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潮汕做丁克,亲戚让我去看老中医
本文首发于【看客Insight】
作者 | 卢龙恩
编辑 | 百忧解
小学时,同班的女生根据阿花的生日算出,她是巨蟹座,猜测她以后会是个贤妻良母,她一口回绝。现在三十岁、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她,结婚四年,不生小孩、不帮丈夫洗衬衫,过着没有“妈味”和“妻味”的日子 。
不生小孩的原因很多:不喜欢小孩、身体不好、穷......最重要的是自由。自由对她来说很重要,孩子会剥夺掉她享受生活的自由,而没有孩子的日子,很爽。
在生育文化浓厚的潮汕地区,选择丁克,似乎更需要勇气。当老一辈人在为孙子的出生,求神拜佛、煲中药时,年轻人已经悄悄决定丁克,甚至不婚不育。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由此产生。为了免受舆论压力,阿花至今没有在家族里“生育出柜”,这是圈子里关于公开丁克身份的说法。
以下是阿花的自述。
真的不要孩子吗?
我从小就知道,我好像不喜欢小孩,就像不喜欢吃蒜头、不喜欢吃苹果,是本能的反应。而且我身上彷佛有一种特质,如果我去抱小孩子或者靠近他们,他们就会哭,本来在别人手里抱得好好的,到我手上就会哭。
小学的时候,我可能就跟别的女生很不一样了。她们玩星座,让我把生日交出来,说我是巨蟹座,是贤妻良母。我很直接地回绝,“我应该不是”,觉得很搞笑,也不喜欢被限定标签。
当时只是一个模糊的念头,一直到我出来工作,我都没有很明确地说,我要当一个丁克。等到我跟伴侣在一起,开始去想未来的事情时,我才隐约地告诉他:生孩子很痛苦,我可能不生,但可以接受领养。他就说领养也可以,或者等我的观点转变,都行。我当时就觉得他的态度是接纳和尊重,这个人还是比较靠谱的。
结婚前,在筹备婚礼时,我再次跟他确认,”你真的可以接受不生或者领养吗?”他很诚实地告诉我,“我不能给你承诺,我也不确定”,我们就带着这个“不确定”走进了婚姻。外人这么一听可能觉得很不靠谱,怎么可以不确定,还这么直白地告诉我?但我后来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坦诚的表现,好过网络上一些人嘴上说好,结婚之后又骗人家生小孩。
如果以后他想生,我也尊重他的意愿,只是可能没法去配合他,那就到时分开好了。但这不代表前面的这段关系就是不好的,相反,我觉得还是很美好的。“一生一世一双人”这种誓言的东西,听听就好了,不是说不想长久,但重点还是当下的相处。
结婚第一年,我看到身边的人生了小孩之后,状态发生了改变。我有不少朋友选择结婚生子,但从此我就失去了她们。我经常约不到他们出来,就算出来了,他们也会一直聊孩子的话题,有时我想尝试转移话题,但他们还是会成功拉回到孩子。有时我会发现也没什么别的话题好聊,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影了,朋友自己也感叹,产后生活闭塞。
我意识到即使领养,还是要去养这个孩子,但这个养的过程,好像我也不能接受。当时我就有了更加确定的表达,“我不生,也不养”。不过伴侣并没有给我明确的回复,给我的感觉是,他还在那个不确定的状态里面。
我伴侣喜欢小孩。他跟家族里的小孩接触很多,因为住得比较近,每周会去两三次,经常把孩子挂在嘴边,“小家伙会讲故事了”,“今天我们出去放风筝了,好开心"……
有些东西可能是他们的父母太忙,没时间做的,或者做得不够好的,他会下意识地去做补充。比如说那天在公园,小孩子看到别人家有风筝玩,很眼馋,但是小孩子自己的爸妈没意识到。我伴侣回来之后,马上去淘宝下单了一个风筝,跟小孩子说“过几天我带你出去玩风筝”,小孩子就很高兴。
我曾经以为,他是为了迁就我,才不要孩子,我对这种迁就很不安,因为它是可能会变的。但是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是他发自内心的、坚定的不要。或许有一天我悔丁了,说不定他还是一个铁丁。
有次我看到别人中奖,问他“如果你中了500万,你会想要生小孩吗?”他说不想要。他对社会发展的态度比较悲观,认为历史的车轮在后退,个体的自由和表达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限制,一些小众群体的话语权也被压制。自己都只能先这样过了,更不要说下一代。他就是因为太喜欢孩子了,才无法接受他们活在这样的世界上。
直到结婚第二年,有次他跟妈妈聊天,可能是忍受不了多番催促和追问,一时冲动就直接说出来了,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很坚定地说“她不生,我们两个都不生”。一下子把窗户纸捅破,完全确定了丁克选择。
生育出柜
