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分离:中国激进女权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对激进女权思想进一步的学习与理解,写这篇文章,对我先前的文章《激进女权、自由女权与男权的比较》进行一次补充说明,主要目的是整合激进女权各位同盟的智慧结晶、促进激进女权在中国的思想传播。
在上一篇文章发布后,这个公众号(阴天相会)获得了很多激女姐妹的关注,欢迎Radfem姐妹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对我的表达进行继续补充、质疑和反驳。
本文受众为Radfem(内部交流)、以及对女权理论感兴趣、想要学习女权理论改善自身处境的女性同胞。男性评论会被B,做好预期管理。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主要介绍了激进女权对于“反孝”的看法以及对男权、自由女权的批评。这篇文章会介绍目前中国女权面临的被污名化的处境,以及它对于其他文化的学习(西方、韩国),以及基于本土文化(中国)的思考与发展。
通过我的介绍你将会发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多么坚韧、勇敢又智慧的一群女人,她们不惧于传统文化的规训,也不盲目吸收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影响,她们积极生产着中国特色的文化成果。因此,即便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女权主义者中,中国激进女权的实践也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关于激进女权与自由女权主张的核心区别,已在上篇文章中着重探讨过,在此不作过多赘述。总而言之,激进女权认为自由女权所追求的那种性解放的自由,是误将男性的需求视为自己的需求的表现,而男人的性解放无法满足女人的需求、对女人只能造成伤害。
接下来,我们将要深入以下主题:
韩国激进女权6B4T的实践,及中国女权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西方激进女权的主要斗争方向(社会层面),以及和亚洲女权的区别(个人即政治)。
中国激进女权的被污名化。
中国激进女权对中国政治、民族主义的看法。
激进女权对于其他女权流派的看法(自由女权、马克思女权)。
对偶像崇拜问题的补充:以上野千鹤子为例。
中国社交媒体,及其对中国激进女权发展的影响。
激进女权对于以跨性别为代表的少数群体的看法。
中国激进女权的进步观点:女本位、女人的能力与天赋、女人的年龄。
中国激进女权对于女性社会的看法:包括如何分工、如何主导军事和工业等传统男性为主的社会领域。
激进女权对于岁月静好派女人的批评。
目前激进女权内部尚未达成一致的议题:女女性缘、生育女性后代。
对于激女内部出现争执的态度。
对于激进女权学术化的思考。
Topic1 韩国6B4T主张的含义
6B4T运动(韩语: 6비4탈;汉字: 6非4脱;6B4T运动;)是一个从韩国传播到中国的在线女权运动,其成员组织起来反对性别歧视和父权结构。这是韩国第四次女权主义浪潮开始的第一个运动。6B4T 运动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其成员承诺永远不与男性结婚或发生性关系,也不生育孩子(解释来自维基百科)。
6B的内容包括:不和男人结婚、不和男人生育、不和男人恋爱、不和男人发生性行为、不购买厌女产品和说厌女词、单身女性结盟互助。
4T的内容包括:脱束身衣(象征男凝社会对女性的畸形审美)、脱宗教信仰、脱御宅文化、脱偶像崇拜和个人崇拜。
6B4T文化,中国激进女权用中文进行了非常地道精准的解释,其核心概念可以被概括为“不沾男”以及“不服美役”。 关于每一条准则,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做到、做到有什么好处,激进女权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都有很多关于个人经验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分享,包括豆瓣、微博、小红书,但由于中文社交媒体环境的审查制度,很多内容都遭到封禁,想要学习的姐妹可以关注海外同质社交媒体上面的简中区女权,她们的表达内容和立场相对于简中社交媒体会广阔很多(包括推特、红迪等)。
对于“不沾男”,最基本的逻辑是,女性从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都不需要男人,首先从生理上,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解析过,阴蒂才是女性真正的性器官,而阴道作为产道,被男性纳入,并不是女性真正的性行为。因此,女性的性快感和男性的性快感是分离的,男性热爱纳入式性交,从性交中获得阴茎高潮,而这和女性的性快乐、性高潮是不统一的。女性没有必要为了满足男性的欲望而性交,并承担纳入式性交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包括意外怀孕、妇科疾病、性病。这三种风险无论哪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都并不低,随意咨询自己的女性前辈就会发现,上一代女性已经习惯了妇科疾病,认为这是女人都共同分享的一种痛苦,是理所应当的。而她们中间,不少女人都有过服用避孕药、上环、打胎的节育经历,这些风险是无法和男性共同分享的,然而其中的快乐却属于男性。和男人性交对女性没有任何好处,事实明明如此不公平,过去的女人却甘之如饴,可以看出,男女关系和男女性交的美好是一种压迫和洗脑。
从心理层面上,长期以来,女性在简中文化下被灌输了生儿育女的人生价值观,总是会幻想自己遇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男性”,并与之拥有一段浪漫爱情,这在女性的潜意识中是一种美好的标准人生。
可是,「直觉」和「潜意识」也是人为的,是受到文化影响和社会建构的。
首先,女性对男性的想象中包含着一种性别崇拜,包括对传统男性气质的崇拜(阳刚之气),这被激进女权解读为,本质是一种阴茎崇拜,而阴茎崇拜的氛围在整个父权社会中流行。事实却是,这种阳刚之气更多体现为暴力、战争,所谓的保护是一种对弱者的施舍,在这个过程中,男性意志至高无上。
这其中还同时包含了一种观点即为“女弱论”,认为女性先天生理力量不敌男性,从而放弃对生理力量的训练,转而寄希望男性不伤害自己、保护自己。激进女权认为,女人应该积极训练自己的生理力量,在不得不和男性进行对决的时刻,利用女性的智慧、勇气、事先准备的武器等,来帮助自己取得胜利,而不是甘于做一个“瘦弱的被观赏的女人”。
其次,女性对男性的崇拜中包括一种对男性个人能力的崇拜,比如认为男性从智力、逻辑等层面优于自己,这仍然是一种女弱论,激进女权分享了很多社会案例去反驳这种言论,比如,我们熟知的中国中小学以及高考体系下,名列前茅的学生中,女性比例远远大于男性,以及,我今天还看到有关考公的新闻如下,女性考公成功的比例远大于男性。
不管在哪个环境中,只要女性获得了和男性同等的教育资源,从来没有证据表明女性的表现更差,而部分女性却会因为性别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自信。
当然,激进女权还提出,为什么在中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女性的表现一直高于男性,但是到了工作之后,女性管理层的数量却远低于男性呢?这就涉及到职场性别歧视问题、以及传统文化男女分工的影响了。
由于女性对自身性别的定位,更少的人会抱有继续深造的目标(包括读研、读博),在和男性同时拥有结婚生子目标的情况下,女性由于生育和抚养的原因,在职场上处于劣势。
所以可以看到,人生前期,女性表现优于男性,证明女性天性聪慧;而后期,女性的经济、社会地位低于男性,却是受到社会的性别结构性压迫。
女性对男性抱有的不恰当期许,很大一部分还来自于从影视文化中接受的价值教育。男权社会的影视作品总会把美满爱情作为结尾,里面的男性形象总是温柔体贴动人,这和现实父权社会中的男人存在很大差距。
在我们现有的父权社会中,没有男人能够逃脱他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的影响,只要你们结成传统的恋爱关系,你就一定会在这段关系中受到男性的压迫。
在男性接受的教育和价值观中,在他们浏览的社交媒体中,总是会将女人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两类人,他们的男性兄弟、前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教育他们什么样的女人不能娶,如何分辨这两类女人,如何远离拜金的女人。
女人对于他们来说是AV里面的胴体,是能够并列和“买房”、“买车”一起考虑的人生事项,“妻子”是他们的财产,不容他人侵犯。在男性的这种价值体系中,女性的立场是无法和男性协调一致的,因为你们拥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根源,你能看到的他所表现出来的“礼貌”,是一种对欲望的克制,其本质逻辑和其他男人并不会有区别,所有男人都生活在同一套文化叙事之下。
在认识到以上三点之后,女性应该对男性进行祛魅,不再认为一定会有一个男性出现,他是自己的最佳伴侣。有人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没办法,我就是异性恋,不和男人在一起,那难道我还能和女人在一起吗?这一想我就无法接受。
关于这一点,激进女权也作出了很多有力的反驳。首先,性向叙事就是男权社会的产物,作为自然人,我们拥有沟通的需求、结伴的需求、被理解和认同的需求,这是正常的。但是,你会认为理解自己的那个人,一定得是男性或者女性,这就是被社会文化所建构的了。所谓的男女之间的荷尔蒙,拨开一解析,其实什么都不是,都只是对于传统“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想象,对于对方社会身份的爱慕。
当有一天,一个男人站在你的面前,但你对他看似优越的外貌或其他条件都波澜不惊,这些对你不会有丝毫触动,你就会发现,你其实可以逃脱你曾接受过的那些文化叙事。你曾经萌生的心动,是你对眼前人的想象,而并不符合这个人的真实价值。他站在你的面前,可是他的立场他的愿望他的目标,和你完全不一样,他没法和你共情,基于此,你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呢,是审美吗?这审美也是被社会所培养的喜好罢了。
关于不沾男的原因,我在这篇文章就介绍到这里,篇幅有限,我希望仍有困惑、想要了解更多的姐妹可以去海外的社交媒体上查询更多大家的思考,大家的分享非常有价值,比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她们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生活故事和个人体验,那些一手内容一定会更触动你,而我这篇文章只是进行一个提炼和总结。
6B4T的第二个核心原则是“女人不服美役”。这种美役的概念,包括长发、美甲、美妆产品、高跟鞋等等。针对我提到的这四个具体事件,我会分别作出阐释,同样,在微博以及海外社交媒体上,你可以找到分散的、更具体的阐释。
关于长发不能留的原因,大家探讨得实在太多了,激进女权将女人的头发称为“蛋白质头巾”,因为长发除了好看以外,对女人没有丝毫实际效用。同理,美甲、美妆产品、高跟鞋等一系列美役行为,都分享这个相同的逻辑。且不说它们是否真正好看,但是女人在追求“好看”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显然远超男性,而这些时间如果被利用起来思考、创作,女性可以挖掘出更多潜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赚钱,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
再说关于长发是否真的好看这个问题,其实最基本的仍然是,我们现今的审美是被社会建构的。可以类比一下,古代的男人都留着辫子,在那时没人觉得这个丑,这和今天女人留的长发有些相似,可是在文化变革之后,在清朝之后,男人都开始流行短发,到了今天,再有留辫子的男人出现在街上,就会被人们嘲笑,觉得他是封建余孽,像是活在清朝。
显然,长发所需要的护理肯定是比短发繁琐的。那么,为什么更加简单便捷的发型,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却成了男性的特权呢?男性留短发被视为正面的做法,而部分女性这么做,却会担心有损自己的形象或性别气质。如果我们的社会如今是一个流行短发的社会,那这些长发的女人,是否也是未来世代的一种“封建余孽”呢?
