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酉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會一直記得妳

酉昔
·

十一月陪朋友去一拳書店逛逛,順手買了一本「母親的河流」,光看簡短描述就非常吸引:「由1500年的巴西開始,講述一個家族21個女性的故事。」,也是非常信任一拳的選書品味,幾乎沒有猶豫就買了。斷斷續續看,最後1/3幾乎一口氣讀完。越接近現代,一切就更熟悉。

從1500年開始,這個家族每一代都有女性被孕育出來,讀帶有歷史背景的書其實很少能讀到這麼聚焦於女性的故事,她們有的人早早離世,有的會出現在之後的幾個章節,直到死去。這種女性命運的遞進的確像河流,永遠不停息。甚至這本書可能是未完待續的,只要故事裡的人繼續生育出女性。感受到譯者提到的「情感聯繫」,以及這種聯繫的非線性。我不由自主地想去幻想我的女性祖輩們,她們在那片土地上怎麼生存呢,是否經歷過大的遷徙?

但實際情況是大多在爺爺奶奶的媽媽那裡,故事的鏈條就斷裂了,難以繼續追溯下去。由小到大時常聽父親在飯桌上回憶他的父輩們,那是非常輝煌的地主家庭,在文革前被抄家。他也熱衷於一遍又一遍地講述哪一位是民國時的大學生,哪一位英年早逝,又是哪一位在七八十年代愛泡澡堂子。

那女性呢?

每一個女性都有一個母親,因此有許許多多女性的故事應該被誠實地記下。

我對最後幾章故事的熟悉感來源於這本書非常強烈的政治性;這是忠於歷史,跟上時代的體現。「革命不是參加晚宴,不是,革命也的確不是一場盛宴。」

最後一個女孩阿曼達出生於2001年,我們幾乎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她和弟弟會上街參加同志遊行,阿曼達的外婆是一位接受過系統性武裝訓練的異見人士,死於監獄,她以被紀念的方式繼續出現在阿曼達那個章節裡。

我抑制不住地想了解更多我的外婆。她很早離世,從未出現在我的現實生活裡,而我在去年才知道她是自殺離開。我總是時不時地想像她處在怎樣的時代和環境裡,帶著巨大的悲觀選擇另一種方式離開。在老家沒有人會自在地說出自殺兩個字,大家閃爍其詞,用病逝會更「體面」吧。我有一個自殺離世的母親/妻子,要怎麼說出口呢。大家總是擅長收埋自己的痛苦,把自己打扮得很堅強,於是歷史差點就被改寫。而媽媽和我說出這個事實時她依然會帶上一句:不要告訴任何人這件事。

我有一個自殺離世的外婆,她眼睛笑起來很好看,是工廠女工,有兩個很漂亮的女兒。我會一直記著她。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