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哥學投資筆記1]我玩不起的1137
在財經行業的邊緣打滾多年,其實一直沒有放心力在投資上,本身就對金錢就不敏感,沒有「買股票可以致富」的憧憬。以往也有買過一些股票,不少都是因為工作關係上聽到一些所謂專家的一些貼士而買入,這些股票有試過翻了幾倍,亦也試過total loss(股票最後被除牌),結算下來,是輸多贏少。
正因為買得不多依然經常損手,加上可支配收入有限,投資方面可以稱得上是交白卷,零心得。
近年收入相對穩定,又試過以月供方式買過盈富基金(性質如恆指ETF),也供過一些藍籌股,結果亦是損手離場。
去年十月因為要買歐羅去法國旅行,在Interactive Brokers (IB)開了戶口方便兌外幣,及後就因利成便開始了用此萬能戶口來開始做點股票買賣。
說IB是萬能戶口,是因為它不但可以極佳的匯率兌換外幣,更可以投資包括香港、美國、新加坡、英國等幾乎所有證券交易所的產品,而且佣金特低。
當然,現在有些同行已做到佣金全免,IB未必是最化算的經紀商,但比起以往只在銀行做股票買賣,已經便宜(港股買賣佣金只是三數十元,以往百多元是最低消費)又方便(沒有T+2)了很多。
我是要到今年二月才開始利用IB買賣股票,最初的時候,買Facebook,本來想小試牛刀用一萬多港元來買,200美元左右一股的Facebook應該買十股就好,我卻按多了一個0,買了100股,幸好當時仍是年初牛市的末期,我在十日之內把所有股數賣掉,竟然都讓我賺了二千多港元。
我也有買港股。疫症初期我見經營網上生活雜貨平台hktvmall的香港電視(1137)生意大增,自己本來也經常光顧,覺得經此一疫,港人網上購物的習慣會大大提高,遂以所謂的價值投資法買了一些,股價隨後馬上大升,我沒有沽出,沒多久公司便宣佈配股,股價大瀉,加上三月疫情引發的全球股災,我便止蝕離場。我可能因為不甘心,及後有多次買進過這股份,但都總是股價大上大落的錯位入市,最後都是損手沾貨,然後眼白白看著股價反彈。
見到很多人在網上談股票都寫賺錢心得,我反而想寫這些飲恨的經驗。
香港電視(1137)近日已創了歷史新高,如果我當日買進後一直持有,我已獲得近一倍的利潤,但我多次買進,然後又止蝕沽出了,結果錄得三四成的虧損。
我沒有打算再持有這股份了,雖然當初我似乎很有眼光的看中了這家公司的盈利前景,及後hktvmall生意以至股價的確如我所預計大有提升,但我在當中沒有賺到錢。
總結經驗是:(一)公司的經營狀況,不會即時反映在股價上。股價攀升時,未必有任何好消息支持,反之亦然。(二)如果是看好一隻股份的長遠前景,應該定一個容許下跌幅度較高的止蝕價,觀察一段較長時間,不應輕易因短期的回落而沽出。(三)如果本身沒有長線持有這股票的耐性(我沒有耐性和信心,是因為公司一直仍在虧損階段),當股價大幅上升時就應該沽出獲利。(四)要再問問自已,這樣會大上大落的股份,縱使股價長遠可能會升上,是否值得冒險持有。
這些經驗其實都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但真正從實際買賣過後再反思,又是另一回事。我後來也有買過Tesla這類未有盈利但前景看似秀麗的股份,也贏過一點錢,但我暫時已沒有再持有,我潛意識上對這類股份有點抗拒了,我以為有了些這種抗拒或警惕可能也不是壞事。
這些經驗未能令我得到任何結論/理論,但我會記得,我是怎樣在一家對的公司做盡一切錯的買賣決定。而且我相信,這些錯誤可能會不只犯上一次,日後可能也有機會再犯。把這經歷寫下來,或者會有所幫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