因为,不管每个长发的女人是否真的美丽,她留长发的动机,一定是为了自我内心或社会规范中的美丽,而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了自己行动的便利性,这个逻辑与出发点就是背离女权的。
解释了不留长发的原因,其他几个也都很相似了,高跟鞋可以被类比为小脚。值得特别提一下的是化妆,有些女人认为,在重要场合(例如职场、见朋友、正式晚会等)化妆是一种礼仪和重视对方的表现,可是,为什么男性没有同样的文化约束呢?为什么女性需要额外做这些,来赢得她人的喜爱呢?难道说,我们不化妆的样子就无法见人、就不成体统、就邋遢和应该被轻视吗?明明不化妆的样子才是我们天生的样子。
此外,激进女权主张对于审美的变革,美应该是力量的一种显现,而不是对弱不禁风的推崇。这一点,小说《她对此感到厌烦》也解释得很好,该小说在晋江文学app可以看到最新章节,微信读书也已上架,虽然这是一部网络连载小说,但其内容本质非常学术化,在激进女权中得到了较高认可。
某女权姐妹谈到,“帅”和“美”,这两字的意思也完全融合了性别刻板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句话:男的帅、女的美。但这两个字更隐性的概念是,帅是有力量的,而美没有。所以现在看自由人说:“美也是有力量的”就好笑,如果真有力量,那为什么要刻意强调。就像:不管怎样,他还是爱我的。不管怎样,美也是有力量的。
我只想嘲笑,怎么不去强调帅也是有力量的。简直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给自己的驴性找理由。
“我挺喜欢帅的,但是简中区会往帅里投毒!比如把帅跟性感绑一起,告诉女人,帅的女人一定是“御姐”。因为御姐=性感,所以得出帅=性感。哎呦呦,这时候突然觉得简中区平时展现弱智的话很多时候就是反应现实。“鱼越大,鱼刺越大,鱼刺越大,鱼越小,所以鱼越大鱼越小。”(此处为社交媒体原文引用)
-
社会鼓励女人生育,因为“社会”自己不用生育,可是“女人”是你,“你”自己是很具体的。你生育,你需要承担其带来的一系列生理损伤和接下来抚育的时间占用。这些社会并不会替你完成。社会鼓励你,因为它有它的考虑,它站在人类繁衍、出生率的角度来规训你的个人行为,可是你应该站在自我立场、个人生活的角度上去做人生决策,你不能盲从社会的意见。
同理,社会鼓励女人化妆,因为有很多人(男人)爱看化妆的女人,以及,这可以带动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从而增强这个社会的经济水平。而你的立场是人生幸福,你要把自己的立场放在第一位考虑,而不是成为某种发光发热的燃料。
关于4T里边的另外几个概念,其实也都是围绕核心概念而衍生出来的,我这边简单解释一下, 脱二次元、御宅文化,还有一系列男频女频网络小说,这些文化里边都蔓延着不少的传统性别气质,以及落后的性别价值观。包括把男性塑造成“禁欲系”、“少年系”、“病娇系”、“霸道总裁”,这些显然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显然,你去想象和爱慕这样的一个不存在的男性,说明你并没有对男性这个性别祛魅,而仍然存在幻想。关于这种把一个人标签为各种风格的做法,我后续会再写一篇文章,解释MBTI的落后性,在那里会详细阐释。
对于脱宗教信仰和个人崇拜,这就更好理解了,因为前面已经解释过“脱男性崇拜”。现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男人压迫女人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宗教重视了女人的权益,而都是将男人和女人的权益等同起来。如果你崇拜某个虚无的概念,相信它可以拯救你的人生,那么你一定会在实际行动中或精神上拥有一个“消极躺平”的时刻,你觉得你可以不改变,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有人来救你、有神来救你。
可是不会,没有神会拯救女人。女人的命运要掌握在女人自己手里。关于这一点,女权网络小说《她对此感到厌烦》解释得非常清楚。这是一本女权入门非常值得看的书,简单易懂。
脱个人崇拜,包括之前说过的脱男性崇拜,以及脱女性崇拜,包括明星偶像(追星行为)、某个你认为有智慧的哲学家、诗人、作家。或者哪怕是激进女权姐妹,比如写这篇文章的我,假如你觉得我写得很有道理,但是对于我写的内容,你也应该保持一种批判思考的态度,而不是觉得我某个观点挺对,我接下来的观点你就都愿意无条件认同。你要警惕,是否我的某个观点也有自由落体(激进女权用来代指滑向自由女权立场)的倾向。你不能成为我的粉丝,为我鼓掌,你要和我一起思考,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是战友,你不能把我称为“老师”,因为我们之间不是一种单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而是一种探讨、上升、前进的伙伴关系。
基于这些理念,可以看到,激进女权的社群是去中心化的,我们不造神,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我们主张从自我需求出发,认识自己,构建自己的生活,满足自己的需要,提升自己的精神认识和创作能力。表达和分享不是女权KOL的专属,每个人都应该表达,每个人都应该为女权而战。
基于韩国的6B4T,中国激进女权衍生出了适应中国特别情况的价值观,以及对6B4T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和发展。
其中第一个核心的概念是反孝,由于中国一直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长幼尊卑概念在整个社会盛行,家庭观念、集体主义都非常流行,这些价值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挤压,激进女权认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父母是知道他们没有生存能力的,那么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有责任旅行照护义务,然而,大部分中国父母却无法接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违抗他们的个人意志,觉得这是一种不孝和恩将仇报的表现,这种文化规范的帽子一扣,大部分孩子都会觉得非常委屈和痛苦。
反孝更多内容参考《激进女权、自由女权与男权的比较》。
提到反孝,不少男性也会产生共鸣,看激进女权写了这么多都在骂男人,终于在反孝这一点上符合自己的利益、找到共鸣了。可是,男性的反孝是不可能彻底的,他们将永远挣扎在原生家庭与新家庭、自我之间的矛盾当中。因为,孝文化的核心就是家庭和婚姻制度,而婚姻制度在激进女权这里已经被完全消解,女性没有爱男的动机,自然也就没有和男性结成家庭的动机,但是对于男人来说,他们有娶妻结婚生子的动机。而在这个动机上,孝文化和他的立场是一致的,具体来说,比如,一个男人想买房,但是他没有钱,这时候他讨厌的父母站出来,说,只要你结婚生孩子,我就给你买房,这个男人一想,结婚生子本来也是我想做的事,于是很容易就可以和他的父母达成一致。在买房之后,他会越来越感到对父母的亏欠,并且认为自己的妻子也同样亏欠他的父母,此后,他会无数次将父母的需求置于妻子的需求之上,作出妥协。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男性即使萌生反孝意识,也跟女权没有丝毫关系,而他们的利益和传统文化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
中国激进女权的另一个贡献,是厘清了激进女权与其他立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我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得非常清楚,除了激进女权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带女权立场的自由人女性、以及自由女权、还有为男权社会添砖加瓦的传统女性(激进女权将其怒称为拉磨的驴)。
激进女权要保证自身政治立场的纯洁性,势必要和男性以及自由女权划清界限,因为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不沾男(性别分离)”、以及“反对维护男权社会的势力”,而自由女权是一种名义上的女权,她们的实际主张仍然在维护男性的利益,而不是女性的利益,她们仍然处于服美役的牢笼之中,并认为这种美役符合自己的需求需要,是一种“女性自由”的体现。
因此,激进女权绝不能将自由女权视作同盟,因为她们的斗争方法、斗争目标都完全不同。
中国激进女权的第三点思想发展是“女人无国论”。
中国激进女权认为,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在父权文化制度之下建立起来的,女人的处境都是相似受压迫,因此,性别是女人的第一身份,大于她的肤色、种族、年龄、阶层。目前国家之间发起的冲突和战争,都是建立在男人的意愿和对世界的理解之上,那么,女人如果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去仇恨某个国家或拥护某个国家政权,无论她拥护的是传统的还是自由的,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总之,都是在为男权社会冲锋陷阵,而忽略了女人的权力抗争。民族情绪是属于男人的情绪,目前的文艺作品、学科发展(例如心理学、社会学、计算科学)都是以男性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女性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对社会进行重构。
关于女权主义的政治观点和对民族主义的看法、例子,将在后续章节详细展开。
6B4T运动中,无数韩女走上街头,当街剃去长发,来展示自己的激女立场。关于6B4T运动的最后,需要提及对于这场运动的污名化,这个词在豆瓣被禁,在Chinese Wall以内的很多平台都遭到了封杀。女权主义者们被视为尼姑、禁欲宣传者。这场运动的出发点(性别分离)完全触动到男权社会繁衍的根基,动到了太多人的蛋糕。
激进女权的性别分离主张,和儒家、基督教的禁欲理念从根本上就不同。它只是告诉你,男性的性欲并不是女性的性欲,你可以去探索属于自己真正的性欲,但是不要迷失在男性的性解放潮流中,传统性交只是解放jb,你自己爽不爽,你自己知道。解决性欲有很多种方式,性欲没有必要被过度放大化和讴歌,它只是人一个很正常的需求。
Topic2 西方激进女权的斗争方向、及其和亚洲女权的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写了一份PhD申请的研究提案,已经获得了教授的认可。部分内容,在这里我用中文进行简单概述和分享,由于西方女权的斗争历史比东方要长得多,无论是在性别教育、性别文化还是性别制度上,他们的社会都发展得更加完善。因此,女性在婚姻以及职场等环境的权益得到了相对完善的保障,她们推翻整个性别制度(主张性别分离)的动机就没有东方的传统社会下的女性那么强烈,也就更难意识到性别压迫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可以类比为,中国历史中的地主阶级,由于他们自己生活得比较好,所以相较农民,就缺失了推翻统治阶级的意愿。
西方女权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社会制度、法律、职场等方面,例如堕胎、同工同酬、产假这些领域。几本值得读的激进女权著作,包括Marilyn French的《Beyond Power》,麦金农的《迈向女权的国家理论》,还有Jeffrey的《美丽与厌女》,前两本主要探讨了法律和文化方面女性遭受的不平等,认为目前的社会制度都是根据男人的需求建立起来的,女性应该生活在一套全新的社会体系之下。
《Beauty and Misogyny》探讨了西方文化中的美容标准和实践,如何对女性进行物化和压迫。Jeffreys主张,现代的美容实践(如化妆、整容手术、穿高跟鞋等)并不是女性真正的自由选择,而是在男权社会压力下的结果。她批评这些美容实践,因为它们强调女性的身体应该为男性的目光所塑造,并符合男性的审美标准。
Jeffreys还探讨了妆容、时装和身体修改如何成为女性身份的核心部分,以及这些实践如何限制和损害女性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她还关注了如何在广告、媒体和流行文化中传播和加强这些标准。简而言之,《Beauty and Misogyny》是对现代美容实践和文化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它们对女性的压迫和物化。
可以看到,2005年的《美丽与厌女》这本书,为6B4T运动中“不服美役”的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上是西方激进女权一些值得参考的实践,她们的主张相对亚洲女权更加保守,因为她们社会中的男性大多也是自由男权(而不是东方的传统男权),起码表面上,这些男人对女性表现出可怜的尊重。
亚洲女权诞生于亚洲文化体系之下,深深受到集体主义等文化价值的影响,之前有提过,亚洲女权在个人生活领域做出了更多的思考和革新,主张从根本上推翻婚姻制度和男女性缘关系(参见上一章节,生怕新人跟不上我是)。
6B4T及其衍生价值,并不是那么容易实践的,一个女人生活了十几年、几十年,在这个社会中,受到了太多了父权文化的浸染,你要让她立刻放弃那些为了变美花费的时间精力,改变自己的审美逻辑,离开自己依赖的男人,这不是几分钟能完成的事,她需要长期接受新的价值观,然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意识到自己的能动性,最后的最后,在经历了很多痛苦之后才终于决定做出改变。
在她彻底改变之前,在她抛弃高跟鞋、抛弃她的男人之前,请都不要把自己称为激进女权。
你的言行和你的观念要达成一致,个人即政治,你不能嘴上一套我是激进女权,实际生活中天天化妆、穿高跟、留长发、服全套的美疫,然后还和男朋友约会。那么请问你的激进女权是哪门子激进?哪一条原则你符合了?你是如何定义自己的?激进女权是不是成了你时髦的代名词,是你用来和男朋友之间调情的工具,来展示自己的前卫和有主见?
