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之旅,做梦与祛魅并行
此时此刻的我,刚刚从黑山回来一天,十分疲倦,在沙发上躺平。公司发来信息要求周末赶工,我不太情愿地打开办公软件,又关上,点开xLog,用写作来逃避一下即将要履行的打工人的义务。
在黑山前两周的经历就像是一场信息量庞大的梦境,短短的一周发生的生活就像几倍速一样进行,太多故事在多线程发生,以至于醒来之后,要发发呆才能把所有的信息消化。
黑山的旅行是一个随性的决定。因为办申根签来不及了,朋友提议复活节去黑山玩一玩。我觉得不错,就答应了。旅行时间是按照航班价格定的,因为复活节的价格比较贵,就干脆在黑山待久一点,等机票降价了再回伦敦。
来到黑山的前两天,从朋友那里听说当地在举行一个叫做zuzalu的pop-up city的活动。正在参加Zuzalu的老师是大半年前我在twitter space读书会打过照面的web3朋友,在线上算是有一面之缘。因为在做相似的事情,我在冥冥之中建立起来了一种信任。
K听说我来黑山了,便邀请我去Zuzalu体验一下。就这样,一个误打误撞的开始,我在Zuzalu开启了一场别样的旅程。
Zuzalu初体验
抵达Zuzalu之前,我兴致勃勃地阅读了几篇朋友写的文章,对Zuzalu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Zuzalu一个长达两个月的co-living实验,在神秘地点为大约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个居民提供2个月的住宿。每一周zuzalu都会围绕不同主题举办workshop和talk;居民们也都很积极,每天在自发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
来到Zuzalu的第一天,就遇见了V。在去吃早饭的路上,我和朋友发现后面默默走了一个人,转过头去发现是V。我按耐着内心的激动,云淡风轻地问:你也去吃早饭吗?虽然不知道自己当时在装什么,但是当时我觉得在这么生活化的一个场景里,不应该有那种偶像崇拜行为。
在之后的社区生活里,我遇到了非常多的大佬。但是实际上,大家表现出来的感觉,就只是在好好做对方生活中的伙伴。这种特别的社交关系让我非常欣喜:社区并没有非常强烈的“networking”氛围,即使人们有自己的社交期望,也不会出现过于功利的行为。相反,社区中建立起了一种真诚连接的氛围,这种氛围淡化了功利目的的存在。
思考: 是否要创造属于我们的叙事?
在熟悉zuzalu社区生态的过程中,我享受着这里的自由,也逐渐意识到我在对权威人士祛魅,也在对叙事祛魅。在抵达的第一天我参与了 “how to start a nation" 这个lecture。开讲座的人运用了一种非常企业家的方式,分析了几个开展 ‘成功企业’的的案例,并进行一些竞品分析。最后得出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if you can make a cake, you can create a country." 听着这个讲座就像听小品一样,让我听的很开心,但是也只像一个乐子就过去了。
在参加了一些讲座之后,我便慢慢发现,之前看不懂的,技术复杂的,辞藻华丽的叙事,落到实处,并没有太大作用。
去理解很多技术性的文章,对我们(一些中国籍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说并不是非常容易;但如果理解不容易,那就不要尝试去理解,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推理,去自由地创造吧。
区块链本是一门技术,我们拥有将它进行运用最大权力的自由。Network State (网络国家)本身就是实验性的概念;如何去定义网络国家是什么,掌握在每一个对这个概念感兴趣的人的手里。
即便是在一个如此开放的场景里,作为不同的面孔,我还是时不时地感觉到与周围的隔阂。不熟悉的文化,不熟悉的幽默感,不熟悉的生活方式。但这些不熟悉,又并不是冷冰冰的隔阂,只是一种来自不同世界的陌生感。
在早饭的时候听说了一个自组织的活动叫做 ’use zen to embrace leadership' 。虽然 'Zen‘ 在西方流行多年,被用于各种叙事, 早已在传播过程中丢失了其本身的意思,但是当 ‘Zen‘ 和 ’leadership‘ 链接在一起的时候,总觉得哪里有些奇怪。禅宗这么静虑的概念是如何‘激发领导力‘ 这样功利的目的联系在一起的呢?但是从美国人的角度想来,我总感觉这个活动主题,是非常受欢迎的。
禅宗是我自己文化中的概念,但是我在这个场景下听到的时候,又觉得格外陌生。如果让我自己去叙述,自己对禅宗的概念也并不清晰了。我的文化,只是一个潜意识里的感觉,在影响着我的一举一动,也并未与外界产生好交流。
