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肉松3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吸血企业》读后感

肉松3号
·
让打工不再被吸血

最近,我在阅读今野晴贵的《吸血企业:吃垮日本的妖怪》,当初选择读这本书的初衷:想更进一步了解吸血企业怎么压榨员工,同时也想学会避免被吸血。结果,我在阅读过程中激起了前司的精神工伤回忆,想到自己过去被pua的那些时刻。

开篇提到企业们的“应届生就是成本”之说,意为应届生的所在即成本。企业们理所应当地认为“你来公司工作,这是我们在花费成本来培养你”。这般成本论已经将员工放在比企业矮一截的地位,制造了一种更容易让员工在工作中产生愧疚的情景:当你所做的事情没有成效,那便是浪费公司的成本。这也是吸血企业用工管理的特征之一。

这种成本论太理所应当,甚至还有些理直气壮。但是,有点可笑。在企业里先不论你这个人,而是将你视作成本。也许,企业从一开始可能根本没有想把员工当人看,员工只是推动企业生产的工具罢了。

东亚人的压榨路子都很相似,前司也很爱把“没有发挥你的人效”挂在嘴边。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是在要求你对工作进行改善。那么,要如何更进一步发挥你的“人效”?

这时,前司领导就会要求你复盘,以及出下个月的规划。这跟书中提到的业务改善计划(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简称PIP)也很相似。

PIP也是吸血企业们爱使用的把戏,他们借由PIP形式,不断压榨员工,要求ta做更多的工作,最终将员工逼入绝境。在一次次压榨下,员工可能会陷入抑郁状态,甚至无法持续地工作。企业们一个转身就可将员工辞退抛弃。书中提到日本的一些大公司便是如此压榨应届生。这些企业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招工,“用”完应届生即抛,下一年再招新的应届生,如此轮回。我想在国内应该也不乏这样的吸血企业。

说回我个人的工作经验。

每次的开会看似是复盘和月度计划,但你总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事成效不好”、“没有发挥出你的人效”。甚至,他还要语重心长地“教你做人做事”。其实,每次的开会给我是大批特批的挫败感。我和同事负责的账号经常被批成:人设冰冷,像机器人一样。这就出现一个奇怪的错位:要求工作时要像一个活人,但是对待你却像使用工具一样的冰冷,并且长期不顾员工的状态。他们美名其曰要发挥你的作用,到头来也只是为了更好压榨你的劳动力。总之,我很少收到正面反馈,总是反复经历这个过程:被批-复盘-规划……

这般打压式地开会,很难让我持续地保持高昂的工作状态,导致后来每次一听到开会,我就开始头疼,烦躁不安;有时候,我在背后光听到领导声音就毛骨悚然;甚至,线上交流也充满压力,只要看到他的对话框弹出,一看到他的头像,以及不断增加的对话框的红点数,我的压力值立马爆表。这样的工作环境充斥着精神上的压迫,不断地消耗了员工可持续工作的状态。

在前司最后的一次会议,当时我被前司批评:如果你要把工作和生活界限分得如此清晰,不好意思我们公司不需要这样的员工。当时,前司甚至装作好人一样,安慰说道会给我时间思考要不要继续做这份工作。

实际上,与其说是给你摆出选择,不如说是想牺牲你的人,让你妥协,进而更好地被公司压榨工作。比如,周末也要加班工作,再如你该学习老板不下班的精神,不要计较太多成本。

“你不适合这份工作”,言下之意也是一种让员工主动离职的话术。即便,当时的我明白这是一种劝辞话术,我也曾想过跟公司耗到底。但是,我当时的状态已经不足以支撑自己继续这样工作下去,不想日日面对这样的领导,也受不了每个月都要崩溃一次的工作。

所以,当时我做出一个选择:先给自己冷静的时间,再思考是否辞职。最终,我为了身心健康,选择离职离开前司,离开这个糟心的环境。

现在,按照《吸血企业》分析,前司对我做的行为不就是柔性逼迫离职。

“吸血企业之所以会摧毁员工的精神,既可能是在‘筛选’,也可能存在‘用后即弃’式压榨,‘非可持续性用工’的因素。首先彻底压榨員工,一旦其失去了利用价值,则让其患上抑郁症,彻底击垮员工。而在‘职场崩溃’的情況下,如果领导个人觉得某个员工 ‘不顺眼’,也会故意逼ta患上抑郁症,迫使ta离职。”

当时,对方假意说:工作是双向选择,需要适应彼此的工作节奏;其实,公司也是在对我进行打压,因为全程说的是你跟不上我们的公司节奏,而非承认公司环境和节奏存在问题。然后,公司借此劝说让我主动离职。这样一来,公司不需要支付辞职赔偿费用,也不用担心后续是否存在打官司的法律风险。

不管是日本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出现过对年轻人不能扛事的责骂,认为“年轻人稍有不顺就辞职”。可是,请问企业们又给员工创造过什么样的环境,足以让员工可持续地工作。

看完这本书,我学到两点:第一,你要坚信自己没有错。第二,要对企业持怀疑的态度,因为本质上任何企业都可能成为那个吸血鬼。

贴一下书中原话:

“第一条,坚信自己‘没有错’。如果你的思维陷入‘自己有错’的陷阱,就无法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做出正确判断。吸血企业的战略就是让年轻员工掉进‘自己有错’的泥潭。所以,我们坚決不能掉进这一陷阱。越是感觉自己有责任自己有错的时候,就越要沉着冷静地提醒自己 ‘这都是对方的圈套’,绝对不能陷入自责之中。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第二条,是‘时刻对公司保持怀疑的态度’。公司制定针对员工的策略的时候,好坏姑且不论,但一定是始终有战略性的胜算。这一战略性,不是对员工 ‘好’或‘不好’的问题,而是企业作为一个追求盈利的组织理所应当具备的性质之一。在这一前提之下,吸血企业采用了‘用后即弃’ 式的用人战略,无情地压榨年轻员工。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时刻对公司把有怀疑的审视态度。”

也许,思维上的改变可能是容易的。但是,如果要把这种思维上的改变落实到行为,我想自己还要加油,坚定地塑造那个“如何坚持自己的权利,永不放弃“的打工人格!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