我发现很多学者都谈到了女权主义的“个人即政治”,比如比利时Antwerp做社交媒体文化研究的De Ridder教授和美国德州农工传播学系的Kristan教授。
De Ridder所阐释的个人即政治,是从女性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表达入手的,无论是一张简单的自拍,还是一张并不包含自我身体形象的照片,都可以体现出这个人的政治倾向。她是长发还是短发,她是否用身体在表明自己所属的少数群体,还是说她的审美倾向于和主流审美保持一致。这个人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
哪怕这张照片只是为了分享某个瞬间,包含一种极其简单的心情,很多人发张自拍发在社交媒体,并没有那么多政治情绪,她压根没往那里想,但是,这张照片也一定可以反映这个分享者背后的个人价值及其社会文化。如果她留着长发,那说明她一定没有摆脱长发审美的社会价值。
基于个人即政治的理念,我对我个人的践行情况也做一个分享,我在今年成为激进女权之后,一步步剪短留了快十年的长发,也基于此,探讨关于中国女性成长过程中服美役的特别情况:
由于中国初高中的苦难教育,学生们被要求衣着简朴、不化妆,而那个时候的这些理念是背离青少年的真正意愿的,因此在高中毕业后,在女孩们认为自己真正获得“自由”后,服美役的浪潮达到了巅峰,作为一种解放性的对“学校、家长规范”的叛逆。就像是性解放运动去反抗多年被禁欲的情况一样。
步入大学之后,很多中国女性非常积极地学习化妆,来迎合男权社会的审美,不管她是性感的、可爱的,都没有跳脱这一套审美体系,因为这些服装和化妆品的本质都不是舒适,而是为了被观赏。
我们现在不再需要被观赏,所以我们不化妆、不购买好看无用的衣服,可是这和高中“一切从简、以朴素为荣”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尽管结果类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继续就列出的主题进行阐释和探讨,如果阅读的姐妹有范围以外的疑问也可以留言。在完成这一套主题的分享后,我会分享我此次重回澳大利亚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我未来的人生规划、以及对于其他议题的思考。我不知道在这里的表达什么时候会被禁止,我会尽快建立自己的海外个人网站,然后把地址分享在这里。
上篇文章发布后,有一些男人并没有阅读内容,看到标题就开始无脑喷,作为激进女权,是不会因为这些攻击而停止表达和分享的,因为男人的力量敌不过我们的勇气。他们的理论蹩脚、可笑,且源自性别自信,不需要寻找恰当的逻辑依据。
希望你阅读这篇文章之后真的有自己的思考或收获,不要为我或为别人的实践鼓掌,你应该从反思自己的生活开始行动。在我们不相见的日子里,都要继续向女权的社会出发。
-
开始之前,由于上篇文章、及之前的文章都收到了非常典型的男性讽刺和恶评,把以下评论作为其中一个案例就地分析(现在已提示留言违反相关规定不可见),这恰好也符合今天将要引入的主题。
如果按照个人意愿,我是真的不想去分析男人在想什么、说什么,因为我自己已对此很清楚,我们的精力应该花在研究女性身上。
但由于我们主张性别分离,如果要让更多的女性学习并领悟这一点,一定就无法绕开拆解男人们所相信的理论体系,来让姐妹们看见,这些理论有多么一戳即破。
认真看过前几篇文章的姐妹应该都能理解,我从来没有鼓吹过新自由主义,相反,激进女权对新自由主义一直持坚定的批评态度,因为这是自由女权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忽视了性别问题,她们主张政治上的自由、公民权利等各方面的自由,虽然其中有其政治上的进步意义,却在这个过程中背叛了女性,将男女的自由混为一谈,解放的是男人的阴茎,而不是女性的性欲。
例如,上野千鹤子指出,近代日本自由公民的解放,只是男性的解放,而以女性的“被倒戈”收尾,1925年,普通选举法赋予日本25岁以上所有成年男子选举权,与此同时,这也是剥夺女性选举权的日子。
市川房枝等妇女参政运动的先驱称,资产阶级革命对于女性而言是“被倒戈的革命”。水田珠枝论证了资产阶级自由思想,从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开始,就从内在性上反映了对女性的歧视(水田,1979)。这是因为卢梭是“不彻底的思想家”吗?不,“男性的背叛”应当有着必然的理由。如果不能阐明这一问题,而仅仅享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理想的话,那么就只能沦落于强烈要求“公正”的实现,或是向既得利益者乞求“施舍”。
解放的理论缺乏解放的思想,只能回到启蒙思想或者社会运动实践中去。对于女性解放活动家来说,“性歧视”这种“社会不公正”在野蛮社会蔓延滋生,而允许这种“不公正”的正是“男性的强横”和“女性的愚昧”。“进步的理想”和“落后的现实”,这就是近代主义女权主义者经常陷入的“女权主义者的进步史观”。而掩埋在“进步的理想”与“落后的现实”之间的正是以“启蒙”为名的、徒劳无功的“西西弗斯式的劳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对中国的集体主义持批判态度,从来不能和“鼓吹西方、崇拜西方”划上等号,相反,西方的女权思想在很多方面如今走在亚洲之后,她们也在尝试向我们学习。
可是,大部分男人的二极管思维是没法理解到这一层的,他只要看到你写你反对中国的某些文化,你的ip不是CN,你就不是中国人、没有中国魂,那么立刻把你划为反华势力、资产阶级作派了。他的智商就只够让他这么去理解女权的思想,而想不到第三种可能。
此外,这条评论还体现了男人的性别自信与优越感,像他在仁慈地对我提建议,他好像在说,你读过几本书,值得肯定,你跟网上的那些疯狗不同,你是有依据的,但是你还有XX局限性,我看得很清楚。这番发言当中,完全不像女人一样总爱焦急地自证,他丝毫不觉得需要展示他自己读了几本书、有什么知识基础,反正他是个男性,就有资格评价我的文章,他的肯定是一种赏赐,此外,他还能精准地说出局限性。
必须要重提我在上篇文章开篇就讲过的事情,即这个系列的文章受众不包括男性,我们和男性之间没有交流的必要,主要有几方面原因,第一,大部分男性的理解能力参考上图的男性,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女权在说什么,把女权和境外势力等同起来,并且还姿态高高在上地评价一番,自认为特别智慧。第二,我们的主张是性别分离,这是不可能得到男性的支持的,因为这违背了他们的基本利益。
单身女性,单身的动机是不沾男。
单身男性,单身的动机是滥交、是睡更多女人。
他的“不结婚”不意味着不沾女,而是更方便地沾女、吸女、吃女。
你指望说服他?让他跟你一起主张性别分离?
除了理解能力问题,你跟他最主要的问题是立场分歧。你所有的沟通和努力都是徒劳的。你说服他也是没有意义的,你就算费了很多功夫让他明白你的意思,他也不会同意你的立场,而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这种无效沟通就应该直接ban掉。因为有价值的沟通叫对话,没价值的沟通叫吵架。
但是,跟男人之间能走到立场分歧的口头冲突,在网络上已经非常罕见了,因为大部分男人都仅限于第一层,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女权思想含义的能力,只有抨击女权主义者的情绪。
最后一点原因,就是男性的反女权理由实在是陈词滥调,各位姐妹已经做过太多的分析了,比如说,“小仙女虚空索敌”啦,或者是“小仙女搞性别对立”啦,“女权太极端了,根本不是平权,而是无脑女人的狂欢”啦,这些言论已经被女权逐个击破过,我就不浪费时间分析这类无聊的男性言论了。
-
Topic3 中国激进女权的污名化
这个主题紧接前面讨论过的内容,Qiqi Huang(2022)和 Xiao Han (2018)分别写了一篇论文,分析了在中国网络环境中流行的厌女症,这两篇文章值得找来读一下,她们的论文发表在《女权主义媒体研究》这部期刊上。
污名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有关爱国情怀和民族主义的污名化(来自中国传统男权),第二,有关禁欲的污名化(来自中国自由男权)。
对于第一方面,就像我收到的那条男性评论,男性对于女权的抨击,其实主要融合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中国的民族主义观点,QiqiHuang发现,中国网络上流行着四种说法以污名化、妖魔化中国女权的抗争,包括:女权主义者是离经叛道的女性、是背叛国家的女性、与伊斯兰主义者有联系的女性、以及“假女权”。
男性沙文主义(常常自称支持社会主义女权/马克思女权),自诩客观理性,将女权主义者视为极端主义、幼稚或非理性,并在女性的外表、智力或“滥交”(荡妇羞辱)方面再现了对女性的贬义和性化描述。
其中,我们展开关于“中国男权认定女权主义者背叛国家”的逻辑。
民族主义话语是实现男性霸权的手段。这里展示一些网络上流行的厌女评论,比如:
“ 这是一群他妈的崇拜外国人的贱人,滚出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是你们这些叛徒应该呆的地方,去舔你们的外国爹吧,白痴。”(2019.2.3)
“有外国男友的女人都是easy girl,女权主义者是中国女性中的失败者。”(2019.2.4)
在这些话语中,女权主义者被视为叛徒,因为她们的帖子表达了对某些西方现象的赞扬,这说明中国女性仍然被物化为中国男性的所有物,否则,女性就会被贴上“随便的女孩”的标签。当中国的复兴称为政府政治议程的优先事项,那么女权主义者对女权“西方根源”的思考与学习,必然会被视为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和文化的威胁。
这里的矛盾之处在于,说中国不好的那些人应该滚出中国,可是人在海外的人,又会被批评:你不是中国人,你人都不在中国,没资格管中国的事。
那么到底谁有资格说中国不好?还是说所有人的立场只能说中国好?难道那些从来没来过中国的人,他们的评论就更客观值得参考?还是说那些守在中国从没出过国门的人?
