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Pakkin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台北走一走,猶如去了日本(飲食篇)

Pakkin
·
·

今年二月初,因為台北書展,一早已訂好機票,場內場外安排了幾場不同的交流,也預先告訴朋友,在台北敘舊。誰知COVID-19(a.k.a. 武漢肺炎)疫情擴散,辦國際書展的風險大增。最終文化部在一連串會議後,一月尾決定書展延期至五月(前天更決定要取消了)。有些同事把機票改期,而我則按原定行程,小心翼翼在港預先自我隔離多天,避免探望友人變成傳播病毒。

雖然台灣跟香港很近,但因為工作擔子不輕,很多時只能乘公幹之便外出,多留兩天以作休息。也所以,對上一次能自由自在地逛台北,不是只有一天兩天的匆匆趕趕,已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那時捷運還沒建成,大部分時間都在走路。

因為書展延期,忽然多出一些空檔,於是出發前幾日,匆匆查看台北有什麼地方想去看看。腦筋忽然一轉,想起台灣跟日本的淵源,就想,能否把台北當作日本來逛呢?然後出現了行程的第一個目標——吃拉麵。

從小喜歡日本,在同事日夜鼓勵下,前年終於有機會到日本遊玩,幾十歲人去六本木看JUMP展,去台場看高達,去秋葉原看玩具,不亦樂乎。然而玩完一輪,又再陷入工作的重壓,時不時就幻想什麼時候可以再去。原本打算今年再看看有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沒想到在人禍的加乘下,武漢肺炎弄得百業消沉,日本也向疫區踏前一步。

雖然拉麵很好吃,但一天如果連吃兩餐,因為邊際效益遞減的法則,會破壞第二碗麵所帶來的滿足,所以行程上維持一至兩天吃一碗麵的節奏,帶着飢餓感來吃麵,這樣最好。


落機第一天,辦好住房手續,就在街上閒逛,熟習一下環境,順道買了我第一張悠遊卡——對,很幸運,一找就在7–11找到了P助與兔兔的空卡。

這天因為時間不巧,遇到拉麵店時還沒肚餓,肚餓時拉麵店又大排長龍,於是簡單吃了一個牛肉飯。

吃牛肉飯,當然不吃「吉儀家」。在中山站附近的誠品地庫,有一家牛角次男坊。聽同事說,拉麵有所謂二郎系,通常都是那種驚你唔夠飽,給你堆滿芽菜來塞飽你,屬於大件夾抵食那一類。這家牛角次男坊,看名字,次男與二郎同義,然後飯來了,果不其然。

香烤的牛肉堆出一座小山,令人食慾大增;蕃紅花的香味加上葱粒的爽快,給牛肉的質感帶來了區隔,咀嚼起來不會不斷的肉肉肉;三大片紫菜用來包着滲滿肉汁的日本米飯,配以多汁的芽菜。雖然整體上略為偏鹹,但食完也立時回復體力,可以繼續走走看看。


之後幾日,差不多每天一麵。

先來的是同事介紹的鷹流東京豚骨拉麵-極匠。從公館站行過去,只是幾分鐘腳程。麵店座落於大街後面的停車場旁邊,是一間獨立小木屋。

午飯時段,人龍已排起,排隊的以男生為主。就像日本的拉麵店,這家店外也擺放了一部售票機,列明各種組合。同事推介要吃最大碗那款,盛惠新台幣300大元(單據上寫着肉肉SP,究竟會有幾多肉呢?),這對一般學生來說消費已是不低,但相對於在香港吃一頓拉麵,這還是相當抵食。

排隊只是排了一會,很快就可以入席。座位是bar枱式圍着廚房來坐,當師傅端上拉麵時,還真的有一點震撼。

豚肉把整碗麵都鋪滿了,吃的時候要先翻開才可以吃到麵條。麵條入口有嚼勁,中等粗度,湯底油脂非常濃厚,味道不錯,只是略嫌太油膩。也許是座落大學區,付出這樣的價錢卻吃不飽,就很難吸引人光顧,所以這裏另一個賣點,是可以免費加麵。替玉可點半份或一份,有點意外的是,麵條不是最初的中等粗度,而是一團幼麵,實在是大滿足。


