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储星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无论《饥饿站台》还是《雪国列车》,都是真实的阶级模型

储星罐
·
·

前段时间名人的八卦新闻频频出,对追八卦无感的我都被硬塞了满口瓜。

比如近期的张大奕蒋凡,我甚至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就连类似男女不忠元配踢爆的剧情,也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不过丑闻爆出后,男方所在的巨头企业对外发布的处分通知倒是非常抢眼球。其中就包括降级、取消奖励等一系列惩罚。对大企业而言,由于处分产生的损失自然不会给出一个准确的数。但据某媒体调查称,男主因降级和取消奖励造成的年入经济损失,就达到8位数,而且是double kill。新闻更被微博网友制成图广泛传播。

某媒体报导的消息原文
微博网友对处分通知的“划重点”解读

看到了吗?关键词是8位数。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立马不自觉地掰手指算8位数有多少?又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数完后,开始对比自己的年收入和8位数之间的差距?

8位数是什么概念?我不知道用这个例子进行对比是否合理?

根据某招聘公司在2019年底统计的一份秋季求职平均薪酬报告显示,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8829元/月。

2019全国38个城市的求职期的平均薪酬(来源见水印)

假如按报告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一个人月薪8829元,除去其他附加收入,一年12个月就是105948元。而想要要达到8位数水平,按这个年入标准,起码不吃不喝干够100年才能基本达成。人家光降级的折损,就抵你干100年。

而关于这个数据跟现实吻合度有多高我不知道,但低于这条平均薪酬线下的人也绝不在少数,还有那些勉强挨着最低工资线人。而对八卦男主来说,往上走是否还有分层,我相信答案也是肯定的。这就是差距,扎心吗?

关于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层的话题,不仅国内,全世界都在讨论。比如韩国社会,几大财团就紧紧控制着国家大部分命脉,社会分层即使看不见却极明显。韩国导演奉俊昊在去年就推出一个既贴近现实,又有模型概念的电影《寄生虫》,并成为了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而这样一套社会分层模型,放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成立。

电影《寄生虫》后期推出的艺术海报,故事核心的传达也是无比直接

不久之前,Netflix也推出了一部关于社会分层的高概念电影《饥饿站台》,故事同样以隐喻+模型结构的方式,向观众直观展示了什么是社会分层,贫富差距如何产生。让人一看秒懂,也细思极恐。

关于阶级和贫富的隐喻,电影表现得很隐晦也很直白。首先,故事设定了一座向下333层的深坑监狱,每一层住着两个人,每个月对犯人进行楼层置换,模拟不同的贫富落差感。

监狱顶层是一间高端流水生产厨房,厨师长一丝不苟地监督食物的出品质量。所有严格生产的食物都会被精美地摆放在0层的一座悬浮石桌上,石桌不断下沉供应333层的所有犯人。同时石桌像一个列车站台,每一层停留固定时间,吃剩的食物继续往下供应。


只要所处位置越往上,就能吃到最完整的饕餮盛宴,供应量也无比充足。但对上层人来说,他们对食物的贪婪也越大。地位越高,越要最大程度地占有食物,甚至会对供应下层的食物进行排泄。

站台越往下走,底层人只能吃上层人吃剩的残羹剩饭。当下到一百多层,连盛放食物的器皿都被舔得干干净净,几乎没有任何食物可言。为了熬过一个多月的生存期,饥饿只能迫使处于最下层的人通过原始兽性来决定生存。

当然,监狱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监狱。除了罪犯以外,普通人也可以进入这座监狱来体验生活。按电影中美化的说法,这座监狱被称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无知的人把监狱当成烟瘾戒断中心,甚至临终关怀所。

剧中每一个角色都能对应上现实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地位。代表理性文明的男主角,迎合规则生存的大叔,充满乌托邦精神的前监狱行政管理员,还有信念满满梦想跨越阶层的黑人大汉,空有理想概念的智者,以及无法设身处地考虑问题的厨师长。

这部电影和《雪国列车》一样,都有一个残疾的智者

男主与黑人大汉信奉了智者关于非暴力抗议的传递建议,将一碟完整的奶冻作为符号传递上去。但通过流血牺牲保护的奶冻,却被厨师长解读为因为残留了一根头发,而被嫌弃。身处不同阶层之间不仅有着层级隔阂,即便目的达成,也有可能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电影通过一个极简的概念,就已直白地将阶级分层,资源分配,阶层固化的社会结构给说明清楚。但电影也穿插了无数隐晦细节,但在我看来稍显累赘,这里不作展开。

关于《饥饿站台》的评价,许多网友都将他定义为垂直版的《雪国列车》。两部电影都采用隐喻的方式来讲同一个社会现象,但对作为有着社会学专业背景的奉俊昊来说,《雪国列车》的故事脚本,反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反观《饥饿站台》的表现,却稍显平面。

《雪国列车》的故事其实更简单,直接用底层抗争来作为导火索,采用的是打怪升级的叙事模式。直白地呈现在资源稀缺的世界末日里,不同阶级之间资源分配问题。

对穷人来说,连自然光都不配拥有。这个细节刻画在《寄生虫》里也曾出现

但对于列车最top的老大来说,无休止行驶的列车,资源消耗永远是大问题。因此,他像一个木偶操控员一般,联动车厢末尾的智者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抗争运动,目的是通过制造矛盾相互残杀的方式来达到资源平衡,且不脏自己的手。

但即便回归平衡后,整个列车的社会生态依旧按原来的资源进行分配。阶层越高资源越顶配,资源漏斗越向下流越少,而末尾车厢的贫民也只配吃蟑螂制成的羊羹。可以说,《雪国列车》在对于阶级话题的刻画上,开了一个更高明的脑洞,超越了此类主题流于表面的刻画。

车厢往后,甚至有绿植花园


去往末尾车厢,就是纸醉金迷的世界

回归到现实社会,一起八卦丑闻能读出贫富差距也绝不是偶然。层层递进的严密阶层其实早已形成,上层阶级拥有的经济资源,社会地位,以及能为后代提供的教育水平,也让阶层壁垒逐步趋于坚固稳定。大部分资源永远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底层阶级拼尽全力也难以登顶,且后世也难突破。

经济全球化及贸易自由化让世界各国的经济迅速崛起,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也让社会机器运转得更加高效优质,但这不过是冰山上的表象。冰山之下,是愈发稳固的社会层级体系,还有那些不断被技术淘汰出局的底层劳动者。

前几年,精英和创业是听到过最多的词。但通过几年时间的验证,你或许也发现,没有精英的带玩,任何创业都显得无比苍白。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幻想着成为精英,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成为精英?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