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斯日记第一百七十二日:农场主cammel的人生和她的晚年生活
其实在了解cammel久了以后,发现她也并不如我想象中那样的智慧,也许人都是这样吧,道理很容易讲出来,但来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想要做到又困难重重。
cammel有四个孩子,最小的儿子也有四十多要五十了,但却依旧生活在母亲的身边,帮忙打理农场,但在我看来,他的儿子对于农场的事情并不上心,所以我想他应该会在cammel 去世后,卖掉农场,拿到一大笔现金。
cammel和另外的三个孩子都不互相来往了,最小的女儿曾经提出来照顾她,但要cammel把农场所有权立刻转到她自己的名下,其他几个孩子可能也因为类似原因慢慢没有了来往吧。
cammel曾经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较长,但丈夫是个酒鬼,总是会惹出一堆的经济上的问题,然后由cammel父亲出手帮忙解决,因为她的父亲曾经也是镇上的名人,不希望女婿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声望,我想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延缓了cammel丈夫的成长,直到他的去世,cammel 才从这段痛苦的婚姻中解救出来,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以及基督教的宗教影响下,离婚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出的决定,还会影响他她德高望重父亲在当地的声望。
第一任丈夫生前也完全不在意孩子的教育,所以四个孩子的教育重担全部落在了cammel一个人身上,我想也是婚姻关系的失败,导致cammel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子女身上,类似于国内较为普遍的丧偶式婚姻,当伴侣不能从彼此身上获得幸福的时候,就会将所有的期待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子女的控制更为严重,最后只能换来子女长大成人后的彻底反抗,导致关系的破灭,最后换来父母的期望落空,生活变得更加失去希望。
人类的共通弱点导致的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空间、时间的改变而有根本的区别,只和人的思想成熟能力相关。
cammel最大的不幸是,在与第二任的桥梁工程师丈夫婚后几周内,就被诊断出了乳腺癌,第二任丈夫甜蜜的面孔很快就改变了,开始变得暴躁异常,很容易就会对cammel大发雷霆,抱怨cammel的改变和自己的不幸。
然后cammel卖掉了海边的别墅,搬到了现在的农场居住,每天和花鸟相伴,心情的改变或许对癌症确实有很好的疗效,但嗜烟如命的第二任丈夫像小孩子一样烦恼着她的生活,于是没多久,cammel就提出了离婚,没有积蓄的他住在了农场的一个房车里,但也很快被cammel赶了出去,果然一个人的能力和思想成熟度是没有太多关联的。
乳腺癌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并没有影响到她的生活太多,但我想影响cammel更多的是她和子女们的关系,他们纷纷搬到了澳洲的其他州生活,甚至她从没见过很多外孙们的面孔,也只有最小的儿子steve跟在她的身边生活,但也和自己的儿媳妇没有了任何交流。
steve也曾经搬出到perth自己找房子住,但每周几百的住宿开销,又迫使他回到了母亲身边,和steve的接触并不多,但每次从他睡眼朦胧的眼神中我也可以感受到些许他的生活方式。
作为唯一一个留在母亲身边的steve自然大概率是将继承到农场的所有权,但我明显感受到的是steve对农场的事情漠不关心,我的存在价值仅仅是帮助打理农场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让cammel老太太开心,开发商曾经上门好多次想要购买这个地块开发房地产,但她明显不想要卖掉,作为自己最后的一段时光,她想要住在生机盎然的农场里,而不是拿着一笔钱住在一栋house里。
尽管答应了妈妈,即使在她去世后也不会卖掉农场,但从steve的表现中,我已经感受到他和妻子一定会立刻卖掉农场的。
昨天和cammel的聊天中,她也开始逐渐发现端倪,证实了我的猜测,尽管和所有的子女几乎都断了来往,我也从未见过她的那些子女们,但我还是建议她将资产平分给所有的子女。
从cammel目前的状况中,已经可以窥见她从前的生活,现在的cammel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和我是十分接近的,更乐观也更智慧,我想她最大的幸运在于四十岁的癌症,让她看淡了物质生活,来到农场打理一片世外桃源,获得了思想上的成长。
脱离开所有的外界环境,忍受孤独,我想是一个人开始思想成熟的必经之路。
但在那之前对子女的教育形成的恶果已经显现,纵然我还对她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无法知晓,但很多类似的因果关系在生活中其实是比比皆是。
很多的悲剧都有它产生的深层原因,谁能想到母子关系的破裂来自于配偶关系的不和,子女的不长进,是因为父母的的工作太努力,试图留给孩子的积蓄越多,越容易瓦解子女奋斗的潜力。
这样的人生、家庭悲剧并不会因为种族的不同,生活区域的不同而变化,要避免人生的悲剧,只能尽快提高自身的思想成熟度,在没有子女的时候,我们也只需要对自己的认知缺陷负责,而子女的成长起跑线是我们教育子女阶段的成熟度,但子女并不会因为父母的思想开始变成的成熟而变化,因为这将变成子女自身的成长课题,我想这就是为人子女最大的不公平了吧。
当然,没有人在成为父母前就变得完全成熟,但也还是有一些基础的必备条件,比如和谐的夫妻关系,父母可以理解到课题分离的人生成长方向,了解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以身作则,培育子女的目的是见证一个生命的潜力无限,而非制约控制在身边为自己养老。
并不是国外的月亮一定圆,国外的社会也存在问题,国外的人也要有人格缺陷,但像禁书《巨婴国》这类清晰分析了国内的现状的、引人思考的书籍总是无法发挥它的作用,才是很多人离开这片土地的根本原因。
就像我前两天的文章,以及对民族血性特质和民族未来的分析,一旦被举报就会被立刻删除,被举报的原因也只是不合个人口味。
那些引发我们思考的条件可以被删除,但我们个人不能停止思考,否则我们的人生会为我们的思考水平买单。
《教父》中有一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