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妞肉丝儿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書 | 何处为家?

妞肉丝儿
·
·
一个随处漂泊者的自白。

第一天( 6 月 3 日)你覺得什麼是「家」?你的家鄉是怎樣的呢?這個地方是家族的發源地、你長大的地方、父母所在地,還是你自己選擇的居所?和我們談談你心中的「家」是什麼以及它的面貌吧。

这个题目与上一次七日书的某一日的题目是相似的,我甚至可以回想起来上次我是怎么写这个题目的(详细见关联文章:一间自己的小屋)。这一次我想换一个角度来写。

我很难说有一个地方我可以称之为家,因为我总是在漂泊。把一个地方称之为家,倒不如说把某些回忆称之为带来“家”的感觉的回忆。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之前,特别喜欢和家长玩一种游戏。我会躺在被子中,我的家长会每个人抓住被子的两个角,组成一种吊床的形状。然后她们就会站起来,用手臂的力量去晃这个“人造吊床”。虽然她们也不会晃几下,但每次我躺在“人造吊床”里的时候都会很开心。每次会想到这个时刻,我都会有一种感知到“家”的感觉。

除了类似的对“家”的回忆之外,我无法说出具体哪个地方是我的家。因为我高中时独自出去上学,大学时又出国上学,我在每个城市都待过一定的时间,但是在每个地方待的时间又没有足够长以致于我可以称之为“家”(详见关联文章:在语言中寻找归属)。对于我真正的家乡(就是我从小居住的城市),我在回来之后经常会有一种陌生感。我跟这个地方分隔太久,导致我每次回家有一种割裂的感觉。更何况我的母父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离婚了(关于这个事情,可以去看关联文章:破碎的19岁宿舍),我对于这个已经分开的家庭没再有一种很完整的感觉。有时会想起那些让我觉得是“家”的时刻,会让我觉得很心酸,因为这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走掉了,是不可挽回的。

我是个很擅长交朋友的人,每到一个新地方我基本上都能交到一些新朋友。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对原来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眷恋,因为我在新的地方也能很快适应。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会觉得我越来越和家乡的感觉分离。原因是自己在新环境中不停的变化,导致每次看到一成不变的人或者事会觉得很陌生。

一方面我会很羡慕有具体地方可以称之为“家”的人,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种眷恋总会让人去留下。常年的漂泊中,我不会为任何地方或者人去停留,我总会去寻找我想干的事情。这种波动的生活带来了新鲜感和变化,但有时也会让我劳累和疲倦。看看那些有“家”且为家而停留的人,我会觉得她们的生活是稳定的,但是对我来讲是会失去魅力的。

谁知道呢,也许在我15岁离开故乡的时刻,我就会选择一辈子漂泊的生涯。

封面图是小樽的灯塔,喜欢这种孤独且宁静的地方。

花了15分钟写完,没到20-30分钟,但是也不想再修改了。正好前几天也在想关于“家”的问题,所以觉得自己写这篇的时候思路还挺清晰的。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