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希望」亦是虛妄
今天讀到呂夢周 〈水的希望〉,記述受困於花瓶內的水,突破困境,最終發揮自我價值,貢獻社會。那麼水的價值是什麼?《道德經》記載: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道出水的價值:潤澤萬物,利益眾生。困於花瓶的水,想變成雨水、溪水、河水等去貢獻人們。在水渴望與追求的過程,卻被花瓶局限了。
在求學時期,我們的專長與能力逐漸顯現,有運動健將、電腦專才、記者觸覺、從政天分。我們曾有大大小小的渴望,希望能發揮價值,善用才能。但在長大的過程中,被現實所限。強逼我們選科、工作、做不喜歡的事,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賺錢、安定,將我們困住。孰不知道這花瓶與梅花只是曇花一現,所謂「安定生活」最終會凋謝、枯死。無數人到這刻才醒覺,抱歉太遲了,因為你的價值早已在安逸中蒸發。於是有人勞碌一生,上班下班吃飯睡覺,忘記為何而活,埋沒自己,埋沒價值。
幸好〈水的希望〉結局讓人欣慰。水最終破瓶,如願變成雲和雨,達成希望。文以載道,作者以「水」作喻,勸勉世人要多學習水的特性與精神,積極突破困難,發揮自我價值。
另一方面,文章為時而著,一定程度反映現實。或因現實中安與現狀、故步自封的人佔多數,作者才寓言警世。如今我們,找到自我理想很難,獨立於主流聲音更難,像水般實現價值難上加難。〈水的希望〉到底是現實中一股希望光輝,抑或只是泡影?
相比現實,花瓶終究脆弱,給了人們破冰的希望。只是回歸現實,多少人依舊困在瓶內,而能破瓶而出的,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