双方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非常难过、非常不可接受。他们会询问,是不是我们中的谁不能生,不敢说。他们就觉得一定是有一个外在条件让我们生不了,而不是我们不想生,还说现在医学很发达,可以治好的。我们只能重复强调,身体都很健康,只是主观上的不想要,差点把婚检报告怼到他们面前了。
伴侣的父母不会在明面上表现出不满,就把气藏在心里。那段时间,我没怎么过去那边,伴侣单独过去时,他们会拿他出气,没错说成小错、小错说成大错的那种。
我妈妈看到伴侣跟亲戚小孩玩耍的视频之后,更加没法理解,“你们两个真的是心里极度的扭曲、变态”,我就笑笑说“是,就是这么扭曲,就是这么变态”。
她又把语气软下来,“你不要老是想着现在带小孩多难,你看谁家的孩子还不是一眨眼就长大了,你现在辛苦几年,到时候小孩长大了,就有个依靠。”
但是,生了小孩也不一定老有所依,不啃老就很好了。只能我现在努力省钱、锻炼身体、不定期体检,如果觉得不舒服,马上去医院。我还关注了人体器官捐献机构,签这个有人收尸(笑)。
我妈妈后来还说,“要是你爸还在,知道你这个(丁克)想法,怕是要打断你的腿”,我说“反正他都不在了,那现在我的腿没断”。
我爸爸以前会跟我讲二十四孝,就是古代那些孝子贤孙的故事,说“你以后要这样对我”。我不知道他是开玩笑还是真的,但我觉得蛮不舒服的,很恐怖。
而且他还挺大男子主义的,有时爸妈吵架就是因为妈妈叫他拖地,他说“我一个大男人怎么能干这种小事”。即便有段时间,我妈妈出去上班,他也不做家务。
潮汕地区不是都叫女性去当贤妻良母吗?在我原来的家庭里,做家务的就是我妈我妈我妈,但我不想活成她那样,她也不想我走她的老路。她是家庭主妇,亲身体验过经济不独立的后果,钱不能够很自由地支配,还有一些话语权的剥夺,比如“你不挣钱,少说两句”,或者“你又不挣钱,不要乱买衣服”。
我是家族这一辈里是最小的,很多哥哥姐姐甚至没有结婚,不想结婚。他们觉得结婚带来的压力太大、太多了,只想比较逍遥地过日子,他们的父母也很失望、很生气。
我从来没有在家族里生育出柜。一般“出柜”的意思是,向公众坦白自己的性别认同或者性取向,而在我们圈子里,公开自己不生小孩的事情,也称为“生育出柜”。生育出柜和性取向出柜一样,有一句名言,“当你走出柜门的那一刻,你就把父母锁进了柜子里”。
现在亲戚朋友问我妈妈,“你女儿怎么还不生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介绍一个老中医给你”,她还可以装傻充愣,“年轻人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们过好我们自己就好了”。有一个隔了好几层关系的哥哥,当时对外说要丁克,老人家就去劝他,劝着劝着,三年之后他就生了个小孩出来。
一旦我公开地去讲,他们说不定还有矛头指向我,甚至要特地叫我过去谈心或者怎么样。我不公开,不代表说我不坚定,只是想更照顾一下自己的感受。如果他们要猜想我生不出来,还是我心理变态,那也随便他们。
我妈妈朋友的一些做法,确实是让我觉得很愤怒的。她的儿媳妇嫁过来一年之后,没有生孩子,她直接去问老中医,把中药煎好了,端到儿媳妇面前,告诉她把这碗药喝了,喝了对生男孩有帮助。
我妈妈回来跟我讲这个事情,我说如果我是她儿媳,我会直接掀翻桌子,或者一碗药泼到她脸上,也不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很愤怒,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她的儿媳妇还真的喝下去了。
今年春节就要到了,一坐下来,亲戚又要开始问,“你女儿怎么还不生孩子?” 我现在已经麻木了,我知道这个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去年春节就有个心直口快的长辈,“我可就直接问了,你到底是不会生还是不想生?” 我就跟他打太极,“你可以问,我也可以不回答你,来来来,喝茶。”
重点还是个人的心智要坚定一些,做这个选择,就要去想后面可能发生什么,要顶得住。对我来说,生孩子比顶住这些压力更难,所以我选择顶住。
有妈味和妻味,就是快乐的
我几乎没有听到身边哪一个女性跟我说,自从结婚生孩子后,我的生活变得更幸福、更自由了。她们只会去抱怨丈夫怎么样,公婆怎么样,孩子怎么样,沉浸在家里鸡毛蒜皮的琐事里。
自由对我来说很重要,有孩子会让我失去自由。哪怕身体好了,我也不会想要孩子;哪怕有钱了,我也不会想要孩子;哪怕有了孩子,会有自由,这是不可能的。
有了孩子,至少我不能在这里跟你聊两个小时的天。我得去陪她读绘本,我得检查他的作业,我得跟他一起聊聊天,我得去看着他不要用手机用电脑太久。如果孩子很小,我还要喂奶、洗澡、哄睡觉。也不是说完完全全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是那样的时间太碎片了,不足以构成一大块的,让我感到充分快乐的时间。
