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夫家吃潤餅 10盤材料好壯觀

知秋
·
·
IPFS
·
客家人清明節吃艾草做的艾草粿,沒有吃潤餅的習慣,到台中工作,同業曾買來西區五廊街楊清華潤餅請客,但未自己包過,第一次到夫家吃潤餅,也是我第一次自己包潤餅。

潤餅是清明節夫家常吃的一道美食,也是兩人決定結婚時,第一次到夫家拜訪吃的東西。兩人交往期間不曾見過先生父母,論及婚嫁時,主動提出拜訪先生父母的要求,想先認識一下,知根知底。

由於春假清明期間是枇杷產季,特地買了枇杷當伴手禮;愛吃潤餅的先生,則跟婆婆指定請我吃潤餅。

到夫家第一次包潤餅

客家人清明節吃艾草做的艾草粿,沒有吃潤餅的習慣,到台中工作,同業曾買來西區五廊街楊清華潤餅請客,但未自己包過,第一次到夫家吃潤餅,也是我第一次自己包潤餅。

對我而言,包潤餅非常新奇有趣,滿桌子一盤一盤的肉絲、菜、花生粉、糖粉、海苔粉,自己愛吃什麼就包什麼,喜歡甜點一多放點糖粉,不喜歡吃甜就少放些,非常個人化。

包潤餅非常有趣

10盤材料超豐富

一般現在市面上賣的潤餅,大致用肉絲、高麗菜絲、紅蘿蔔絲3至5樣材料而已。

婆婆出身大戶人家,潤餅材料非常豐富,大約有10盤,通常有雞肉絲、春筍絲、高麗菜絲、青蒜絲、韭菜段、芹菜、紅蘿蔔絲、豆芽菜、豆乾絲及一盤蛋皮,蛋皮婆婆不切絲,是整片墊在材料下,避免潤餅皮破掉或材料太溼弄破薄薄潤餅皮。

由於清明節要祭祖,這一盤盤的菜剛好祭祖用,拜拜完,先生和小叔掃墓回來,正好可以吃。

吃潤餅紀念介之推?

吃潤餅習俗,民間相傳,源自於紀念春秋時晉國忠貞的介之推,晉文公重耳放火燒山,想逼迫介之推下山做官,最後在一棵柳樹下,發現被活活燒死的介之推和他的母親。

重耳悔不當初,取回燒焦的柳樹做成木屐,每到介之推祭日,令舉國上下不得開火3日,長久下來被民間稱為「寒食節」,潤餅材料可以事先準備,料理過程不需開火的緣故,成為寒食節必吃的食物。

不過,學者考據認為,其實清明節和寒食節不同,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是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寒食節禁火習俗的起源與介之推無關,是源於古代的鑽木取火,因為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而有改季改火的習俗,新火還未到,所以禁止生火,吃寒食。

這習俗被開墾先民帶來台灣,現在,寒食節傳統融入清明節裡面,潤餅成為清明節很多地方必吃的食物。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知秋曾是為普羅大眾採寫的「文字工人」,轉行多年重拾筆桿,書寫生活感懷、職場體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採訪過最深刻「人怕出名」的故事是《乞丐囝仔》

《絕世網紅》和「白飯之亂」:社群關注一般人難以承受

會不會配合高層政策,逼退資深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