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6 - 缺乏良好設計的廚房
我從小到大不算有精細的學習媽媽的廚藝,但偶爾會到廚房裡跟著做菜,隨著年紀越大進廚房的次數卻越少。直到疫情期間,有一陣子我們較頻繁的嘗試在家裡手做麵疙瘩,我才感受到我家廚房的問題。
我家廚房不大,是傳統公寓窄長型的設計,灶台和流理台中間有些空位可以備料,但身後是櫥櫃,放置許多鍋碗瓢盆、廚房用具等。所以只要有人在廚房做菜,想要去後陽台冰箱,廚房裡的兩人會極其靠近,另一人才能穿越過去。
進過一次廚房後,發現最大的麻煩是光線不夠。都不知道這二十多年來,媽媽是怎麼在裡面,光線不明地備料。雖然灶台上的抽油煙機有黃燈,但是中間備料區卻剛好完全背對廚房天花板的燈。所以我剛學切東西的時候,覺得怎樣好像都看不清,需要換各種角度才能讓自己看比較清楚。後來在網路上買了雙面膠黏貼的充電燈條,貼在料理台上方的櫃子底部,甚至能感應亮燈,晚上起來喝水也方便許多。
廚房料理台面積整體都夠用,但覺得高度仍然不夠,有時候備料才一餐而已,就覺得腰酸背痛,但至少不會東西無處放,就是總覺得家裡的廚房設計,也許當初預售時就是配好的,但也少了很多人性化的考量。
另一個在夏天最崩潰的,或許是熱。家裡廚房與客廳不完全通,所以夏日在裡面下廚,完全是在做三溫暖,汗流不止,實在受不了才去搬電扇對著廚房吹,儘管如此,通風效果仍有限。結合這三個最大的缺點,進廚房的意願就又少許多。
但其實除了做麵疙瘩,我也嘗試做過鬆餅和檸檬塔,也常在夏天的時候,用糖水搭配自己切的愛玉和仙草凍。做甜點好像比做正餐沒有壓力,不怕食譜記不住,也不怕這一餐毀於任何一個步驟就沒了著落。自己做麵疙瘩其實也沒有太講究,麵團製好發酵一陣子,就搭配紅蘿蔔絲、木耳等自己喜歡的配料。
除了廚房環境限制,也會有人為干預。多數時候,只要進廚房要做東西,媽媽好像就會覺得不安,三不五時看一眼,指點一下,隨時都想接手做。有時候媽媽覺得我和妹妹做甜點就是在浪費材料,不知道在幹嘛。或許因為廚房是他長期以來的領地和戰場,以前年紀小想學,也多半只是洗洗菜和顧著幫菜攪拌或翻面,最精華的一些步驟或調味,完全沒有學起來。
假如以後能有自己的房子,就算不常下廚,廚房也一定要謹慎設計。不只是要吃得開心,也應該要做得開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