逻辑上来说,反而是这些频繁地国际流动、出生于中国却后来移居的人,最能够采用多元视角去审视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氛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去理解我收到的那条评论,评论中的男人认为我在鼓吹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并且中国人的这种“崇洋媚外”已经是陈词滥调了,他的说法放在这个语境下就很好理解了。可惜的是,他根本没有看懂我的主张,也看不见激进女权与新自由主义之间的根本分歧。
这个男性的言论,其实作为一个镜头,可以体现中国很大一部分数量男性对于女权主义者的看法。
关于男权认为“某些女权是假女权主义者”,背后是这样的一套逻辑:
他们将中国女权污名化为“田园女权“、”拳师”,用这些称呼来表达他们认为这些女权是反智的。
在这些反女权主义者眼中,“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是一些做实事的人,例如女医生、女企业家、女航天员。而“假女权”,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反传统思想、勾结西方势力、利用女权标签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激进分子。这些反女权主义者把自己描绘为客观和中立的,认为女权主义者是键盘侠,是不冷静的。
这些思想中体现了对社交媒体活跃者的一种鄙视,他们认为传播思想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而传播思想是构建女权主义的必要先行条件。Stated by 凯瑟琳(2018),这种反女权主义通过要求女性追求狭隘定义的性别平等,来居高临下地鼓励女性将“独立”作为自己的责任,而不质疑导致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在他们眼中,“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被视为两个独立不相关的概念。
第二波对女权的污名化,来源于奉行新自由主义的男权。他们认为,女权“性别分离”的主张是一种禁欲,其实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确实没错,如果女人都不和他们睡觉了,他们确实面临着禁欲的困难,男性如此反对性别分离,其实正印证着他们对于女性的依赖。这也很好地体现了自由男权根本无能理解性别差异,错把自己的性欲当作女人的性欲。
激进女权和禁欲主义的区别,我觉得我写到这里,如果你前面都读懂了,那其实你肯定不需要听我再说一次“女性的性欲完全和男性无关”这件事。男人没有什么能给你的,他的阴茎不能让你爽。你所感受到的兴奋、颤栗和荷尔蒙效果,都是一种文化建构的结果。女人的性欲最直观的应该是刺激阴蒂来完成,而这并不是男人才能做的事。你可以去探索自己的性欲,这没问题,女权主义者中也从来不会像封建传统氛围下那样“谈性色变”。只是说,我们没必要把它强调成人生至关重要的追求,性欲只是人生很小的一方面,还有别的很多值得探索的事情。
长久以来,在新自由主义风气下,它都被过于放大了,并且无数文艺作品描绘的都是男人的性欲,或者是男人眼中女性作为性符号的样子,这些东西它跟女性真正的性欲是完全无关的。女性的性欲要怎么表达、要怎么实践、艺术化,无需参考目前的主流文化声音。
Topic4 中国激进女权对移居、简中政治和民族主义的看法
这个主题也是我的正式研究的一部分。
前面讲过,中国激进女权相信“女人无国”,女性身份是女人的第一身份认同,阶级、民族这些身份都得靠后。要说对女人生存空间的压迫,那亚洲传统文化肯定是高于西方的新自由文化,尤其是国家需要完成对生育、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当中,女性的需求没有得到强调,反而,女性的生育价值却是被要求的对象。因此,很多相关的社会政策或社会文化,都会去鼓励生育、鼓励婚姻制度,而这些都建立在对女性的压迫的基础上。鼓励女性建立家庭,那么没有建立家庭、或者不愿建立家庭的女性就会在这个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
因此,从个人层面上,激进女权会鼓励大家出国生活,激进女权内部分享了很多出国的方法,包括获取相关信息、学习语言、找资源、找工作等等。目前没有看到哪个激女的人生目标是一直留在国内,大家要么已经出国,要么在出国的路上。尽管激女中也包含了大量了底层女性,她们也没有因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财富水平望而生怯。激进女权内部社群中,大家分享着各种信息去帮助越来越多的女人走出去,哪怕她们过去的生活非常贫穷。
关于出国的动机,对任何人(留学、移居),最强烈的驱动因素往往是金钱/职业发展,此外,文化氛围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在准备出国的过程中,你会看到一系列消极言论,其中大部分可能都来自男性,他们会分享,在国外多么孤苦,还不如国内,但这种体验和女性的体验是非常分离的,因为中国男性去了一个相对社会制度性别平等的环境,他会感到被无视,会发现自己的话语地位比起在国内有所下降,因而从中感到落差,相对应的,他在中国作为主流种族,他能享受社会的很多优待和性别红利。所以,在移居体验这件事上,你去参考男性的意见是很荒谬的。
新自由主义者里边,男性和女性都很多,对中国发表了大量批评,包括传统中小学教育对人的压迫、集体主义、职场文化、家庭文化等等,这些批评非常值得了解和学习,因为一个在这个体系下长大的人,确实是容易看不到的,你不能只听官方那一套主流叙事。在无法颠覆主流环境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更适宜个人生存的环境,是非常合理和明智的决定。
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我写几段话能说清楚的,网络上大家也做了太多太多分享,你真的有这个愿望和执行力,你一定能找到相关的分享。
但是,虽然激进女权鼓励大家润,需要强调的是,女权斗争的主要目标现目前不是国家政治,因为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男权国家,我们不需要为现目前的任何政权或政治主张说话,because we need our own nation and social policies.
就算中国的政治存在很多问题,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大量批评有一定道理,但是,女权不能陷入不左就右的二极管思维,去认为西方各方面就做得特别好了、从而坚定维护西方的政治体制。如果你的反贼情绪大于性别主张,那么即使是出国后,也可能会继续和其他种族的男性交往,而这些异性关系,和简中的男女关系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关于民族主义,在这里举一个台湾激女的例子,在中国大陆,主流政治意见强烈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提起台湾问题,能引起大众强烈的民族情绪。大家也知道台湾人接受了不同的教育,人均在大陆人眼中是“分裂分子”。
激进女权不对台湾的归属问题发表看法,但是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发现,台湾人单是听到“大陆”、“同胞”这样的说法,都会感到自己的身份被冒犯,而台湾激进女权的立场,也包含了大量民族主义情绪,她们要和简中划清政治界限,也包括简中女权。
这种立场其实和大陆的民族主义男权没有本质区别,即都认为民族立场大于性别立场。
在其他很多国家与地区眼中,中国大陆身份都是一个不太好的标签,这代表着你接受过中国的传统教育,拥有那些由文化塑造的性格缺陷。可是,如果在中国以外的文化下,她受到的教育仅仅使她作出由于别人的出生地而认为所有人都是同等愚蠢的判断,这其实和部分中国人的排外情绪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她会从本质上和她所讨厌的简中文化陷入某种同一境地。
简中激女不以自己的大陆身份为耻,也不会因此骄傲,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身份,重要的是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我们都批判思考自我与外界的文化,始终将女本位放在第一立场。
Topic5 激进女权对其他女权流派的看法(自由女权、马克思主义女权)
总是有人问激进女权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女权,在激进女权看来,马克思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不过是一体两面,她们都把自由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形式放在了女性需求之前,并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麦金农在《迈向女权主义的国家理论》及上野千鹤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两本书,很多问这个问题的人,都是自诩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女权)的男人,他们披上社会主义的外衣,无视性别差异,发表一些极端男权的言论。
这里首先引用麦金农在《迈向女权主义的国家理论》里面的名言作为对自由女权和马克思女权立场的解释:
“女权主义已被广泛地认为包含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几个趋向。但是正如社会主义女性经常是等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并通常是把恩格斯的观点运用于女性问题,就像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一直把自由主义应用于女性问题。只有激进女权才是女权主义。”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把男性拥有统治地位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根本不在乎女性的地位问题,上野千鹤子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中指出,对女性而言,无论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还是在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她们都曾被承诺给予“自由”和“平等”,最终却以“被倒戈的革命”而收尾。虽然革命承诺了“解放”,但那只是在利用女性的力量,而结果仅仅实现了“男性的解放”。除了“身份”和“阶级”的变量之外,女性在与男性相对的“性”这一独立的变量问题中走到了尽头,这些问题的理论化迫在眉睫。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结构时,将“阶级”概念作为关键,但是“阶级”一词原本是关于生产关系的概念。根据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划分出了统治阶级和非统治阶级。近代工业社会中,生产资料被称为“资本”。因而根据是否占有资本衍生出了资本家(资产阶级)和劳动者(无产阶级)之分。劳动者是指由于自身不占有生产资料而不得已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向市场出售的人。围绕劳动力商品,在劳动市场上出现了两类人,即买方与卖方,也就是雇佣方与被雇佣方。市民社会的政治就是这两个阶级围绕生产关系进行的斗争。
但是,那些没有出现在“劳动市场”上的人们,如女人、儿童、老人等又会怎么样呢?对市场而言,他们是隐形(invisible)的存在。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没有触及“家庭”这个领域。
麦克唐纳(McDonough)和哈里森(Harrison)在著作中也写道:“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基本上看不到他对女性特有从属地位的分析。”
出乎意料的是,在马克思看来,男女性别分工是男性和女性基于身体差异的“自然”分工。他没把阶级对立、“精神劳动”和“肉体劳动”的“分工”看作是“自然”的分工,却将性别分工看作为“自然”的分工,并对其置之不理。“性别”是太过明显的阶级对立,以至于容易被忽略。将某种事态看作“自然”,就是对其置之不理。马克思和与他同时代的人一起共享了“自然”的女性观。
女权主义者们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歧,主要在性别和生育问题上,也就是由于马克思将家庭看作是“自然的过程”而导致其理论分析没能包含“家庭”这一领域。
但与其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是马克思自身的局限,倒不如说这是市场局限的反映。将家庭置于市场之外的不只是马克思主义,更是市场本身。
更多关于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权的观点,可以阅读上野原书。
激进女权博主、女权著作译者@女者女未,在这个问题上也作出过一版说明:
认可【女权没有分类,激进女权就是feminism per se(女权本身)】,是我们可以平等交流的基础。
【女权】不需要任何限定词,女权就是女权,目的是反男权以达到女性平等。激进女权也不该有限定词“激进/基进”,但由于早期女权实行绥靖政策,用我的话来说,在【想用和平演变的手段让既得利益者让权】政策下,女权由反抗变成了“受害者申冤现场”。
女权的本质是抗争,既得利益者不会和平让权。在激进女权把“女权”一词夺回来之前,我们不会放弃使用“激进/基进”,目的就是为了和现在早已不是女权却穿上女权皮囊到处进行“为受害者申冤”的各类男权划清界限。
“女同女权”“马克思女权”不是女权,我知道有人肯定会问,我就直接抢答了。女同女权和马克思女权只要不放弃把“性取向叙事”和“阶级叙事”当成女性最棘手的问题,都无法真正地反男权。
