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的情緒大亂鬥
腦袋急轉彎 (Inside Out, 2015, 副標:Meet the the little voices inside your head.)
情緒時常左右我們的行動、說出口的話,甚至左右我們對過去記憶的看法。在片中,主角萊莉分別有五個情緒中心的掌管者:快樂(Joy)/黃色、憂愁(Sadness)/藍色、 厭惡(Disgust)/綠色、 恐懼(Fear) /紫色及憤怒(Anger)/紅色 ,他們互相討論什麼時候該由哪種情感功能主導,應付萊莉生活際遇中發生的所有事件。
我喜歡情緒擬人化的背景設定,讓每個情緒都鮮活地展現自己的特色,以及在此情緒狀態下的思考行為模式,這些情緒存在於每個人的腦海內,但他們又不完全等同於自己,而是協助我們應對日常生活的幫手。
看完影片發現最大的收穫是理解大腦裡的情緒、人格發展和記憶是怎麼運作,怎麼形成自我,以及人際互動的根基。另外也意識到每種情緒,無論喜歡與否,他們都在幫助我們度過生命中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
腦袋急轉彎中拋出的幾個議題:
#情緒有分好壞嗎?
情緒中心小組的成員一致認為憂愁(Sadness)在生活中各種場合都派不上用場,因此排擠她,快樂(Joy)甚至讓她只能待在一個小圈圈裡,不能跨出範圍,參與主角萊莉的生活管理。
有的時候憂愁(Sadness)也會像這樣被藏起來,不想讓其他人發現,因為低落的情緒對每天忙碌的生活而言,似乎只是一種負擔。但即使其他成員不讓憂愁(Sadness)參與萊莉的生活,萊莉的回憶還是充滿了憂愁(Sadness)的藍色能量。不過,有所謂好的情緒與壞的情緒嗎?什麼是有用的情緒跟沒用的情緒?
#各種情緒有其必要性
憂愁(Sadness) :「哭泣讓我不被現實擊垮。」
實際上,憂愁(Sadness) 一直都在,身為情緒中心的一分子,理應是作為萊莉應對日常生活壓力的決策者之一,而當人越是壓抑她,就越無法釋放情緒,讓各種感受得以獲取平衡。
每個情緒其實都是必要的,每種情緒都需要被看見、被理解。
#壓抑情緒的副作用
萊莉先壓抑憂愁(Sadness) 後,快樂(Joy)也跟著消失了。
生活中剩下厭惡(Disgust)、 恐懼(Fear) 及憤怒(Anger),開始讓萊莉的情緒反應變得與以往不太一樣,出現在大人眼中的「叛逆行為」。
#人格的養成與情緒密切相關
萊莉的大腦中有幾個造就她性格特質的五座島嶼:搞笑島、友誼島、曲棍球島、誠實島及家庭島。這些島嶼都建立在成長過程中的核心記憶中,所有核心記憶慢慢累積成為人格的特性。
#完整的記憶是接納過去所有的感受
當故事最後揭露憂愁(Sadness)的真正能力時,快樂(Joy)意識到自己對過去記憶的扭曲認知,閃閃發亮的黃色核心記憶中,另一面是藍色的憂愁(Sadness)記憶,因為難過傷心的時刻,受到家人的呵護、關心,而與家人在情感上更緊密地連接,這些是快樂(Joy)從未注意到的,也是憂愁(Sadness)的真正力量:展現自己內在脆弱的一面,與親人好友更親密地彼此陪伴與互相照顧。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