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光頭佬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振興中華香事的宏願

光頭佬
·
·

最近我在查資料,看看古人過年時對香的態度。

不查不知道,古人對“香”在節慶時是極其重視的。好比最奢華的隋煬帝,他過年時,是真的在“燒”香,而且燒的是最珍貴的沉香。

《香乘》就有這條記載:隋煬帝每至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十車沉水香,每一山焚沉香數車,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數十里,一夜之中用沉香二百餘乘、甲煎二百餘石,房中不燃膏火,懸寶珠一百二十以照之光皆日杜陽。

大白話就是,隋煬帝這位土豪皇帝,除夕夜時,只要他開心,就可以燒掉幾十車的沉水香,那燒香的驚人盛況,香味可達到數十里,滿城皆香,火光耀眼。

活在唐宋的人用香也很瘋狂,他們會拿香來寄相思,出門前也有噴香水的習慣,但他們不噴他們熏。走在路上,為了隨時有香味飄散出來,還佩戴香囊,更嚴重的還會一路拿著爐子焚香。在唐代的大美人楊貴妃和他老公唐玄宗也是用香高手,玄宗還為楊貴妃用沉香蓋了座沉香亭,李白在《清平調》中所寫的“沉香亭北倚闌干”,講的就是這座散發著香味的亭子。

到了宋代,社會各階層對香的癡迷就像熱鍋一樣,炸開了!值得一說的是,宋代這些“香”玩家,也為後世奠定了香的玩法和用法。此外,北宋丁謂的《天香傳》更是史無前例,首開先河的品鑒沉香、香用法的名篇。

在宋代,我們都知道的文化界天花板、大文豪蘇軾和他周邊的朋友們,不論是新黨還是舊黨,對香的愛好是有增無減的!他們的生活除了茶酒,再來就是香。

蘇軾在他弟弟蘇子由過生日時,也以香相贈,并且還把這段尋香過程寫成《沉香山子賦》。蘇軾在文章中歌頌海南沉香的種種美好、辨別好壞以及取得它的方法,同時也列舉古代各種草本、動物香的用法和味道,全文讀下來,香韻繚繞。

黃庭堅對於香的喜好,從他的詩句“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自比“香癡”,就可看出他對香有多癡狂!為贊譽香的種種好,他寫下了在香文化圈子裏傳送的《香十德》:“感格鬼神,清淨身心,能拂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裡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

許多人都知道,蘇黃的關係既是師生也是朋友,他們除了經常就文學藝術進行切磋,對於“香”的一切也是討論個沒完沒了,信手拈來,有詩可証:

《和黃魯直燒香》蘇軾

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

《復答子瞻》黃庭堅

置酒未容虛左,論詩時要指南。

迎笑天香滿袖,喜君新赴朝參。

迎燕溫風旎旎,潤花小雨斑斑。

一炷煙中得意,九衢塵里偷閒。

在宋代,上至帝皇老爺,下至普通老百姓,皆用香。親朋好友往來歡聚,讀書寫字,各種娛樂活動,都有香的蹤影,甚至可說無香不歡。若你問,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可以送香嗎?當然可以!

同樣對香愛不釋手的楊萬里就有詩:

沉水占城第一良,占城上岸更差強。

黑藏骨節龍箸瘠,班出文章鷓翼張。


袞盡殘膏添猛火,熬成熟水趁新湯。

素馨熏染真何益,畢竟輸他本分香。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首詩是題目《南海陶令送水沉,報以雙井茶二首》。獲得友人相贈的水沉香之後,楊萬里以“雙井茶”還報,這雙井茶,在宋代可謂名茶,除了是文人墨客的最愛,也是當時的貢茶之一。

如今,過年過節送茶為禮,人人都覺得合理。

一提到送“香”?大家可能就會皺眉猶豫。

香文化之所以在中華文化裏成為凋敝的一株,主要發生在清中晚期文人士大夫對待香的態度開始轉變,才開始沒落。

近來十幾年裏,《甄嬛傳》、《如懿傳》等仿清古裝劇裏頻頻出現用香害人的情節。雖說,這些用香情況被過度誇張了,但同時,在某個層面上,這些影視劇也做了正確的歷史鈎沉。因為,在當時,香不僅僅是神祗的供品,也確實是日用品。

清中晚期,香文化逐漸退出知識階層,再加上滿清國力衰頹,經濟不如從前,許多珍寶都不再為“天朝”所有;再則,當時的宮廷用香也漸以果香為主。《紅樓夢》裏不難看到當時的用香情況,除了焚香,還多出了巨大盤子裏盛著會散發香氣的瓜果香品。

既然焚香讓路了,果香入駐,那誰在當時用果香最狂?從現有的清晚期資料中,可找到的例證,要數慈禧用香最可怕!雖然她無法跟隋煬帝比擬,但如果她再長命些,說不定也可以把隋煬帝給比下去。

來到現代,由於香文化在主流知識圈子裏沒落,也就逐漸退回它最初始的肇始之處,神的所在地——寺廟。在近1000年來,除了宋明兩代,以及清中期以前有相關的譜錄類記錄了用香的方法和百科資料,直到近代,比較有規模和系統的整理香文化的典籍是極罕見的。直到臺北劉良佑以振興中華香事的宏願為己任後,才陸續又有新的關於香文化的記載重現于世。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