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Ⅰ】失控的心靈
IPFS
一、心得:
糟糕我覺得這本書實在有太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它對我的意義或價值,我只能說它很適合以下這些人群:迷茫的人、庸庸碌碌的人、心輔系的人、想了解心理疾病的人,乃至正在確立自我的青少年及全天下的母親,不論是準媽媽還是小孩已經蹦出來的。我想我需要一點時間來整理思緒,並且從這本書擷取出來的金句實在太多,碼完後發現超過1000字了ww,因此為了忙碌的現代人著想,我決定將這本書分成兩篇讀書心得發。
以下先放金句,下篇文章將整理剩下的心得及心智圖。
二、金句:
- 有些人的完美主義和權力派頭後面,是追求認同的無助。仇恨的背後是屈辱,憤世嫉俗的後面是傷害,偏見的後面是自身的恐懼。
- 憤怒、生氣、悲傷和絕望能通過這個連接直接影響心臟。沮喪和恐懼會像吸菸或是不健康飲食一樣提高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 為了生存,情緒比思考來得重要。
- 我們雖然認為情緒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我感覺到浪漫,但是它其實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危險防禦系統,能夠耍盡各種花招以貫徹自計的任務。
- 純粹用理性來衡量決定的想法證明是錯的。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含有很大的情緒因素,甚至大多數時候由情緒佔上風。
- 更仔細聆聽它們的聲音往往比壓抑更有意義,因為它們是非常可靠的探測器,知道我們正處於生命中哪個位置。
- 有些心理問題很嚴重的人會下意識利用這個機制。他們故意製造身體疼痛來減輕心靈疼痛。
- 但是如果負擔沉重的情況經常發生或持續很久,如果壓力變成了慢性,那皮質醇會變成我們的敵人。如果身體內一直有大量皮質醇,它會攻擊免疫系統,讓我們一直處於拉警報狀態。情況最糟糕的時候,它會阻止腦部特定區域的細胞更新或是破壞這些細胞。這在今天被視為憂鬱症與焦慮症的原因之一。
- 在壓力情況下,去甲基腎上腺素認為思考不重要。
- 人對環境反應的敏感程度不只藏在基因裡,也會在母體裡奠定基礎。我們一般認為壓力多半是折磨成年人,但是它也可能波及剛成形的胎兒。
- 出生前不好的經驗可以透過出生後的關注來補救。如果沒有補救......例如母親不在身旁或是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負面影響就會擴大。
- 但是還有更多理由解釋為什麼與孩子建立穩固的依附關係會失敗:錯誤的觀念,過重的負擔,惡劣的社會條件或是罹患心理疾病的父母。
- 早期有過不好經歷的孩子一生都有缺陷,不只在心理上,也會表現在免疫系統上,例如心血管疾病,慢性疼痛和容易上癮。
- 觀察學習是人腦很高招的一步棋......最常供我們運用的模範就是父母。
- 因為不僅我們心中有別人的故事,我們自己也創作一些故事給下一代。
- 懷孕期間母親的情況,受到多大的壓力或是恐懼,會塑造孩子的基因,並留下一輩子的影響。科學家把這個過程也稱為「胎兒的程式設計」。
- 有時候批判別人的特性與能力,只因為我們自己也想擁有,或是在別人身上看到不喜歡的特性,但是自己也有。可是我們只批評別人,這樣就不必檢視自己的行為。
- 憂鬱症有很多不同面貌,重頭喪氣只是其中之一。
- 輕鬱症常常持續好幾年或者好幾十年。
- 身體有疾病的人可能心理也有疾病,而心理有疾病的人生裡可能也有疾病。
- 我們的心靈不斷刺激器官,跟每一個器官都有個別的關係,但是跟一個器官的關係特別親密:心臟。
- 如果想讓生命再度明亮起來,就必須面對自己最黑暗的一面。
點這個網址,跟我看同一本書:http://moo.im/a/17qFWY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