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近期教會界爭議事件的個人反思
5月23日,美南浸信會所委託的第三方調查機構在網路上公布了調查結果,這個調查是因美國媒體在2019年時,曝光美南浸信會內部多起性侵指控後,迫於內外交迫的壓力下,於2021年委託第三方機構所進行長達七個多月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美南浸信會執行委員會一直以來,長期包庇或無視宗派內部的牧者或教會領袖在教會中所犯下的性侵罪行,時程跨度達二十年之久!
宗派領袖無視性侵案例發生的現實,一次又一次的把事件壓下來,理由是要維護宗派的名譽,甚至以保護宗派信徒免受傷害為藉口,合理化他們的決定和行為。當性侵被害者提出控訴時,並未得到教會的相信或開放地調查,反而多數被教會所不信任,甚至羞辱!另外,被指控的牧者,即便可能因指控而不得不停職或辭職,但也很快地可以在其他地方或其他教會和平轉移,留下當地的受害者繼續背著生命的陰影,無比痛苦地活著。
出身美南浸信會、目前在 Christianity Today 服事的神學家 Russell Moore 日前更以「這是美南浸信會的末日」(This is the Southern Baptist Apocalypse)為題發表文章,將他看到報告後無比震驚和痛心的感受說出來,也針對此報告出爐後可能會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做出分析。其中,他的妻子在了解許多內幕後和他說:「我愛你,我會陪你到底,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若到今年夏天時,你仍說自己是美南浸信會的會友,你將會面臨一個跨信仰(interfaith)的婚姻關係。」
事實就是那麼地讓人失望、痛心,甚至對教會、對宗派不再信任。
都說人生在世,最可能導致你萬劫不復的誘惑,無論是信徒非信徒、牧者或非牧者,都一樣,就是錢、權、色。
錢是很現實的問題,畢竟關乎到每個人的生存問題,張開眼,每天的柴米油鹽都是錢,每個月我們也被各種帳單追著跑,沒錢,就好像沒有了希望和尊嚴一樣!所以我們都希望能賺取足夠的錢,讓我們的心中有安全感。根據 Barna 研究的數據,當今 Z 世代的追求裡面,居首位的追求就是財務自由。說實話,賺錢讓自己的生活好一點、有品質一點,都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出在「一直還想要更多」的貪念,而「貪念」的產生,是因為罪的影響。
權力,也是一樣。「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帝王夢,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每個人也都多少會盼望自己所說出的話是有影響力,甚至掌控力的。今天若去問學生,日後在職場中的目標,大概多數也會回答說成為一位 manager,管理著一些人、一些事,很少有人會說他的目標就是要在職場一直當一位被管的人。同樣地,成為「人上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觀念,也深植在你我心中,畢竟那是我們的文化背景,不可磨滅。說實話,當人群聚集,本就需要有較有能力的人出面組織和領導,這是動物的本性,人也不會例外,但人的心卻是不滿足的,總是希望可以掌握更大的權力,無論是在職場、在學校,甚至在教會,都一樣。最好的狀況,就是世界可以圍著我們打轉,事情的發展是以我為中心,言出法隨。這種想要更多的權力、想要更多人聽自己的話的心態,一樣是來自於罪的影響。
最後,就是「色」,例子多不勝數,除了前述美南浸信會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之外,最近還有一起發生在 Indiana 的事件,就是一位牧師公開地在教會講台上向會眾承認自己在二十年前曾犯下淫亂罪並辭去自己的職位,結果就在他步下講台後,一位女性會友就和她現在的丈夫走到台前,拿起麥克風控訴著牧師多年前對她施以強暴的過往,而那年,這位女生才十六歲。前些日子,護教學大師拉維撒迦利亞的性騷擾事實的披露,更是顛覆了眾人對這位已故長者的認知,令人震撼且感嘆不已。
我們必須承認,「性慾」是人的本性,本來也是神賜給人的禮物,讓人可以享受其中並孕育下一代,共享天倫之樂。但是,當性慾被解放到過度自由時,卻造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災難,讓許多人的生命不再幸福,反而承受了許多的痛苦,難怪會有人說,避孕藥和保險套的發明,其實不是好消息,而是災難。
問題,是出在哪裡呢?是這些犯下性侵的牧者個人的問題?還是像美南浸信會整個宗派為了自己的名譽在掩蓋事實的結構性犯罪?還是我們可以把責任丟給這個敗壞的世代,感嘆著世代的墮落就像是找到原因了呢?還是我們又會拿出我們最拿手的乾坤大挪移,把這個鍋直接丟給撒但去背,然後說都是牠害的,就好了呢?
不是這樣的,問題不是這些,問題一直都只在於一點:人不願意面對罪。
人不願意或無法面對罪,才是問題。
初代教會的領袖雅各,在他的書信中講的很直接:「人被誘惑,不可說:『我是被神誘惑』;因為神是不被惡誘惑的,他也不誘惑人。但每一個人被誘惑是因自己的私慾牽引而被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1:13-15)雅各此處特別點出來,人被誘惑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私慾」,因而「生出罪」,最後導致死亡的結局。由此可知,問題其實不在「錢」、「權」、「色」的本身,而是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私慾」,而且不是只有面對就好,還要承認問題的所在,接受自己無力改變而需要神幫助的現實,真誠地去靠著主來解決問題,或改善問題。
偏偏,承認自己有私慾,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理所當然,但在教會中如此說,卻有可能被貼上各種負面的標籤,例如說講這個話的人不夠屬靈、不夠愛主、太愛自己、鑽錢眼裡面去了,但事實上恰恰相反!願意在教會的處境中坦承自己私慾的人,其實是相當屬靈的,因為他願意在團契的關係中坦承自己的軟弱,反而是以道德的高標準去貼這個人標籤的人,才是不屬靈的生命表現。
相信沒有人會不同意使徒保羅對基督信仰所做出的貢獻,也不會否認他是我們的屬靈榜樣,但保羅的生命寶貴之處,不僅在於他三次宣教旅行的辛勞,或是透過書信所給出的神學教導,其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總是願意把自己軟弱的一面、情緒化的一面很坦然地分享,再加上他很刻意地透過自己的勞力來生活,雖然對教會的捐贈保持開放,但也沒有刻意地要從教會領取工價,但即便如此,他都免不了被自己所設立的教會中人給他身上貼了不少標籤,但難道今日會有人質疑保羅「不屬靈」嗎?
所以,問題一直都在於信徒本身的生命。我們雖然已經是基督徒,甚至可能是多年的基督徒,但我們的生命處於什麼光景?我們能不能敞開自己面對罪在我身上的影響?我們能不能很坦然地將自己的軟弱和主內家人分享?我們的教會或信仰群體是否成為一個很堅固、很彼此信任的安全環境,讓家人們可以放心地在教會中暢所欲言,並且得著幫助?
我個人認為,也真誠相信,若這些問題我們都能有肯定的答案,我們就不用害怕去面對問題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