我已经在早期女权主张的“团结一切女性”中看到其中的必败性,我不打算再走死路。所以,我主张激进女权要把女权主权争回来,而不是包容各类“女权”。
Topic6 中国社交媒体及其对激进女权的影响
自社交媒体在大众之间广泛流行以来,它在人民的精神生活、思想文化输入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女权方面是这样,在反女权方面也是这样。
女权主义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彼此交流、形成联盟,她们也会遇到反女权主义者发表攻击性言论,并与之产生冲突,并且反女权主义者也会在网络上形成自己的联盟,比如推特和红迪都有对应的“红丸”厌女群体,国内有百度贴吧“孙吧”,在豆瓣、微博等一系列女性讨论小组、女性账号被封禁的时候,那些代表着极端男权的言论却被允许在网络上传播和流行。因此,女权主义者们把我们所生活的土地诙谐地称为“爱丁堡”。
Qiqi Huang写道,虽然社交媒体为女性和女权主义者提供了集体情感和政治表达的空间,但反女权主义和厌女症在这些空间中也变得更加尖锐。尽管社交媒体提高了女权主义的知名度,并增强了性别不平等受害者的团结感,但就中国而言,女权主义著作、图像、表演艺术、戏剧和视频,都受到了网络攻击、篡改和滥用。
针对女权主义者最常见的网络虐待形式包括评价她们的外表和个性。例如以下评论:
自称女权的女性没有一个长得好看、性格好、得到男人的爱。女权主义者是可悲的,她们都很丑,不享有任何性别特权。(2016/2/28)
怎么知道这一定是强奸呢?她一定在卖,只是价格没谈好。(2019/6/18)
由于中国政府的首要目标是社会稳定,这就意味着他们不支持任何对社会稳定有所威胁的因素,如果说女权的主张代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对西方女性抗争历史的学习,如果说女权主义的发展让女人变得愤怒、让她们不再生育,这显然有碍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口发展的国家大目标。Stated by Xiao Han,在政府眼中,“女权主义”一词意味着社会或政治变革, 这可能对中国的政治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女权在社交媒体的发展受到政治的大背景限制,在简中语境中太多议题都无法展开讨论。
所以,激女姐妹一定要学会打破信息屏障,去获得全球的信息,去了解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大家是如何评价我们的生活的。
Xiao Han列举了一些女权在网络上受到的攻击,包括:
妇女喜欢双性恋和同性恋。停止女权主义!阻止女同性恋!(由“小S”发布,2017年 3月 5日,上午 11:33)
妇女不能和狗相比。养狗比养女人容易多了。即使喂狗屎,你仍然是主人。然而,女人?她们什么都想要,甚至想要平等。(2017 年 2 月 19 日下午 14:30,天涯六郎汉发布)
这就是女权主义婊们的逻辑。你为什么不允许男人当空乘或护士?为什么不能让女人做脏活累活?妇女做这么少的工作,却想和男性同工同酬?操女权主义的混蛋!!!!!!(由“不要笑激情的爱”发布, 2017年3月2日,上午10:45)
性别观察之声的核心组织者曾说过:
“我们微博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我的意思是,她们和我们有共同的立场,有不带偏见地理解女权主义的愿望。我们用微博为这些人建立一个聚集地,而不是追求高知名度。女权主义被很多人看到是不好的,因为会带来大量的敌意攻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收到的负面回应会远远多于正面回应,这确实是一种无效的沟通。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相反,我们想要的只是影响那些愿意被影响的人,并与他们交流。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吸引到一小部分人。”(2012 年 3 月 13 日)
众所周知,中国的互联网处于严格的控制和监视之下,特别是“妇女权利”被列为对审查最敏感的主题之一(见R. Faris 和 N. Villeneuve 2008)。 关于Chinese Wall对人民精神生活的影响,人文社科的学者写得太多太多了,去查Google Scholar简直唾手可得,因此在这里主要强调对女权发展的影响。
2017 年 2 月 20 日,中国性别观察之声组织收到一条新浪微博管理信息,“您好,因您近期发布的内容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对您的账号进行封号 30 天” 。
近年来被关闭的豆瓣、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更是数不胜数。
社交媒体对女权发展来说,一方面帮助女性和女性形成联结关系,去分享彼此的经验,彼此学习和探索新的女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将她们置于一个易受攻击的反女权主义主导的文化氛围当中。由于Chinese Wall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特殊性,它的影响不可小觑,这使得中国女权的抗争更加曲折和艰难。
除了这些影响以外,社交媒体如今已经成为了最新女权思想、理念的发源地,比如韩国的6B4T就是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并且衍生发展的。这些运动的实践意义正在超越上个世纪西方的理论以及文艺作品,是当代最新的女权实践,学术和文艺都走在其之后。因此,社交媒体是女性学习女权思想以及思考个人的人生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合,而它现在被污名化,是因为人们认为使用社交媒体的人不如写书、做事的人文化成就高、她们不务正业。
在女权去中心化的理论中,这种传播方式阶级观是非常错误的,并且女权在社交媒体上的思想传播,是女权的重要实践、也是启蒙女性思想觉醒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还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性,这容易导致很多人不加批判思考,盲目相信某些读到的女权碎片信息,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文化主张,这些女权的内容不仅没有使她们思想进步,反而使她们追随潮流购买了一系列消费品,来强化自己的女权主义标签。与此同时,她们可能仍在沾男、服美役,做标准的奴隶,女权主义四个字她们都不敢说,转而替换成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她们和男友调情的兴奋剂。
@Adelina分享道:
“落体人影视作品,永远不能真的帮助女人,哪怕想传达的是女权议题,但只要传达议题的媒介是落体的,女人就会跟着坠落。举例芭比,芭比最后选择了自由和勇敢面对现实,但整部电影作为传达这个主题的媒介充满了落体人的男权审美,所以看了电影后,社交平台上多出了无数把自己打扮成芭比狠狠服美役的女人。”
“多数女人看完芭比,只会感叹一句就算服美役也可以女权,却不吸收电影里芭比最后冲脱束缚的理念。前阵子很火的假面女郎也是一样,看起来是女性互助的主题,但一经播放,社交媒体上又冒出来不少把自己打扮成假面女郎跳艳舞的女人。落体人作品就是这样,女的看完除了更狠的服美役出卖身体,什么也不会留下。”
我们的价值观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文化脉络,是由大量的阅读、分析、实践经验所构成的,社交媒体上的观点作为大背景下的一个镜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绝对不能成为唯一的组成部分。
以上是我认为目前中国社交媒体对女权发展的一些影响,我还写了另一篇论文,有关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或不表达的原因,已经提交国际会议审核,在有进一步的结果后,我会在这个平台进一步分享。
*对Topic1中偶像崇拜的补充:以上野千鹤子为例
上野是一个目前在中国女性中比较为人熟知的女权学者,她的书商业化程度较高,很多女性对女权的入门和所有知识的了解都来源于上野,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相信她的所有主张都是拥有“最高智慧”的,在上一节说过,这是一种绝对错误的说法,也是6B4T运动中“反偶像崇拜”的理念践行实例之一。
举一个例子吧,比如,上野在她的某本书中宣称:女人应该多谈恋爱多试错,多积累经验总是好的。这种逻辑无异于老中思维:多吃苦总是好的,锻炼人的能力。
引用@Trier对此的评价:主张女人多谈恋爱多试错的人,张嘴说来好听,试错成本和学费有人帮忙承担吗?充什么大款?这些话语中大部分都是对自我成就的炫耀,而不是人生经验的真诚分享,不告诉你细节,骗进来再说。
既然我们已经从思想系统中意识到了女性沾男和服美役是有害的,为什么又要去走这种弯路呢?我们今天就“裹小脚是有害的”这件事达成了一致,知道这是落后的、错误的,那么我们还要去尝试做一做,伤害自己吗?
可以看到,上野写了那么多书,说了那么多话,其中一些时候,她的主张仍然会落入新自由主义的圈套,不是说她是个研究了很多年女权的学者,她说得就一定对。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国学者李银河、戴锦华,以及西方很多女权研究的学者,她们的主张都有新自由主义的影子。
因此,作为一名激进女权,你的理论构建要靠你自己,要博览群书、批判思考、了解大家在社交媒体上的最新讨论,谁也不能轻信,不能轻信男人、也不能轻信某个看似价值观饱满正确的女人。只有你自己亲手去了解知识、文化、制度,才能作出最可靠的判断,才不会说一和别人交流,就会被轻易驳倒。
本章的最后,分享一条社交媒体上某姊妹Share的个人故事,她讲述了关于自己陷入自由主义叙事、又重新清醒的旅程(发布于10/092023,摘录于11/09/2023):
这么长时间的上学岁月里,我的生命中也仅仅出现过一位天才女友。同龄的女人也会有关于自我命题的深沉哲思,但像她那样天然10bt、野心勃勃、有勇有谋,蔑视权威、挑战权威、且赢面几率高达95%的强女,我至今都没有再遇到一个。在我与她相互陪伴的小十年时光里,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仰视她的。
我们之间也会有争锋相对的时刻,除开十岁在蝻权社会下的性缘、友缘的拧巴、攀比,大部分时间我们四个人的小团体都像怪奇物语那帮小孩一样充斥着欢乐与冒险,可是升学后的女团体却再也没有这样的能量了。我一直试图寻找但却只能使我失望与抑郁。
为了不再难过我选择自由落体,让摇滚乐和酒精冲淡我的痛苦,在神经逐渐放松中告诉自己世界本来就是这个JB样子,四十岁之前死了也无所谓。残酷的是生活不会一直有这种“好日子”,就算是再烂醉如泥的人也得面对学业与账单的压力,真正的酒鬼早已经死翘,其中大多数是蝻人和少数落体驴。
幸运的是,我现在的身体对酒精已经怯魅,对于酒精和尼古丁的需求已经少到可怜的程度,我只想重新启航,拿回属于我的人生。我的那几个早早开智的朋友们也在从落体的过程中惊醒后爬上来,被虜弔疯狂吸血的青春期虽然疼痛,但是我已经苏醒,并且我非常年轻,I don't fuck male power,it's shit,but I'm a powerful human being.
-
我这个系列的文章写得不精致。
这个公众号(阴天相会)由我独自运营,每篇文章简单排版、修改错别字后就直接发出,如果时间允许,其实我可以找出更多有趣的、鲜活的姐妹们发的帖子,作为案例和支持材料,分享她们的生活和感受,来向大家论证我的观点,但我暂时没有精力仔细地完成这份工作,因为我也需要为我的现实生活作出努力。
因此,我的文章绝对不能是你学习女权的终点,还有太多声音值得听,你一定要获得很多更有价值的一手材料,说不定那时候,你会发现我的观点中的局限性。在那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也有输出的能力,并且非常有必要找个平台,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呈现出来。
不过,对我来说,在我的未来,在我一定会在某几年做博士研究的人生规划中,那几年,我一定会把激进女权研究作为我的核心议程,去推动亚洲激进女权理论的发展。那时候我会使用更多的定性方法,去整理社交媒体上的各种看法,或者直接和一些女权主义者对话。
在我着手写一些更深入的论文的时候,我会把那些内容同步分享在这个公众号中。
每次文章发布后,总有男性不听劝要给我评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客观的、正确的、尊重女性的,非常自信地质疑我,坚信自己的主张是有道理的,上一篇文章发布后也不例外。有个男性给我留言:我看了几遍也没看懂,难道女权把男人彻底排除在外就是正确的吗。
其实里面的原因我很清楚,社交媒体上的激女姐妹通常会比我表现得更有攻击性,比如在昵称里边嵌入6B4T和✂️剪刀的表情图案,来指代割屌的立场。大家也会在简介里面宣称:男人靠近会倒霉、男人靠近会阳痿之类的话,来避免男性的靠近。
而我没有这么做、我的语言相对冷静,这些男人好像就认为我和那些他们讨厌的女权是两波群体,我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沟通交流的人。
我现在告诉你,不要靠近我,不要烦我,否则就会像他们一样,被拉黑,然后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被挂出来当作案例讨论。
大错特错,我们就是同一种人。我跟她们坚定地站在一起,分享同一种愤怒。我只是出于把激进女权往外传播、而不仅仅是内部交流的目的,我需要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学术化的语言来解释激进女权的内在逻辑。我的态度、立场和她们完全一样激进。我讲述的内容,和她们那些被污名化为发疯的内容,是没有本质不同的,我们认可同一套价值观,就是基于6B4T、性别分离的价值观。
对于男人和传统女性的发言,确实没有必要一一回应,因为说来说去,逻辑都是相似的,他们绕不出的都是同样的迷宫,如果我的语言都这么掰碎了喂到嘴里,我的女性读者都还是不懂,那也只能说你确实不是我的受众。
@女者女未说过:
有一种声音:“激女根本不是为了传播女权,只会拉黑,如果想传播女权,为什么见到意见不同的就拉黑,这不就是为了变成一家之言,不能被质疑吗?”
