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被與不快樂的睡睡怪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公投小補帖——反萊豬與公投綁大選

小被與不快樂的睡睡怪
·
·
公投小補帖今天跟大家分享對於反萊豬和公投綁大選的觀點,但並非完整的整理,僅供參考用。

不同於另外兩案,反萊豬及公投綁大選公投是國民黨黨內提出的。反萊豬與食安和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有關,公投綁大選更直指台灣引以為傲的民主體制。以下將提出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實際決定還有賴大家自行爬梳各方意見,再自行判斷。

圖片截自蘋果新聞網

>第18案 反萊豬

國民黨在辯論會上屢次澄清反萊豬不是反美豬,是反對所有使用來既飼養的豬隻,要求零檢出。筆者認為,這是太沒常識的欺騙說法,生活中的每個議題,都跟政治緊緊扣連,尤其這個議題不僅攸關食安,更和國際經貿政治相關。硬要把萊豬議題與政治脫鉤,反而是國民黨的政治圈套。Anna Lappe曾說過:「我們每一次的消費,都在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投下一票。」

反萊豬最受影響的進口國就是美國,就算反萊豬不等於反美豬,且美國與CPTPP徹底無關好了,這也是台灣的國際信用問題,完全不符合貿易自由化的趨勢,難道台灣不想加入其他有美國的國際組織嗎?2018年我們自爽的反核食進口,至今日本在與台灣有關的相關發言時還是會提到這件事。以歐盟作為反萊豬的範例更是不知輕重,台灣的談判資本難道可以跟歐盟比嗎?況且歐盟為了禁用萊劑,在貿易上給了美國其他優惠,也算是作出妥協。

談完這個決定對台灣在國際上的重要性後,當然要問問這個政策對國內市場和人民健康的影響。首先根據農委會的資料,自從今年初開放萊豬進口後,台灣豬價不減反增,豬農並沒有因此受害。開放萊豬進口,卻禁止國內使用萊劑算雙標嗎,筆者只能說這是一種計策,意在做出市場區隔,保護國內市場,若開放國內使用萊劑,那商店必選擇成本更低的美豬,國內市場會有崩盤風險。做出市場區隔後,人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國內生產者面對低價的美豬也更有競爭力。

至於要如何確保民眾的飲食健康,首先要吃到超量的萊劑是有困難的,政府應該做好標示肉品來源的責任,嚴格要求任何餐廳標示豬肉的產地。當消費者有足夠資訊時,便能做出對自己、對市場最好的選擇。標示產地其實是本標示成分更嚴格的標準,我們可以選擇不要購買「有可能」使用萊劑的國家的豬肉產品,就算它某一批貨沒有使用。先撇除CPTPP的因素,開放對台灣或許也不是壞事,前提是做好相關配套措施。

許多人認為民進黨前後不一,應該要用選票懲罰他們,但筆者認為,應該要搞清楚受懲罰的是誰,公投決定的是全體的命運,受懲罰的所有台灣人(或中華民國人)。另外,在不同位子確實會有不同考量,身為執政黨和在野黨的工作不一樣,在此要肯定民進黨當時和國民黨現在的質疑,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準備開放政策。但請不要再用抹黑欺騙的手法對待資訊較不足的大眾。

圖片截自蘋果新聞網

>第19案 公投綁大選

公投綁大選算是四案中最複雜的議題,正方認為公投綁大選可以增加投票率,反方則認為這會增加行政負擔。當然這有可能是兩黨基於2018的經驗,想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但筆者認為這個提案涉及的問題可能更多。

首先從過往的案例來看,台灣選民很難將「人」與「事」分開,常常因為支持某個候選人就連帶支持他的所有提案,若把選舉與公投放在一起,更可能導致選民沒有時間去了解公投,或是將候選人與公投提案綁在一起。公投原意是要補足代議政治的不足,現在變成選民受到所支持的政黨的號召,完全聽從政治人物的指示,甚至帶小抄進入投票所,完全失去這項設計的初衷。

提到代議政治,我們必須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當初因為無法每個人都花費大量時間心力去了解每個政策,因此選出公職來代替我們監督或是行政。我們選出總統後,在野黨發動公投通過總統不支持的提案,這時究竟是選舉(選人)的授權大,還是公投(選事)的授權大?公投的與執政權限的劃分在哪裡?500萬票通過的公投是否能扳倒800萬票選出的總統?很多議題不是像是公投選項一樣可以全然二分的,需要有足夠的時間討論協商,依照以往的經驗,公投綁大選會犧牲掉很多相關討論。

公投法剛開始被戲稱為「鳥籠公投」,通過門檻太高。而台灣的大選投票率通常超過50%,若大選綁公投,則十分容易超過下修之後的公投門檻25%,因為大家會「順便」投公投。這樣的高投票率並不真正表示大眾的參政意願提升,反而容易被當作操弄的工具。理想狀態應該是,民眾在了解議題及反方意見後,「主動」到投票所表達自己的意見。

若是擔心公投不綁大選會導致投票率太低,除了想辦法提升民眾的參政意願外,行政院已通過「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未來公投時,民眾可以跨縣市投票,降低返家成本,預計可大幅提升投票率。雖然年底公投仍不適用,但未來是可期待的。

民主是不斷修正的過程,尤其公投作為實施直接民主的重要指標, 趁這個機會,我們可以重新思考現行《公投法》的缺陷,避免因公投正當性危機所產生的台灣民主危機。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