我想去享受我的生活,至少可以吃好一点的东西,更惬意地去追星、刷视频;或者看书、写写东西,陪伴亲人和朋友;或者只是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那种虚度时光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没小孩,挺爽的。我们不跟老人一起住,然后周末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你很难想象要有小孩的话,一般那个小孩就是由女方抱回娘家,或者是男方好一点的,他抱回爷爷奶奶家,做什么事情都是很束手束脚的感觉。
目前我和老公过得很自在,算是同事眼中的神仙伴侣,结了婚还可以继续谈恋爱。我们会手牵手去广场、公园散步,会爬山、看电影,也会追剧、追综艺,坐在一起点评,有很多的思想交流。
我们出去玩的话,只能在妈屿岛、南澳这种很近的地方,因为在还房贷,很穷。事业单位基层,尤其潮汕地区又不是经济很发达的地方,待遇不是很好,所以工资其实是刚够生活的。我们买的是老城区的二手房,不能按揭的那种,只能跟私人贷款,一次性借个几十万来付房款,再一点点地还给人家。
养育孩子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我听同事在讨论,他们的小孩寒假报了三个辅导班,然后另一个人说“才三个,太少了,我们报了五个”。我心想三个已经很多了,你居然还嫌太少,在18线小城市现在也这么(内)卷!如果我有多余的钱养孩子,我为什么不好好地养养自己?给他报班的钱,我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去学一门兴趣,比如说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学钢琴、学轮滑。
没有妈味和妻味的女性,就是快乐的。我的同事跟我讲“你管管你老公,那个衬衫的领口都有点脏了,你怎么不去给他手洗?”,我反问“我老公没有手吗?他为什么自己不去洗?”,同事说“可是它看上去不太干净,你会很丢脸”,我回应“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他衣服穿得不干净,丢脸的,好像是他,不关我的事”。
家务活都是我俩一起承担。他不会做饭,但是非常爱干净,刮鱼鳞刮得很仔细,吃鱼时一片鱼鳞都吃不到,所以洗菜洗鱼这种事情就交给他,我掌勺。吃完饭之后,我收拾桌子和灶台,他负责洗碗。我觉得男生不但脸皮厚,手皮也厚,他们不戴手套洗碗,手也没怎么伤到,那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他好了。
我的大学老师曾经说过,“你看上去像是在北上广深长大的孩子,你的想法和这一方的水土是非常格格不入的”。
我是在肇庆上的大学,那里有很多珠三角的同学,他们的思想和眼界,在当时的我看来,也非常超前。可能我们传统的爱情观是相互付出、相互迁就,但是她们会调教男朋友,把男朋友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你要用怎样怎样的语气跟我讲话”“你去帮我端一碗面,回来我就亲你一口”。当时我会觉得,哇,原来女孩子可以这样子。
很多年轻人出去见了眼界之后,再回来,就很难回到以前的那种生活了,再加上一些网络言论的影响“单身很自由”“不婚万岁”“不婚不育,芳龄永继”。但是同时,他们又活在本土的文化现实中,要面对传统的婚恋观和家庭观,就会产生矛盾冲突。
从七房两厅到单身公寓
一些丁克会跟父母搞对立,吐槽他们不理解自己,把他们的价值观强加在自己的身上。至少在广东丁克群,大家跟父母的关系好像都不是很好。我觉得这么对立的态度,又要求父母来体谅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能先去谅解自己的父母?他们有这样的观点,跟他们的成长经历、所在地方的文化传统,乃至于社会支持系统,都是分不开的。
在他们那个年代,耕作田地、驱逐倭寇和应对村民间的械斗,都需要人力,只有生育孩子,才能够好好地活下去。虽然现在没有这些需求,但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生育已经变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大家都结婚,大家都生孩子,就觉得应该要这样子,如果你不做就不正常。
我妈妈一开始也接受不了丁克,我就先利用一些新闻和影视剧,去洗她的脑。我说“你看现在养孩子多不容易,你看现在也有人结了婚不生孩子的......",循循善诱。首先让她看到这个世界有这种事情,她就不会觉得说,为什么只有你一个?
