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utecdo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成功心態》換個角度看世界,也許會發現不同的光彩。

cutecdog
·
心態在人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影響我們的行動和決策,進而改變我們的生命軌跡。作者在書中歸納了四種成功人士所需具備的心態,並解釋了每種心態的特質及含義。

心態在人生中佔據著麼樣的角色?會給我們帶來怎麼樣的影響,改變著我們仍生的軌跡?也許我們認為照著自己的想法過著生活、處理人生課題,

作者在本書用了四種心態來歸納成功的人需要具備的四種心態,逐項解釋了每種心態所代表的特質及含意。但真的只要具備這幾種心態就成功嗎?成功的定義又是甚麼?

每個人對自己成功的定義不一樣,有人認為平淡過完一生就為成功,也有人認為必須完成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事才為成功。每個人都是主觀的在看世界,那甚麼樣的心態會給我們精神上的滿足?

成長心態:人生就在解決問題的路上。

作者提出了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定型心態的人認為人的智力與能力是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成長心態的人則相反,他們認為人的能力是能塑造且突破的。兩者心態相反,當然,影響甚巨。       

作者認為定型心態的人會優先包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他們對於成長與突破不感興趣,他們在嘗試前就會先認定自己做不到,定義並侷限自己,因為他們認為人的能力是不可改變的,所以會盡力包裝自己,深怕他人看不起自己。

成長心態者則將重點放在成長與突破,不太在意外在眼光。他們要的是自己的能力能夠提升,為此而努力、投入時間及心力,不會因為遇到困難就退縮、侷限自己,他們會想辦法突破,因為他們相信人是可塑造的。

「雖然對許多人來說,實驗所帶來的風險是令人害怕的,但我認為更可怕的是因為害怕風險而避免實驗。」


作者在書中說說了這段話,讓我特別有感觸。多少人因為害怕風險,放棄了大好的機會。不是指無論風險多大都該走險,而是仔細衡量自己能承受的風險後放手一搏。在解決問題與困難的路途中漸漸刷新對自己的能力認識與享受成長的成就感。

這造就了成長心態者持續遇到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步一步為精進自己而成長,在這過程中,默默的自己就超越了侷限自我的人,不斷突破、創造新的高度並刷新自我認知。

開放心態: 批評只是不同的想法,從中學習,成為更好自己。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在一場辯論或吵架中,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問題,自己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我終於明白,若要避免重蹈覆轍,就必須將關注焦點從「我是對的」轉變為「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這是書中作者訪問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時他所說的一句話。當時的他正承受著決策失敗、幾乎破產的局面。但即便如此,改變心態的他將一九八零初一家瀕臨絕境的一人公司,搖身一變變成美國最大的避險基金公司。

作者將「我是對的」與「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區分為封閉心態開放心態。作者發現封閉心態的人做領導時喜歡給答案,而開放心態的人喜歡多提問題,追求新的資訊。

每個人遇到批評時應對的方法都不同。「你在看不起我嗎?」、「一定是這樣沒錯!」、「我一定是對的。」,這些話在爭吵中多少都會出現,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在情緒激昂、火爆的當下講出「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並重新釐清自己觀點、將情緒抽離並整理出最優解。

在證明自己是這確的路途中,很容易因為自己的想法本身存在錯誤或問題而拒絕真正的解答,許多人被情緒及自尊蒙蔽了雙眼,親手葬送了真理。開放心態者追期的是爭正的答案,不害怕被質疑與面對自己的錯誤,直面自己與問題的盲點追求最好的解方。

進取心態:不是不要輸,是要贏。

世界盃足球賽每四年舉辦一次,幾乎是世界上最多人同時收看的賽事。球員有可能已經在賽場上征戰了兩個小時,在最後的十二碼射門戰中,將球員心中的想法歸納為兩個心態;「我必須射進,球隊才能贏。」「我必須射進。球隊才不會輸。」

蓋爾‧約德與艾絲特‧哈特曼兩位學者分析了歷史上所有互射十二碼的結果,針對兩個不同心態的球員歸納進球率,結果顯示前者心態的球員通常會避免直面守門員,花較少時間做準備進球率僅有六二%;而後者心態的守門員則通常會面相並直視守門員,花較多時間準備,調整球路及姿勢,他們的進球率高達九二%。

作者將兩種心態歸納為進取心態與預防心態,在面對人生中無可避免的挑戰時,預防心態者想的是如何避免問題與不要輸。他們讓自己揹負著不能失敗的壓力,尋找著最低風險,最容易的路前進。進取心態者則是如何解決問題,力求取勝。他們總是希望事情能有所前進,即便明白可能須承擔更多的風險,路途可能更加的困難,但他們總選擇最有助於達成目標的路。

向外心態:如果他已經盡力了?

開車時,隔壁車道的車打了方向燈想切入你的車道,但你選擇將他擋住。

有人為你提供協助,但你卻沒表達感激之情。

可以進舉手之勞協助家人,但你選擇不做。


如果你是做過類似事情的人,你就是我們的一份子。


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當他人與自己牽扯到利益或權力相關的爭奪,有多少人願意讓給除自己以外的人。

但如果:想切入車道的車上有著即將妊娠的孕婦,為你提供協助的人花費了大量的心思與時間甚至犧牲自己的時間,你的舉手之勞可能是家人的大麻煩呢?

作者針對自我與他人歸納了兩個心態:向內心態向外心態

向內心態者將其他人當作「物品」看待,可以說是自私吧?不在乎他人吧?也許只是沒有放心思在自己以外的人身上。向外心態者將其他人當作「人」看待,人人同樣重要平等,如果可以成就他人、不態影響自己,何樂而不為?想想與禮貌且富有修養的人相處,當下的心境與感想,也許就會了解了吧。

世界是主觀的,換個角度看看吧。

心態就像是個眼鏡,藍色鏡片的眼鏡只會讓藍光進入眼睛,自然只會看到藍色的世界。問題不再世界對不對,在於怎麼看世界。讓自己的眼鏡透明,讓心態清白,也許世界會變成沒看過的樣子。在同一個世界,有著各種截然不同的人,大家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