不過上海常常涉及這個兩岸的問題比較危險。所以在現階段,我們還是要在經濟發展當中,我們還是要建立一個國際的連結,讓它市場經濟規模達到 5,000 萬以上,來促使整個新經濟的發展。
所以我們把今天的這個新經濟,做一個結論就是說,不要只看數字,它會變成數字遊戲,我們希望台灣經濟的發展是實質的、基礎結構的改善。在內部教育還是一切的基礎,所以我們一開始說:新教育,新科技,新經濟。因為只有教育成功了,它才能夠促進整個高科技產業發展。也唯有教育成功了,才能夠培育足夠的高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