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三峽-20】我們現在尚無能力開發長江資源(姜洪 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我認為有個角度需要強調:國民經濟中生產要素經濟效益的評估。我們對此研究太少。從整個宏觀的要素配置角度來說,帳好像還沒有認真算過。以往我們過多考慮的是技術是否可行,需要多少錢,偏重在工程行進過程中需要多少錢,特別是政府出多少錢。其實,我們應考慮的是工程設計中所有配置要素的機會成本。這些要素用於這項建設之後,實際損害了它們的其他用途,那些用途 這算出是多少錢。這同政府角度和有形支出不同。按照目前的測算,經過二十年的連續投資之後,三峽水電站可建成,爾後每年可發840億度電,可折算成4000萬噸標準煤。同時這需要淹沒40萬畝耕地。這裡我們就要算幾筆帳:
- 4000萬噸標準煤和40萬畝耕地每年生產出的糧食的價格比。可以用三種價格來做比較,一種是按國內計劃調撥價;一種是按國內市場價,譬如按目前的每噸煤180多元,每斤大米2元多來計算;第三種是按國際市場的價格來計算。在這三種中,最有意義的是第二種,最無意義的是第一種。
- 還要計算礦山的價格與耕地的價格並作比較。這與前一種比較既有聯繫,又有獨立的意義。因為礦山和耕地比煤與糧食更接近自然狀態,更不可再生,是更基本的資源,它們的價格更長遠的反映著稀缺的程度。糧食會因一年,兩年的氣候等原因,而有大幅度變動,但耕地的價格卻是相對穩定的(從公開的意義上我國的土地不需買賣,因此,似乎不存在價格,但在實際經濟運動中如中外合資就可以看出地價的存在)。
- 為將土地資源轉換成能源資源,需要付出的代價。這其中包括直接投資,即修水電工程的錢,還要包括間接投資,即移民安置費等等。將這些費用加上它們的利息,然後再加到測算出來的標準煤上,然後再減去煤的平均運輸費,才是標準煤的真實成本。這是最起碼的經濟學家的算法,如果這樣的帳都沒有算,實際上就應當說這三峽工程的論證,沒有經濟學家參加。即使是這樣算,還都是較簡單的測算。
說得稍遠些,40年來我們經濟建設的一個值得深思的教訓是,我們把凡是不由政府支出的有形的錢,都不算錢。這就造成了我們現在日子越過越不好過的狀態。對自然資源不付費就以為都是無償的,這個錯誤比較嚴重,如水是白用的,初級產品的價格是低廉的,這反映了一個思路:對自然資源稀缺認識不足。就整個人類來說,這一個多世紀以來對稀缺認識也不足。工業開發愈演愈烈,造成生態嚴重失衡。能源危機,水資源危機......接連不斷。
70年代,羅馬俱樂部的一個報告說,到2010年~2020年,整個地球資源將枯竭了,儘管這個結論現在已被否定,但這樣的思路很重要,地球上的資源比人們想像的要少得多,那種幾美元一桶石油的情況一去不復返了。
發達國家從70年代中期以後,許多國家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如日本,它的產業結構調整首先遵循一條:能源和自然資源的消耗要少,否則贏利也不允許發展。日本政府讓企業直接面對國際市場,政府不採取保護措施,能源不給補給。所以他們發展很快。
對中國來說,企業高耗能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解決,原因就是對自然資源稀缺重視不夠。
目前我國的開發度已經很深了,西南缺點,但我認為這裡有發展格局上的問題。如重慶工業發展很快,對電的需求量大,但效益如何?它之所以發展快,同我們的體制有關,誰發展誰得利。用了很多資源,保證了一種效益很低的運轉。如大慶,如果沒有大慶在70年代的巔峰狀態,“文革”本來可以早些結束。大慶廉價的石油對“文革”起了強心針的作用。從統計表上看,“文革”中工業發展速度並不慢,除了水分以外石油是一個因素。現在也如此,電確實缺,但是不合格的高密度的加工業的發展強化了這一點,使工業發展效益很低。當前的這種用很大力量保證的高增長,對我們的益處並不大。如果用更嚴格的辦法篩選,有很多企業就不應該繼續存在。
引伸些講,我們把黃河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是因為長久以來人口高密集的壓力,造成上游砍伐過度,對河流的利用超過了河本身的能力。所以,黃河的狀況才愈來愈壞。
或許有人會說,水力發電沒有設計什麼不可再生性資源啊。這是不對的,首先由於修電站而淹沒和占用的土地是不可再生性資源。另外由於修水電站改變的生態,自然環境也是不可再生性資源,都屬於對資源的極度開發。
對長江的資源來說,要象周總理對十三陵的保護所提出的:給下一代留點東西。十三陵的地宮里有不少東西,但依我們現在的能力,把它開發出來就是毀了它。長江有很好的資源,但我們現在到沒到一定要開發它的時候,我們現在對是否有能力用好長江,尚無把握,所以我認為對整個自然資源開發上應持謹慎態度。即使有困難,我們也不能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動用寶庫。再過幾十年,我們的子孫利用長江會比我們好。
我認為另一個需要糾正的看法是,到底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什麼?對中國目前的改革來說,最主要的是保證新體制的完成,在發展問題上不能上大項目,因為在改革過程中,國家手中要控制相當一部分改革的風險基金。如今年的搶購,這在改革中隨時都可能出現,這就需要相當一筆錢來解決。如果把錢都用於上大項目,而大項目收益又很遲,遠水解不了近渴,勢必影響改革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