错多骂…骟你呢个爹。你那是意见不同而已吗?那简直就是立场不同,是死敌关系。女权发展是在女权立场上发展,正如传播女权思想是为了呼吁更多女性一起破除男权阻碍,不是为了和男权人“辩一辩”。
谁打仗会对着敌人说:来,让我说服你。
看到男权人骂一骂就好了,真能以理服人的话,还有男权这种玩意存在?你要信自己能说服男权人,我建议你把这份信心用来赚钱,相信自己年薪百万都好过相信这种玩意。
进入今天的讨论。
Topic7 激进女权对以跨性别、酷儿为代表的少数群体的看法
厘清跨性别和酷儿的两个概念。
“跨性别”是一个统称,是指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不符的人。包括生理女,自我认同男;生理男,自我认同女。跨性别(Transgender)包括女跨男(FTM)和男跨女(MTF)。在跨性别者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同后,其中的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做变性手术,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理性别特征。
酷儿(英语:Queer)是一个伞式术语,是对所有性取向非异性恋以及性别认同非二元性别或非顺性别的人的统称。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奇怪的”或“奇特的”,在 19 世纪后期,酷儿开始被用来贬低那些有同性欲望或关系的人。在 21 世纪,酷儿越来越多地用于描述广泛的非规范性和性别认同以及政治。 (以上名词解释来自谷歌)
酷儿理论提出同性恋运动应该超越固化的身份、挑战社会规范,跨性别运动进一步对于男女两分的二元性别制度展开批评。
二者的区别,在我目前的理解中,他们是一种交叉关系,跨性别者的自我认同如果是跨而不是二元性别中的一个,那么他就属于酷儿,酷儿当中,他们认为自己的性别不是生理性别,而是男、女以外的性别,但不太会去做一个改变生理性别的手术。
二者对于自身的权益抗争中,他们的理论有一些相似性,所以放在一起讲了。
当今的跨权对于“顺直”性别(其中包括激进女权,虽然激进女权普遍不认可直、弯这样的性向叙事),发表过这样的批评,跨权先锋者声称激进女权的性别分离主张陷入了菲勒斯二元分离秩序。
菲勒斯(希腊语:Φαλλός,直译:阴茎;拉丁语:Phallus)是一个源自希腊语的词语,指勃起的男性生殖器的图腾,亦是父权的隐喻和象征。它的代表物是一条勃起的阴茎。
菲勒斯中心主义认为男性优于女性。
那么在跨性别及酷儿主义看来,性别这件事不应该限于生理男或生理女的范围内,而是自由流动的、可选择、模糊的。那么既然人的性别都是流动的,按照这个逻辑,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还会成为一个稳固的事实吗?不会,因为一个女性可以选择成为男性,一个男性也可以选择成为女性,压迫者可以不复存在,被压迫者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这看起来大家都很自由,你作为女性在受压迫?你不想受压迫?那你变成男人不就好了。
所以,在跨性别和酷儿的普遍观点中,第一点,女性遭受性别压迫的无可否认的社会事实无法得到稳固确认,因为他们的逻辑直接否定了性别的存在性,而女权主义者认为的压迫事实却一定是基于性别事实而存在的。
第二点,激进女权对跨性别的动机提出了质疑:激进女权认为跨性别的动机,实际上是对传统两性气质的维护。
“如果有一天女性这个群体没有一个公式化的符号了,有的女性穿裙子,有的女性穿别的什么玩意儿,有的女性穿自己发明的衣服,并且有的甚至留光头,有的留寸头,有的留杀马特造型。那么小药娘们(MTF)还会想要跨性别成为女性吗?那在他们心目中的女性形象是什么样的?朝哪个方向的女性去跨呢?” (2023/09/07)
在当今的跨性别群体中,大部分人仍然想要拥有二元的性别认同和性别承认(即男或女),但是在他们实操过后发现,并不能很好地融入“传统二元性别”,因此形成了一种跨性别者社交互助的社会氛围。
换言之,跨性别者并不是为了成为“跨性别者”而选择跨性别,而是为了成为二元性别秩序中的其中一种。
那么当多数男跨女(MTF)成为新女人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化妆、穿高跟鞋、穿裙子,服标准的美役,来展示自己的性别认同。
激进女权的观点本身就是反对美役对女性的束缚,而男跨女、包括Gay中自我认同为受的那波人、拉拉当中自我认同为P的那波人(亲密关系中的权力下位者)仍然在维持这种传统的性别秩序,那这实际上仍然是对女性气质的刻板想象,仍然是在为刻板化女性形象添砖加瓦。
此外,在过去的经历中,男跨女(MTF)以生理性别为男的身份,在社会中享有了很多男性福利,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没有能力去共情女性“被凝视、被物化、被观赏”的文化体验的。而在他们的人生到了一定阶段,通过性别的改变,他们却以女性的身份分割原属于生理女性的一些资源,例如西方社会中的职场多元录用政策,或者以性别身份的契机获得女性的接纳。
由于经历、背景,他们的利益、立场都是无法和激进女权统一。跨权者声称,女权的“共同经历”叙事把跨性别者拒之门外,但其并没有提出对共同经历叙事有力的反驳,并且跨性别自身也对自我内部社群的共同经历惺惺相惜。
女跨男(FTM)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即使在自我认同为女性的人群中,都有不少精神男人、以及立场完全被男权社会洗脑的女人,那么女跨男这种自愿放弃女性身份的角色,肯定不属于激进女权应该团结的群体。尤其是,女跨男的动机可能包括,想要塑造自身的男性气质、去享有男性在现今男权社会中受到的特权。那么这种情况,其实是自身想要成为压迫者,并且通过自身的行为固化了现有的刻板性别气质。
总而言之,部分跨性别者声称和女权主义者处于同一立场,要共同推翻父权对于少数群体的压迫,而激进女权认为,跨性别者的权益抗争应该和女权分开考虑,两者的目标和理想社会并不同,立场不同。激进女权认为,跨性别者无法认同女权的基本主张、以及女性受到压迫的基本社会事实,自然也不可能为女人说话,两者并不能结盟成为利益共同体,跨性别者也没有立场去要求女权主义者站在跨权一边为自己说话。
女权对于跨权的保留态度,跟父权对所有少数群体的压迫态度显然区分开来,在父权体系下,当阳刚之气受到威胁,这些所谓的有害男人的少数群体就会被视为祸害。
“我们需要强调女权的本质是反抗,才能让“为受害者申冤是女权”的谬论不打自破。掌握实权的男性能因为性格原因被它的妻子pua自杀成为了“受害者”,性少数群体(特指男同、跨性别)被男权排挤成为了“受害者”,但它们都无法改变在社会结构上、权力结构上是既得利益者。男权受害者不等同于女权!”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男性也需要女权”“性少数也需要女权”“男童也需要女权”?因为这些“女权”已经不是反男权了,而是为受害者申冤。
“如果简中激进女权也如早期女权那样一味地包容和团结所有女性/男权受害者,那么女权就真的会【女权已死】了。” @女者女未 (2023/08/08)
频繁地看到了“亲跨驴”扭曲事实,说激女反跨不是“厌男”而是“厌女”,虽然激女被扣“厌女”帽子已经够多了,也不在乎再多一顶。但是,反跨是为了爱“顺直男”这种话,只有性少数才说得出来!
前有激女反性缘,驴同说“激女是为了爱顺直男”;后有激女反跨,亲跨驴说“激女还是为了爱顺直男”。
性少数的嘴脸已经很明显了,它们并不认为男性是男权的罪魁祸首,它们只是恨“顺直”二字,其中包括“顺直男”,当然,“顺直女”也别想逃。
但是,真的错多骂爹一下,激女根本不是“顺直女”啊,我们不认可任何性取向结构,更不认可跨性别,所以“顺”和“直”都不沾边,唯一说对的就是一个【女】字。 @女者女未 (2023/07/19)
Topic8 中国激进女权对于女本位、女性能力与天赋、女性年龄的进步观点
女本位指的是以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对各种事物作出判断。在激进女权的阐释中,这主要包括:
1、对于和其他女性之间正面关系的看法(相信女性之间的共生结盟力量,而不是围绕男权的竞争关系),比如,你自己润成功了,如果有更多的女权姐妹一起润成功,那大家在海外的社交生活就可以得到改善,这对你而言是一件好事,而不应该抱有自己润了、她人就活该润不出来的想法。
2、 比如对于辱女词的问题,既然女性是本位,那你的语言习惯应该以尊重女性的宗旨而修改,无论修改起来有多么艰难,我们从立场上坚决反对使用男本位的辱女词,而不能为了方便妥协,并辩称“就算这是辱女词,我也是在骂男人啊”,这就像拿着玩具枪打仗,请问有攻击力吗,你可以操男性吗?你不能,但你可以剪他的JB。
3、 比如性教育,性教育不止是学习如何使用避孕套,因为使用避孕套意味着以传统性交的方式满足男性性欲,而没有将女性的需求置于本位。女性的性教育应该是学习自己的生理结构、与男性之间的区别,以及欲望来源。
还有很多问题都能体现女本位的思想,事实上,在任何事情中,女性都应该持有这样的立场思考。
-
关于女性能力和天赋,激进女权认为女性拥有很多优于男性的天赋,比如女性对语言的学习、比如对色彩感知:有很多男性都分不清口红色号,他们是真的分不清颜色的细微区别,而不是伪装。
女性对色彩、自然以及艺术形式的敏锐捕捉,都可以转化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能力,去生产出独特的作品。相对而言,要警惕“女性在科学技术上天赋差”的陷阱,但针对这一点我先前的文章有相关说明,此处就不展开解释。
关于这一点,在社交媒体上,大家的分享和探讨也非常之多,有很多例子和解释。
男性常常会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性别比例来驳斥女性的天赋,可是这并不是一个体现女性性别天赋和智慧的评价标准,因为这涉及到诺贝尔奖自身的评价体系、以及不同性别获得的差异的相关教育资源。
针对这一点,女权主义者常常会这样驳斥:
如果你觉得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少于男性,是因为女性表现更差,那么得奖的大部分都是白种男性,是否说明黄种男性劣于白男呢?
