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輩子最痛的一個聖誕節
今年的聖誕節,真不是個好日子。
幾天前已開始隱隱作痛的牙齦,連續兩個深夜,都在3:29am 把我痛醒(挺詭異的)。
四年前曾花不少銀両、費了一個半月時間,經歷六次徹骨之痛才治理好的牙周病,想不到撐不了幾年又復發了。
當時牙醫已提醒過,牙周病是不能根治的,只能自己多加小心,提防再犯。本來我已跟足牙醫的指導,盡力保持牙齒清潔,連煙都戒了,只怪自己近月來喝咖啡奶茶太多,口腔長期被糖份、牛奶和咖啡漬、茶漬浸泡,導致細菌滋生,也引發了牙周病。
牙周病那深入骨髓,令你坐立難安的痛,沒經歷過的人,真不知怎樣形容給你聽⋯⋯大概是四個牙科用電鑽,上下左右同時鑽進你的牙床的感覺吧⋯⋯雖然已找到自救的方法(後面會說),但要一兩週才見效。大半夜痛醒,難再入睡,非得要吃止痛藥不可。
聖誕節當天,不知道是否這幾天止痛藥吃太多的關係(其實也沒有很多,只是連續幾天每天兩顆而已),繼牙痛之後,再來一個胃痛——胃氣漲得像懷了孕,痛得直不起腰!
因為從來不胃痛,家裡一片胃藥都沒有,作為一個獨居老人,只好撐着殘軀,到附近藥店買藥。
剛下完雪,地上又濕又滑,氣溫只有2度,加上牙痛未消、胃痛正烈,本來不用五分鐘的路,走了十多分鐘才到。
好不容易在繁多的藥品中選到兩款「應該可以吧」的胃藥,回家時卻看到兩台消防車,閃着燈號停在門前。
電梯大堂裡擠滿等着回家的人,而大家都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我在劇痛中待了二十分鐘,終於看到十多個高大壯碩、「全副武裝」的消防員下樓,也慶幸只是虛驚一場。

牙痛+胃痛+火警+獨居異地 = 最痛也最難忘的聖誕節
來美國之後,一直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就是生病。
感冒發燒咳嗽胃痛等常見疾病,藥店有足夠的藥品可以應付,我在藥店隨便找的胃藥,吃了幾次後胃痛已大大的緩解。
但牙痛卻十分難搞,成藥只能止痛,難以逆轉細菌已造成的傷害。
自己不是公民,沒參加任何的健保計劃,去醫院也沒人管。雖然很感激 @魔鬼小編 熱心地推薦了相熟的牙醫,但聖誕假期他們也不上班哦!
以我一向的習慣,遇到難題一定找網絡幫忙,在網上搜尋一番後,找到一篇關於自己治好牙周病的文章,看內容挺有道理,也跟着照做,於是買了「水牙線」(Waterpik),加上針對牙菌膜的漱口水,期望一兩週後,可以遏止牙周病,省下(估計)數千美元的診療費。

總括而言,首次在紐約過聖誕節,是十分「痛快」的:痛當然是指身體上的疼痛,快則是在床上躺了一整天,聖誕節無聲無息地,很快就過去了⋯⋯其實,若沒有親朋好友在身邊,節日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中國人不過聖誕節
孤單之餘,看到近日中國不少地方政府大力推廣「中國人不過聖誕節」、「不過洋節」時,想起看過一段文字(忘了出處,知道的朋友請告知):
中國人不是想過西方的節日,只是想過西方的日子。
其實,若不是有宗教信仰,節日在大部份人,尤其打工者眼中,只不過是「放假」、「團聚」或「狂歡」的意思,華節或洋節,真的沒太大分別。因為我在香港長大,不論中秋、端午、聖誕和復活節,我們都放假,所以自小對中西式節日,都「一視同仁」,都覺得高興。
放假只是為了開心,把它連繫到民族大義,也太沉重了。
正如,這兩年很多香港人離鄉背井跑到別的地方,理由也沒有太複雜,就是為了「自由」兩個字。
自由有沒有意義,視乎個人的價值觀,但在香港長大的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教育,以至免於恐懼的自由,都是市民應有,無容政府剝奪的權利。
美加、歐洲、澳洲、台灣⋯⋯真的不是天堂,她們也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但現在的香港,對於嚮往自由的人來說,無疑是地獄。
我們因為同一個理由離開香港。
在此,祝願有一天,我們也因為同一個理由,回到自己的故鄉。
最後,送上一首達明一派去年聖誕的歌曲,希望在世界各地的香港人,平安、悅樂:
我會說今天世上所有地方
你要去多遠也被困在迷惘
卻更要相信自由必將釋放
那裡缺少的 在那裡補上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