可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身边其实很多朋友是不婚不育的,他们连婚都没结。我妈妈也认识他们,看到他们没有结婚,依然过得很好,但是谁结了婚,反而可能过得很不好。我觉得,这种现象对她的冲击还是蛮大的。
前阵子我经常出公差,有段时间,每周末都回去看我妈妈,她就尽量不出门,给我做一些菜,或者一起去外面吃东西、逛公园。但是她的朋友也是周末才有空,也会叫她出去喝茶、聚餐,她都回复人家“不要了,我女儿回来了,我要陪她”。
后来我跟她说,“其实我回来了,你也可以出去玩的,大家互相讲一下就好。如果你出去玩了,我也可以出去找朋友玩,不会因为要陪你,觉得不好意思出门;你也不用因为陪我,不能去参加聚餐,心里痒痒的,又觉得愧疚,就是我们大家都互相自由一点好不好?”
她觉得有道理,就跟我排行程,“我今天上午要去公园,晚上要去......如果你回来的话,中午这一顿可能要自己搞定”。那我会发现,这样的话,我俩中午都可以去找人聚餐了。
而最近的一次出差,我隔了很长时间才回来,回来之后,她跟我讲,“你知不知道,你没回来的这几个星期,我想去公园就去公园,想去唱K就去唱K,想喝茶就喝茶;也不用掐着时间算,你什么时候回来,然后要去写清单,买什么东西,做什么菜。我突然觉得你不生小孩,我才有这样自由的生活,就连你每个周末回来,我都要这么辛苦。如果你生小孩,其实按照我这种自由散漫的生活风格,未必可以很大地帮到你,但你自己去带,又很辛苦。所以,好像现在这种状态也是比较不错的。”
她讲完这一大段话之后,我觉得我的灵魂得到了救赎,好像她放过了我,也放过了自己。
之前我老公被动出柜的时候,我很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但身边也没人处于一个已婚不育的状态。我就到处去找,一般来讲,这种比较小众的群体,可以在豆瓣或者知乎找到。我先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总群,然后添加了群主的微信,让他拉我进广东群和已婚群。
在丁克群里,我会发现不仅我有这种情况,大家都这样,有团体的支持,心里会稳定很多。已婚群里有个84年的天津群友,他结婚已经十几年了,也是身体不好,每个星期都可以看到他的朋友圈,他上医院,要么耳朵不好,眼睛不好,脚不好,但是他去吃东西、拼乐高、玩模型,也很开心。我看到他们的生活,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他们听同事抱怨小孩怎么怎么样,就说“幸好没有小孩,那个补习班好贵,我现在拿着这笔钱,正在酒店的温泉里面泡着,太开心了”。
有时也会有人发一些情感咨询信息,“我跟我对象闹掰了”,“我对象随丁(随缘丁克),然后现在要小孩了怎么办?”,大家就帮忙出出主意。
丁克微信群里也有人悔丁之后退群,我每次看到就说,怎么今天又少了几个人。群成员数量基本每周都会掉两三个,但是也会进来新的群友。
这种(非主流的)东西一旦有人去做了,就会有另外一些人看在眼里。就像我不会去劝别人做丁克,但他们会看到有另一种可能性,原来潮汕人也可以不生孩子,就会出现所谓的“人传人”现象。
从潮汕的房地产市场,也可以看到这种观念的发展。以前房地产市场就是什么三房两厅、四房两厅,最夸张的是有七房两厅,它的宣传口号是四代同堂还是三代同堂,我觉得蛮可怕的。但是现在汕头中心城区,包括东海岸,汕头现在最繁华的新区,那里在卖什么?40平米、60平米甚至30平米的单身公寓。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人不婚不育,房地产公司建这样的房子要卖给谁?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