虽然历史上有很多男性的哲学家、诗人、科学家,可是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比女性更丰富的资源,而女性的个人发展空间在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受到非常严重的挤压。激进女权相信,只要女性获得和男性同等的资源,她们可以取得在各个领域中更好的表现。
关于这一点,极端男权发表了这样的评论:
在他的话语中,“男权社会”是“小仙女”不理性言论的护身符,而拒绝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造成结构性压迫的基本事实。这些话语背后隐含的意义是,男性取得的成就是公正的。
激进女权并不否认男性之间的智力的差别,“高男”和“底男”从能力上肯定不可等同,男性的智力从一个变量上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可是高男相较高女享有特权,底男相对底女享有特权,这才是比较的逻辑。而男人的逻辑是拿高男和底女比,说高男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的成就是因为他知识比底女渊博。本质仍然是混淆阶层与性别问题。
在类似的社交媒体账户中,可以看到很多典型的极端男权言论,里面洋溢着男性共同体的仇女情绪,包括将女人塑造为势利的、愚蠢的、自私的、拜金的、淫荡的、离经叛道的。而这些价值在男性群体中可以得到广泛认同。
就这张图来讨论一下,这些言论极其容易引起男性共鸣,背后的逻辑却不堪一击。
极端男权看上去好像反的是激进女权,实际上他们所说的情况,激进女权基本都沾不上边,因为激进女权根本不会和男人恋爱、结婚,哪来的丈夫,何来的对丈夫生存空间的挤占?这一点体现了极端男权对女权的无知。
对激进女权进行荡妇羞辱,这种说法在自由女权当中倒能获得比较高的情绪响应,因为自由女权中很多人是的确和男性有性交行为的,而激进女权根本都不沾男,这个荡妇羞辱实属是毫无攻击力。
极端男权把女性混淆为一个模糊的群体,给女人无差别地扣上帽子,而对于女人和女权流派缺乏基本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想象女人身上可能存在的缺点的层面上。
另外一个例子,其中:“我爆生物爹金币”,指责了女性花父亲的钱然后还反孝、反男的行为,那么父亲的钱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父亲有钱而母亲没有?是父亲比母亲聪明吗?这种逻辑的背后实际是“男强女弱论”、“父强母弱论”,且无视“生物爹”取得的财富背后所需的条件。
你如果完全理解了女权主义的主张,那么在看到这些男权主义说法时,你就不会被他的思路牵着鼻子走,而能从脑中调出有力的论据予以反驳。
-
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讨论过有关年龄的问题。
1、 包括对于自身衰老的哀叹:年轻真好啊!我要是像你这么年轻就好了。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自己目前不作为的一个借口。很多问题都可以因为年龄逃避掉:我不想运动,因为我太老了,我不想读书,学不动了,因为我太老了,我要是年轻,我一定能学得很好。
激进女权反对将年龄作为借口去拒绝改善自身处境,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改变随时可以发生,只要有一个计划,那沿着计划去做总是比不作为要好得多。
2、 包括对于年轻人的歧视: 你这么年轻,你什么都不懂,等你到我这个年纪就明白了!你一个中学生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观点,多读几年书再来我面前班门弄斧吧。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在激进女权内部的观点交流中,从来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记得某位博主举过这样的例子,你就算活了四五十年,赚了很多钱,拥有很多商业经验,但是你围着老公、儿子转,做了一个标准的驴,那你的人生经验站在女性角度有什么价值呢?无非是在为男权社会发光发热、拉磨罢了。
但是如果一个暂且年轻且暂且贫困的激进女权,她不沾男、不服美役,那她就不会为男权社会做贡献,就是在建设女权主义。她虽然暂时年轻,暂时贫困,但是她积极行动,在她的社会环境中她可以独立思考,她的每一天的经验都是有价值、值得沟通了解和分享的。并且,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体验,每个激女觉醒的时间不同,可能有的人40岁才变成激女,有的人15岁就成为激女。那么15岁的激女经验是非常值得了解的,因为我们在那个年纪时,并没有体验过以激女的视角看待世界以及自身面临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年龄、财富水平还是社会地位,都不会构成女权内部的阶层要素,激进女权认真倾听每一位成员的意见和感受,只要我们在基本立场上达成一致。
Topic9 中国激进女权对女性社会取代男性主导行业的看法:以工业与军事为例
在《激进女权、自由女权与男权的比较》中,我有讲过,激进女权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全女社会,在那个社会中,人人都是自然女,脱离性向叙事、完全脱离父权压迫。
很多男性对此目标提出质疑,说是一个可笑的乌托邦,其中最大的一个质疑点就是,在目前的社会中,很多领域都是被男性主导的,比如工地、军事。男性认为这是只有男性才能胜任的行业。激进女权提出,在目前的工地中,女性拿着最少的工资,做着最苦最累的活,而男性在其中获得了更多好处。如果整个工业都被女性替换,那么意味着从基层到领导层都将由女性成员组成,工作将会更加高效,在女性的审美和努力下,建筑更美观耐用。
激进女权还提出了对目前底层社会分工现象的质疑,比如,目前水管工、维修工这类工人基本由男性垄断,而其中的技术含量却很少,基本上我们谷歌一下很多房屋维修问题都能解决,没必要一定依靠男性,女性明明自己也可以做到。这类工作和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比起来,工作轻松、工资高。而扫大街的工作又苦又累、薪资少,却能看到更多女性参与。
在军事领域,女性能否胜任,主要有两方面的方向可以考虑,包括生理绝对力量以及军事谋略。其实对于军事领域女性能力的质疑,仍然归结为“女弱论”,认为男性所谓的阳刚气质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在生理方面,激女分享过很多学术文献,去说明在过去的社会,女性力量并不低于男性、女性的身高、体格也不次于男性,可是在后来的社会演化当中,女性逐渐变成今天的样子,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体能,来达到一个令人惊异的身体水平,完成很多力量类的任务。在中国一些主流社交媒体上,例如小红书,都能够看到现在有很多流行的女性运动/运动员视频,以谷爱凌为例,这两年的审美趋势和对力量的积极态度有所上升。
其次,并没有那么多需要女性用到绝对力量的场景,女性可以通过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谋略、武器的研究、管理来胜任。
林毛毛在推特分享过很多私领域突破“女弱论”的做法,之所以很多女权姐妹的昵称头像使用剪刀,也是因为男性的裤裆是他们的巨大弱点,如果女性受到男性的侵犯,她们不应该立刻认输投降,而是在早有的准备中袭击对方的弱点。
上面讲的是关于女性在社会领域取得成就的能力,至于从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上去实际构建女权社会,也有相关的女权学者分析过相关的构想,但我认为,目前主要的斗争方向仍然是思想觉醒与思想传播,毕竟我们处于主流话语仍然由男权叙事主导的社会,大量的人根本认识不到这些被写下来的基本事实。我们需要叫醒那些能够醒来、愿意醒来的人,让她们一起参与建设,去营造完整的社会女性文化,后续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都会随之而来。
Topic10 激进女权对岁月静好派的批评
“岁月静好派”指的是无视任何社会问题,从个体视角出发,不管这世上发生什么烧杀抢掠惨绝人寰的事,反正我眼不见为净,我吃得上饭、我就睡得安稳而且开心的做派,简称岁静。
现在我们在简中语境下所说的岁月静好派,主要包括两种人,第一种是对政治的岁月静好,比如无视国家、政府的不恰当政策,处于一种虚假的中立,在一种明明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的事实中自我安慰、寻求满足。批评这种人的人,主要是新自由主义者,他们对于简中公共政策持有负面态度。由于激进女权对润的主张以及对传统的批判,在这一问题上也会发表类似看法。
@Keep Going: 得过且过的人注定不会活好。考研考编考公,追求虛假的安全感。车子都要散了,安全带鄉得再紧有什么用?浪潮要来了,只有敢于在潮头拼搏的勇士才有可能幸存,找个地方躲起来,只会被汹涌的潮水淹死。人的一生,是个不断斗争的过程,生命是动态的,停止斗争就会消亡。
第二种岁静派是对性别问题的岁月静好,主要为女权主义者所批评,所批评的对象也主要为女性。因为,男人中立是不管男人作恶,女人中立是不管女人死活。你个人岁月静好,社会的压迫事实不会改变,而具体到你个人身上,你是男人,逃不过压迫女人,你是女人,逃不了受男人压迫。男人的逃避本身就是对自我利益的保护方式罢了,但女人的逃避,就是属于一边挨打,一遍逃避学习知识、不听道理、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沉溺于一种虚伪的、文艺的假象。
岁静是比较亲自由派的,因为,“我有做一切决定的自由”。而激进女权一直是积极的行动派,哪怕力量再弱小,也会选择向目标前进,积极地破除坏的自我习惯、走向新的生活方式。
性别岁月静好派的那部分女性,自认为过得现世安稳,留着长发、发着自拍、到处旅行、结婚生子,觉得自己没有参与女权斗争的必要。然而这样就能逃脱性别压迫吗?这真的是很可笑的,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女权斗争最主要的方向就是个人生活层面,你留着长发,却不知道长发的危害,你说着辱女词,却不知道这些词汇对于你自己性别的侮辱含义,你生孩子觉得这是惯例的、正常的,哪怕你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损伤。你能保证你的老公和你想的一样,不会站在男权的角度背叛你吗?你不能,因为你只能决定你自己的行为,而你的老公拥有男性文化叙事,是被社会构建的。
你不谈论性别问题,就好像这样做,性别问题就影响不到你。你觉得自己拥有享有岁月静好的自由,斗争的事应该交给别人来做,请问什么样的人生来有这样的义务代表你、为你谋取权益?权益是争取来的,不是期望别人为自己谋取的,坐享其成终是空想。
岁静派在两个场景下特别典型,这两个场景是交叉的,即海外华人女性,以及国内的中产、高女。这类女性,她们获得的物质财富、社会地位都相较好,因此没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与动机,即便她们在自己的圈层中仍然会受到性别压迫以及性别文化的裹挟,但她们为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
国内的中产、高女,可能会顺应父母的意愿得到一些物质资源,来减弱她们润的动机、找寻自我的动机,而依托父母的资源闭眼生活下去,却一直挣扎在传统文化与自我意志矛盾的牢笼中。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一些回国继承家业的留学生。
一些移居海外的华人女性,可以看到她们的社交媒体被各种各样的旅行风景、照片、派对填满,她们非常享受国外的这种日常生活,而不关心社会现实有多糟糕。其中的原因,对于部分人来说,她们认为靠自己获得今天的这种方式非常不容易,因此更是抱着享受当下的态度,而不考虑其他。终其根本,都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的生活能够“脱离”别人正在热烈探讨的问题。
这种情况其实就比较类似于西方女权与亚洲女权发展的区别,由于西方社会的性别制度相对完善,那么女权也就相对温和,丧失了彻底推翻性别不平等制度的契机。有压迫就有反抗,越是压迫的地方,反抗的呼声越是高昂。
英文区女权将中韩女权的斗争评价为“世界最强女权”:
关于女权的地域区分,@女者女未是这么说的:
激女的主张可能会因为地域不同而不同,但大家可以互相参照,扬长避短。怎么还有人比起优劣了呢?激女就是在不断进步的群体。我也经常传播英美激进女权的理论,她们肯定有落后的地方,所以我只搬运她们的长处。又比如,中文区的【反性缘】就是其它地区激女可以参考学习的地方。激进女权是女性一起进步、一起反男权、反男本位的理论,而不是证明谁更厉害的理论。落后的就学习先进的,先进的就发展起来直面男权、粉碎男权。
小说《她厌男,她是我女友》中的观点虽然并不足够贴合激女,但是提到女主角计划前往北欧学习她们社会中对女权主义的实践,从社会层面上来看,西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目前亚洲女权的实践也是非常先锋的,女权是跨国界的,而不是民族主义的。它对于传统男权那种“只要学习西方就是卖国贼”的观点不屑一顾。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能听到西方激进女权“不沾男、不服美役”的声音,相较亚洲女权微弱。
我们也能看到亚洲有很多高女在逐渐觉醒,在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激进女权作出贡献、拒绝当一个岁静派。
@女者女未评道,基本盘女性是既不拥护男权立场也不拥护女权立场的,但由于她们本身就出生在男权社会下,她们的中立行为就是反男权的绊脚石。但是,她们也会去反对具体的男权人,因为这些具体的男权人损害了她们的利益,其中包括了妻子的利益(家庭暴力问题)、男权女儿的利益(继承权问题)、男权母亲的利益(弑母问题)等等。而直接拥护男权立场的人,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只要是损害到男性权力,他们都无差别攻击。我们也见识过:一个拥护男权立场的生理女性,对着受到男权暴力的女性说:小仙女活该。“像男的一样”。(这句话终于用对了地方)
没有男权立场也没有女权立场的女性,当她们发出反对声音的时候,大多数是面对具体的人,而不是立场。她们会把愤怒发泄在那些伤害女性的具体男权人身上,但她们不会反对男权立场本身,因为她们自己目前所拥有的所有身份都是建立在男权立场上的。先破后立,很明显,她们并不愿意破除自己在男权立场上的身份,所以她们也无法拥有女权立场的政治身份。
我在自己的私人社交媒体中也发布过这样的说明:
我非常讨厌岁月静好派女人,我知道在墙外有很多这样的女性,我希望她们和男人一样不要靠近我和关注我。
具体表现就是,她们认为自己的个人生活与社会议题无关(性别政治、环境、阶层等等),觉得自己游山玩水,以个人视角出发过好个人生活就可以,个人和社会可以完全脱离。
重申,个人即政治,你的生命体验不可能脱离社会议题,包括你对婚恋的选择、你对长发短发的选择、你对生活模式的选择,你在爱情、友情和亲情中的举动,都可以体现你的政治观点。你不能一边说“我既不女权也不男权”一边化妆、谈异性恋吧。你的行为已经为你说明了你有什么程度的性别意识。而你坚信你的个人体验能说明世间真理,例如,我遇到的男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很尊重我,从而得出结论,女性没有受到压迫。我只能说,就和男性一样,这种观点是没有什么交流意义的。
这世上没有人不想过好自己的个人生活,谁不想游山玩水呢,我们也会这样做的,但这不妨碍我们输出和传播女权观点,女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思想的基础,支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的所有选择,我们的世界还会更广阔,但这广阔的世界,绝不是和女权无关的。女权的就是个人的,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Topic11 目前激女内部尚未达成一致的议题:女女关系、生育女胎
不造夫、不造子、不和男人缔结任何关系,已经成为激进女权的共识,但是对于女性之间的关系,不同激进女权主义者之间的立场仍然存在分歧。我认为,确认激进女权的身份的基础,是她对6B4T、反孝、女本位这几件事的理解与执行,在确认激进女权身份后,再去讨论这之后产生的分歧。
女性之间是否能缔结一种健康的、有益的、脱离压迫的性缘关系呢,我认为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的。双方都是激进女权所说的“自然女”,拥有自我认识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的立场偏向于这个博主的观点:
"愛女,愛自然女,支持自然女友好地做朋友、做戀人、做姐妹!自然女寶是最優秀的,自然猛女、是最蒂的!支持所有自由的女性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愛好、建立各種各樣的親密關係!”