就是那时我再次意识到,作为一个身份,背景,思考方式完全不一样的人,真的要去思考,撰写,勇于去创造,传播自己的叙事了。 甚至我需要思考的,不是 ’是否要创造我们的叙事‘ 而是 ’如何创造属于我们的叙事‘, 不是 ’如何创造我们的叙事‘ 而是,我们想要表达创造什么样的东西。
误打误撞黑客松
本以为来Zuzalu只会是一场体验,没想到也会亲身参与build。zuzalu的官网上,对于zuzalu的介绍是pop-up city community。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宏大的梦想下面,主办方在举办 ‘building zuzalu’时候提出的需要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仍然是非常实际的:如何让组织者更高效地安排住宿,如何让zuzalu能实现碎片化的时间组织,如何让zuzalu拿到funding,等等。
我在看到一个做活动集合的web产品的时候产生了参加黑客松的想法。因为Zuzalu自组织的活动很多,所以制作一个能展示所有活动的时间表是一个当务之急。
尽管官网是正式发布活动的地方,但是社区成员还是最经常使用telegram来组织活动。Zuzalu的 ‘social hub' telegram channel是zuzalu发布活动的主要场所,每一个活动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sub channel:最为活跃channel之一的是每天两次的 ‘cold plunge',组织者带领大家每天早上8点,下午1点到海里进行冷水浴。此外还有pot dinner,桌游,hiking等等活动小组,channel数量之多,好几页都翻不完。
当我看到线上发布活动的时候,我觉得一个活动集合网站不可能解决telegram channel中信息过载这样的问题,社区成员也不可能抛弃原有的信息交流习惯转换到官网上进行操作。意识到这个痛点之后,一个产品想法就油然而生了。我和我的team做出了一个可以将社区内讨论存储到链上的telegram bot。bot不但可以实现将telegram内event信息存储并展示到链上的功能,还能通过存储对话内容,记录一个真实社区演变发展的历史。最终我们的项目zuzu.log获得了Building Zuzalu中的黑客松第三名。
做完presentation那天,真的特别开心。走在路上被很多不认识的人认出来,并称赞 ’really nice presentation',主办方私下来夸赞我们,并提出社区历史需要被记录并展示这样的需求。
说实话,我们的项目相比于很多其他项目,并没有运用什么非常炫酷的技术,也没有画什么特别的饼给评委吃。我觉得这次赢黑客松的主要原因,除了ppt实在做的很好以外(不谦虚了)还是因为我们做出了能精确解决痛点的产品。
我想去挖掘更多真实的需求
我想,我对web3已经了解得够多。但是在web3创造这么久,作为设计师需要做的最重要的职能似乎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为区块链技术寻找一些脚踏实地的运用场景。
我不要再建造空中楼阁,也不要再为海市蜃楼所欢呼。区块链是一个自带价值的底层技术,但是当我们想要把这门技术运用到所有场景的时候,就是创造力真正死亡的时刻。区块链需要破圈,我也需要破区块链的圈,去真实的世界看看,去了解不同区域的在地性,与真实的用户对话,去为真实的需求,创造有用的产品。
写在最后
在Zuzalu遇到了非常多有趣的人,如果要娓娓道来,估计要再写一篇文章讲述。但是在zuzalu的的体验,本就是一个做梦和祛魅并行的过程:对叙事祛魅,对偶像祛魅。区块链的从业人员总怀揣着一种颠覆系统的抱负;但如何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不能从反复咀嚼他人的叙事中获得。我们要成为创造者,思考者,做自己的观察,推导出自己的结论,讲述给他人听,才能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世界。
这篇文章是我从黑山回来那一天开始写的,写了几周。现在是凌晨三点,我坐在机场等待着再次去黑山的飞机,并下定决心在登机之前把这篇文章结尾。头已经晕啦,哈哈。许多合作过的,从来没见过的朋友们,我们IRL见!
-----------------------------------------
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设计师。在寻找有思想的团队合作。如果感兴趣,欢迎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