吃過拉麵,第二天想吃沾麵。

初吃日本麵時,是不知道原來有沾麵這種吃法。沾麵的重點,是把麵條沾在湯汁後,能怎樣把湯汁掛在麵上。所以有些麵店的湯汁太稀,吃起來就比不上直接吃拉麵那麼滿足。

這天逛到市政府站附近的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在園區池塘對面,有一家以蝦湯聞名的麵店。五之神製作所的本店在日本,雖然店內座位不少,但晚上去到時,我一個人竟也排了差不多半小時。

甫一坐下,店員就殷勤遞上餐牌,隔了一會,就過來問我是不是第一次來,然後就介紹他們的店和幾款麵食。

我挑了他們的濃厚豚骨蝦沾麵,據說在日本的本店也是人氣之選。稍為等候,麵端上來的時候還是看傻了眼。

沒想到,竟然有那麼大碗。

湯汁是濃厚而鮮味的,把麵條浸在湯中,一拿起,湯汁牢牢黏着麵條;筍以角切的方式送上,入味多汁;溏心蛋也很不錯;稍稍敗筆在於那份高麗菜,帶着淥菜的開水味道。也許我把每一份麵條分得太少,湯汁竟然不夠吃,沒能在最後請店員加入鰹魚湯和着再喝。

有機會的話,這家是要再來的。


有時候,鰹魚、豚骨、豚肉吃得太多,就想轉轉口味,不要把味覺吃膩了。然後有一次吃過雞白湯拉麵,味道煥然一新,驚為天人。之後就時不時心思思,要找找哪裏有好吃的雞白湯拉麵。

這次來台北,也吃了一碗令人感到很滿足的雞白湯拉麵——鳥人拉麵。我去的那一家是總店,位於忠孝復興站附近,方便吃完午餐後,順道去紀伊國屋書店逛逛。

由於早到,在等朋友的時候,店內濃濃的雞湯味不斷傳出,增加了吃麵的快感。店內座位不多,所有人都坐得很靠近,擠到座位後沒多久,麵就來了,一看見就食指大動。

湯底充滿雞肉的甜味,一讚;麵條軟硬適中;每碗配有兩粒雞肉丸、兩片雞肉、半隻溏心蛋、兩塊紫菜,肉質不算滑溜,但也好吃。就像風捲殘雲,一碗拉麵眨眼之間就消失不見,只餘縷縷蒸氣,在碗底徐徐上升。


其實不是所有拉麵都能令人回味,這裏只記下應該會再去的麵店,而這次台北之行,最後一家想記下的,就是在古亭站附近的山嵐拉麵。

那天去這一家麵店,是誤打誤撞,因為那天是要去位於古亭的讀字書店。誰知去到才發現,山嵐拉麵原來被票選為「2019年度全台十大拉麵店」之一,而且是北海道札幌名店,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店內有一部觸屏式售票機,可隨意配搭自己的口味,其中有個叫作「蔥炸彈」的增量選項,單看圖片已覺得不得了,配得上炸彈之名。雖然我也愛吃蔥,但第一次光顧,就點最傳統的那款白湯吧。

湯頭是傳統的札幌風味,滲透出豬肉的鮮甜和肉香;麵質有嚼勁,溏心蛋和叉燒也不錯。好吃是好吃的,也覺得應該會再去;但是否去到十大那麼誇張,那麼令人心思思、念念不忘,心裏倒是有點疑問,希望下次能再試試其他湯底(特別想試試海湯),感受一下這店的威力啦。


在日本遊玩,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逛逛超商/便利店,回旅館前買一罐果味啤酒,吃點脆卜卜的小吃,這就圓滿了。

好,飲食部分這就寫完了,下篇再整理一下逛書店的部分,看看台北如何幻化成日本。

最後多補一句:疫情持續,全球供應鏈寸斷,加速了經濟寒冬的降臨,祝願各方朋友安好,早日重逢再聚。

Pakkin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