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之:輸入、處理及輸出

夜行人
·
·
IPFS
·
只有輸入、處理及輸出,才是完整的思考流程

我將輸入、處理、輸出,這一簡單的道理,視為思考的模型,原因在於,此道理雖簡單,但容易忽略。

先說輸入,能讀書的總是少數,雖然人人都看手機,但多是信息垃圾,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沒有輸入,猶如井底之蛙,思考能力(處理)再強,也只是個蛙。輸出能力(寫作)再強,文思泉湧,但沒有輸入,也只能局限於個人那點破事,一潭死水。我見過,不讀書,但勤思考的人,也見過寫作勤奮,但不學無術之人,總感到十分可惜。

光輸入,不思考,不輸出也有之。讀過一個日本作者,稱自己40歲之前,均是讀書,每年上百本,絕不動筆,後來自我反省,才發覺這樣不好,強行自己寫作,後來,我就讀到了他寫的書。

輸入,總是好的,即使不輸出,畢竟開卷有益,讀總比不讀強很多。

我們常說,開卷有益,以為多讀就好。從某種意義上說,多讀一定是好的,我堅信一句話,有量才有質。但是,如果讀時,思考不夠,這個質就大打折扣。讀了很多書,但要到用時,拿不出來,說不清楚。

我們很容易忘記還有處理這個環節,不是讀懂了就是處理,這只是被動處理,所謂讀書百變,其意自現,道理確實沒錯,但是依賴於消極動腦,自動消化,這效率,還是低了些。於是,讀時,務必處理,務必思考,務必加工,不經你手,就不是你的,信息進入大腦,如不烙上你的印記,任由其進入潛意識,石沉大海,徒然留一個已懂得的錯覺,實在可惜。

如何處理?專文另說,但切記,大腦天生愛偷懶,要養成強行動腦的習慣,按照流程處置信息,而不能讀完就算,如畫概念圖、做卡片筆記,寫讀書感想等等。

輸出方面。強輸入,強處理的,而不輸出,大有人在。讀書時叫被動思考,處理信息時叫半主動思考,寫作就是全主動思考,思考耗費能量,思考讓人疲勞。不信?你看看,讓你寫篇作文,還看個美劇,你會選擇哪個?我肯定選美劇。做到前兩步,已是常人所不能,如果能堅持輸出,就非常厲害。

對於有文學癖好的人,寫字是享受,但對於沒有文字眷戀的人,輸入就不是理所當然之事。於是要問,我們為何要寫作?如果形成寫作習慣?這個問題暫且不表。但從功用上說,我們最常聽到的,輸出倒逼輸入。就是說,你多寫,就逼著你去讀書,不然,你寫什麼?你那點破事,一下就寫完了。而只是輸出,才能檢驗你的讀和思,是否合格。

在此,思維上,要謹記,如果我們只是讀,這不是完整的思考。只是讀和思,也沒有完成任務。只有讀、思、寫三位一體,才是一個思考的閉環,否則,缺少了任何一環,在求知、求真的道路上,都是自欺欺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