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iunn-Tyng Yeh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人類跟動物本質上的差別到底在哪?

Jiunn-Tyng Yeh
·
·

身為人類簡史跟未來簡史的大粉絲,能看到這樣擲地有聲的書評非常感動,作者講到一個重點,大作之所以需要大作就是因為想要闡述的觀念必須要如此磅礡的論證才能完備,希望在五分鐘內、甚至一天一週內就讀完的人充其量就只能抓抓表面,得到最淺層的訊息而已。我覺得最令人敬佩的一點,至少到現在我還沒看過有別人這樣作的事,就是作者為了不同語言的譯本都做了更動,書中許多的例子都是為了每個語言讀者量身訂做,我一開始人類簡史是讀中國的翻譯版,裡面就有許多以中國朝代舉的例子,後來很大致的翻了英文版,又有一些西方的例子,要能做到如此境界也算是讀者的福氣了。

在這篇訪問中作者有提到:“核心思想是一樣的,但針對不同國家的讀者,我會用一些不同的例子。針對倫敦的讀者,我就會說一些跟英國地理和歷史相關的事情。在提到歷史上強勢的女性角色時,英國版的例子是伊麗莎白一世,中國版本裡我寫的是慈禧太后。”

不過在這裡我真正想要提出討論的是作者不斷想要回答的問題,也就是人類的本質為何?人類與別的生物的本質上差異為何?在人類簡史裡面作者從穴居時代的人類不斷的推演到資本主義的現代,圍繞著的中心思想就是 @鮑樸 所述的,相信虛構,建立神話與信仰系統的能力,花了一本書確立了這樣的論述結構後,在未來簡史中本著這樣的架構再去推演人類未來會變成的樣子:從建構神話的taleteller到自己上升為神,成為所謂的Homo deus。

如果可以接受作者提出的大前提,也就是什麼樣的核心價值將人類與動物區分開來,兩本書的論證邏輯非常嚴密,幾乎可以沒有阻力的吸收並接收每個作者想要提出的結論,但是我想要提出質疑的正是這個論證的最基礎前提:人類跟動物的本質是什麼?

這可能也是一直以來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想要追尋的聖杯,想要證明只有人類有靈魂、想要證明只有人類有self-awareness、想要證明只有人類有良心(?)、想要證明人類有self-reflection等等等,想要辨認出一個生物上的特徵讓人所以為人,或是像作者所說的,只有人類能建構並相信虛構的事物。

但是隨著比較心理學(comparative psychology)、或一些高階的神經影像技術發展,越來越多跨物種的認知科學研究,這條界線反而變得越來越模糊。

讓我把「建構並相信虛構的事情」這件事拆成幾個步驟,也就是要做到這件事情必須有的幾個能力,並統整一些關於動物的比較研究。

1. Self-awareness:首要之務當然就是把自己跟外在世界區分開來,知道「自己」的這個概念存在。這其實在許多動物裡面都已經被實驗證實存在,猩猩看到鏡子的自己一開始會展現出攻擊行為,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可以明白是他自己,證明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在猩猩可觸不可見的地方標上一個斑點,他可以在自己的身上感覺到斑點,但是看不到,而猩猩就會在鏡子面前調整角度,想要從「鏡子中的自己」觀察。(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镜子测试)

2. Self-reflection:其實self-reflection算是一種metacognition,簡而言之就是「思考自己的思考」的能力,只有能用後設的方式審視自己的思考,才有可能進一步的建構(並且相信)自己或他人或群題共構出來的虛構事物。這樣的metacognition其實可能可以歸功於人類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的發展,前額葉作為最高層的認知腦區,負責決策與高階的認知統合,必須去oversee所有腦區收集到的資訊,並做出決策。雖然這方面的研究還是有許多爭議,但有不少的實驗都支持猩猩也具有這樣的metacognition,他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不記得什麼,也會藉由這樣的資訊去做出決策(詳細實驗請參考此篇review:https://www.cell.com/trends/cognitive-sciences/fulltext/S1364-6613(09)00148-X)

3. 想像力與區分真實跟虛構的能力。建立了前面兩點之後,就要開始「編造」、「區分」、以及「相信」真實與虛構。這一點其實就連人類在還是小嬰兒的時候都做不到,是要慢慢發展出來的,人類在19個月前如果看到照片裡面的物體,會想要用抓的,就像是那是真正的東西一樣,直到19個月後才會變成用指的,而有一隻十歲的大猩猩Koko(他是一隻會手語的猩猩,詳情可以看這裡 )不僅可以指出照片裡面的鳥,還可以假裝自己是隻鳥。Koko養了很多填充娃娃寵物,他會照顧他們,跟他們說話等等。包括「想像一個東西是另外一個東西」、「或是想像一個無生命體有生命」這些能力,科學家在猩猩(甚至海豚)都有觀察到。進一步的思考其實想像力其實是演化上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很多動物在幼年期都會藉由遊戲或假裝打鬥的方式練習生存技巧,如果這個時候他們可以「想像」甚至「相信」對面的人不是玩伴而是敵人,那就更能將自己準備好面對以後的挑戰。

小小作個結論,我其實覺得不斷的試圖用一兩個特徵(尤其是生物上的),以有/無的方式去把人類跟別的動物分開來並不是可行或有意義的一件事,演化是一個連續性的光譜,比較不像是量子一樣一階一階的跳上去,用種唯物論的視角來看,猩猩的DNA跟我們87%像(好啦其實更高一些只是覺得這樣講很好笑),沒道理我們會的東西他們不會啊?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人類剛好把幾個重要有利於所謂「文明發展」的能力演化到剛剛好,沒有太多也沒有太少,又能彼此平衡。就像是地球絕對不是全宇宙唯一一個有水的地方,但是就是剛好的多剛好的少,地球也不是唯一一個有太陽的行星,但是地球跟那顆火球的距離就是那麼剛剛好。

演化就是這樣不斷的累積、試誤直到幸運的人類抽中頭獎,有夠好的高階認知、有夠大的語言腦區等等,才能把人類推展到現在這個層次,也許最終還是能夠identify出一個人類唯我獨尊特有之處,但我總覺得用這樣的方式思考人類在物種上的定位能讓自己比較心安理得,某種意義上也謙遜一些。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