(03:23 •2023/8/6 @✂️非常厲害的山粒貓咪)
但是,我也能理解很多激女博主反对女女性缘的原因,我认为其本质原因和以上观点不冲突。
她们认为,当今的女同性恋大多数模式,仍然是对男权社会异性关系的一种复刻,比如女同里面还分P和T,T像一个男人一样自我定位,而P的美役也是照服不误,这种关系和异性恋关系,站在女权意义上看,没有任何区别。
此外,激进女权表示出对激女自身性缘关系的担心。
例如,在我和@逸的私下讨论中,她提出:
“在目前的情况下,就和单身生育一样,如果在自身没有完全觉醒或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进入一段(即使是女女)恋爱关系中,我觉得还是有风险。即使双方都是激女、自然女,也无法保证这段关系的良性发展。女女恋爱关系本身,和无男生育一样,行为是正常的天然的,但是在当前环境下是需要尤其谨慎的,因为大环境会影响很多,可能是得不偿失。”
以激进女权的思想出发,女性与女性之间的联结,不应被称为女同性恋,因为有女同性恋,就有女异性恋,我们要完全破除这一套性向叙事,我们只是发现,女性对女性产生好感,是一种天然的倾向罢了。激进女权是唯一的女权,其他的女权类型,仍然在为男权社会做贡献,因此,激进女权是我们的第一身份认同,我们没有“女同”这样的身份,对女性的喜欢、或关系缔结,也不能成为一个女同的前缀,凌驾于“女权”之前。
德州农工传播学Kristan教授谈论“个人即政治”,是在激进女同性恋女权的自我实践语境之下。早在1972,激进女同女权就开始了一场试图说服异性恋女性的努力,Francis Chapman提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口号:“孩子们,成为女同性恋者,和女人生活在一起,要明白性别歧视是世界上所有弊病的根源,这个星球的希望是一场妇女革命,要把你所有的精力都献给女性,以一种极端的形式,只献给女同性恋者。”
女同性恋者的行为,就其本身而言,是革命意识的必要开端。然而,正如Chapman指出的那样,“女同性恋”只有在被灌输了一种特定的政治意识的情况下才是好的。换句话说,激进/女同性恋女权主义者重新定位了一种特殊身份的重要性,这种身份必须通过日常实践来得到, 通过个人的性承诺来揭示,并充满政治敏感性;这种身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基础和开始。
@女者女未翻译了Sheila Jeffreys的著作《美丽与厌女》用来反对服美役。但她认为,Jeffreys反美役是正确的,而她对女同带着滤镜的内容是错误的。@女者女未的立场是我们应该反对一切性缘形式,其中包括女女性缘,她认为,即便是女女的关系中也逃不过权力的不平等以及将女人的性化、客体化。
她说:“我也看过说着自己是激进女权,同时也自认“女同女权”的女性,比如Sheila Jeffreys。即便她自认的女同女权是指“政治女同”(女同女权内部大部分人都不认可“政治女同”),但她的理论就是“团结所有女性”,再加上她本身是“政治女同”,对女同群体自带滤镜。”
我认为@女者女未的观点其实是基于对现有的女同关系的一种批评,如前所述,现在的女同,由于自身在社会中是少数群体,关系中很多方面都在复刻异性的模式,异性恋当中出现的问题,女同当中也会出现。
但是在我看来,既然我们斗争的目标是全女社会,那我们不应局限于现有的社会文化和关系形式,而是考虑在理想的状态下女女关系能不能成为一种健康合理的关系,我认为从逻辑上答案是肯定的,我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也愿意进一步探索。
在之前的文章《激进女权、自由女权与男权的比较》阐释反孝的观点时,我引用了@逸的文章进行说明,对于性缘关系,她过去也进行过系统的整理,我在这里进行内容引用,供大家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参考她的看法。
此外,我们同意不造夫、不造子,那么可不可以造女呢?在激进女权的逻辑体系下,生育女胎是合理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这几个方向予以考虑。
从生育是否等于压迫这个问题上来看,如果和男性结成家庭与性缘关系,那必然等于压迫,如果在女女之间、或脱离性缘关系的单身情况、出于个人意愿的怀孕呢?我个人的意见是这不一定属于压迫。因为在女女关系中,生育不是一件“只有其中一方能做,另一方什么也做不了”的事情,是双方都可以平等选择的。
从生物学上,我们有对于单雌、双雌生育的科学研究,而不需要借助男性的精子,关于这些研究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等大家有兴趣可以查询,在这个领域我没有做过系统检索,在此仅仅是概括:
无论是单雌还是双雌,都只能生育雌性后代,因为没有Y染色体。双雌研究实验是很成功的,从实验结果来看,双雌的后代更加健康长寿,但是这项研究后来却被父权统治的科学技术叫停。如果双雌技术发展成熟,未来女性社会无需男性的任何参与就能繁衍下去,对于这种形式的生育女胎,很大一部分激进女权都持肯定态度。
“Rick and morty有一集是讲女权性别分离的,女性进化成高智能生物,生活在宇宙飞船,而男性退化成只知道吃喝拉撒性,活在地上。我想说这太好了,我们这种高智能生物就该活在无男wonderland. 但是有必要让男的留在世界上嘛,搞个可以永久的精子库,再研究双雌生殖就好啦!其实真的可行,只是被屌科学叫停啦。”
(@fearless8 2022/06/18)
在现有社会的条件下,一些激进女权认为,女人可以依靠精子库的供应完成生育,这一点可以接受。而另外的一些激进女权认为,女性完全没有生育的必要、女性不需要母亲这样的身份。
总而言之,生育女宝这个问题在激女内部尚未达成一致,大家可以更多参考不同的声音,我个人对此暂不发表意见。
Topic12 对于激女内部出现争执的态度
激进女权内部出现意见不合是常事,如果在一个全女的社会中,也不可能人人都一样,6B4T只是基础,在这之上,我们有画家、歌唱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对女权的想法,所以出现争执也是正常的。我们的争执是发生在基本共识之上的,因此构成与其他群体之间的争执的本质区别。
常常会看到自由女权嘲讽激进女权,说激进女权太不团结了,不仅排斥其他所有群体,而且加入门槛高、自己内部也经常发生矛盾,给内部成员“开除激籍”。
可是,基本的原则是不可退让的,如果我们基本主张都被侵蚀了,那么你如何确认自己激进女权的身份呢?我们需要保持立场的纯洁性,如果作出退让,那我们就会变成团结敌人,到了最后,根本丧失了斗争的目标。因为发现敌人都成了朋友。
在激进女权内部的观点冲突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姐妹都在用女本位的出发点剖析自己的体验以及事情的逻辑,用很多类比、案例和推导进行支撑,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沟通和学习的过程?只要我们的目标都是促进激进女权主义,我们的争执就和其他争执构成本质区别。
Topic13 对于激进女权学术化的思考
目前在学界,流行的女权主义研究大多属于自由女权,因为自由女权是受欢迎的,她们团结所有的群体,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包括资本与男人的支持,大众流量的关注。而激进女权的研究举步维艰。
我个人正在计划未来的PhD学习,作为一名激进女权,我的研究扎根于个人文化背景、生活体验、职业经历以及学术知识,我一定会致力于推动属于激进女权的学术成果。
我们在这系列文章中所讨论的观点,走在了整个时代和历史的前沿,所以你没办法问,假如激进女权是进步的,那为什么过去时代中那么多聪明的女人,女小说家、女权主义者,为什么她们不是激进女权,仍然和男人结婚生孩子呢?其实过去的社会中也有激进女权,只是受到主流社会的打压,且社交媒体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你听不见她们的声音,从思想理论上来看,她们的发展也没有今天成熟。
女性走出家庭领域的历史都如此短暂,时代正在发展,难道我们所有的实践都要以过去的权威为准吗?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实践非常先锋,所以缺乏学术解释,缺乏文艺作品,在各个领域都缺乏、存在gap,所以,这才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不是微不足道的,你所有的决定,都在决定是为男权社会添砖加瓦,还是反对它。
在和激女@逸的私下对话中,我们讨论了关于激进女权的学术化、传播性与立场纯洁性之间的关系:
@女者女未也谈过她对目前学界现状的看法,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如果条件允许,简中激女可以出书/写论文。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开网络研讨会。但以“激女是女爹”的现状来看,我觉得条件还未成熟。可怕的是我目前也看不到有成熟的可能。
出书/写论文— 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信仰权威的行为,因为她们总觉得一定是要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你的理论才有讨论价值。甚至,如果我以博士的身份发表过几篇关于激进女权的论文,那我自称是激女博主的“分量°就会在这些信仰权威的人眼里提升好几个高度。
但现实是,只要没有以身作则,理论马的再好也只是在放屁。放屁的人多得是了,知行合一的人,才是激女。
特别是有丰富的写学术论文经验的人,她但凡了解一下简中激进女权的主张,也能给你头头是道地写一篇“简中激女论文出来。她本身并不需要认可激女的主张,甚至她现实中做的事就跟这些理论背道而驰。
人们非常喜欢知而不行的人,因为知而不行的人自己都做不到,所以她们使用的语言一定是温和的,而以身作则的人就是有使用锋利语言的底气。
(2023/08/24)
我非常同意上述观点,如果一个学者只是运用自己的学术手段大谈其道,那对激进女权没有任何意义,激进女权一定是个人即政治的,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总不能我一边化妆恋爱疯狂服美役,一边写着文章告诉别人不能这么做吧。当我进入PhD学习的时候,所有社交媒体上女权姐妹们的声音,一定会时时悬在高空警醒我。
Topic14 其它补充
最后,再引用一下@茜茜姨姨对于“女男共荣”和“性别隔离”的分析(她的社交媒体账户已被封禁):
这个系列的文章是科普性质的,因而吸引了很多“亲激派”的女性阅读,她们自己本身并不是激女,而且也无法做到个人即政治,让言行与思想统一,却会对激女产生一种崇拜感,我非常反感这种崇拜,也完全不需要它。
虽然我的主页留下了一个微信联系方式,但是如果你想要和我私下交流,请确保你不是我所说的这种亲激派,我绝对不会私下对任何人支教,不进行无谓的支教,本身也是激进女权的一种态度。
你试想一下,一个人完全已经知道她不需要被男性束缚,她不为情爱所困,正在探索女性空间了,她却还得一直和你(可能刚被男权社会创的你)重复男性是如何压迫我们的、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和男人交往,这无疑是一种内耗。
这种工作没有意义,你不要一边用着幼童、弱女头像,一边把自己的性别改成男来避免骚扰(实则固化女性失权),一边发着嘤嘤嘤的朋友圈,一边跟我说你也是激进女权。
我们的女权交流应该发生在女权内部,这样才能观点碰撞、得出新的想法,如果就基本的问题你都没有搞清楚,那请你先学习。
我说过,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探讨、上升,而不是单方面的帮扶和教育。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足够,那在发表观点之前,请你先大量学习,不要像男权人一样发表见解。如果你对激进女权的学术化或其他方面感兴趣,请你自己先做大量的研究,女权不是一件抱团取暖的事情,女权需要你找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抱大姥大腿。
更多内容:微信公众号 阴天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