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遊戲背後的省思|聖誕文字市集|社區活動

韓晴
·
·
IPFS
·
本來想說寫完故事就好了,但職業病發作(?發現昨天寫的故事背後有許多可探討的部分,又看到活動可多投稿,於是就又多寫一篇了。這篇是議題探討,可能會有點深奧(?或有點個人想法。

先寫在前面,此篇比上篇更為艱澀,我主要想拋出上篇故事背後的一些議題,如果你只想看故事的,不想思考的,請點這:聖誕節遊戲


首先,我想先提的,是我故事中沒有描繪太多的,小時候對聖誕老公公的想像。

不知道大家的小時候有沒有聽過,「乖乖聽話,聖誕老公公會給你禮物。」這句話呢?
應該不少人被爸媽哄騙過吧!但什麼是「乖乖聽話」呢?

昨天我寫完文章細細去想那段回憶,我不記得我前一天做錯了什麼,只記得因為「我不乖,所以少了一樣禮物」。

我年紀甚小,可能無法談論教養孩子的部分,但我想提出的問題是:不乖的人,不配得到禮物嗎?
抑或是,什麼叫做「乖」呢?通常這都是由大人們的自由心證吧?

像是我家的宗教信仰並不是基督或天主教系統,對於這些活動都不太認識,但小孩子在學校接受到這樣的資訊,使得父母在一知半解下也玩起了這個遊戲。
但...我們真的知道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嗎?

還是純粹以「乖」與「不乖」來區分禮物分配?還是成為父母哄孩子的說詞?


第二我想談的,是比較心態。

不管是小主人小天使的遊戲,又或是交換禮物,背後支撐的都是需要一些金錢。

可能因為我家偏鄉下,高中則去到市區念書,我感受到的是,比較讓這些本來應該很有趣,增進大家感情的活動變味了,城鄉差距的比較,再加上一些價值觀的差異,讓禮物的選擇有些尷尬。

雖然有些會定規則說要多少金額以上之類的,但又牽扯到是不是真的所有人都「需要」買禮物?還是可以把家裡多餘的東西拿出來換呢?那這些又該如何衡量價值呢?

甚至我這幾年有在社群上看到大數據調查網友認為最爛的交換禮物之類的數據。
老實說,我看到那個排行榜有些疑惑。

有些禮物的確是千挑萬選的,有些禮物具有心意的,可是卻被定義為「爛」,也不免面對對方收到禮物的尷尬表情。

如同我的故事所寫道,高三那段時間我身上的錢除了拿來生活,也沒什麼多餘的了,家裡又沒有那個觀念,於是拿出家裡算有價值的馬克杯去換,但卻是我後來所看到的,最爛禮物排行。

這樣的遊戲,到底是增加感情,還是破壞感情呢?


第三個問題是,商業化帶來的金錢問題

我就學的環境有過市區,但我生活在鄉下,這使我感到很衝擊。

每到這種節日,討論的背後都是金錢價值觀的衡量,就像我一個在外生活的人,沒有多餘的金錢,但商人炒作起這些活動,背後帶來的問題其實非常複雜,我覺得這個問題更可以涵蓋上述我所說的,不管是比較、還是對聖誕公公的想像,蠻多是商人所炒作出來帶動商業的手法,不能說完全的錯誤,但是不是可以去思考,背後所被掩蓋的這些問題呢?

例如金錢價值觀、家境問題、城鄉差距、甚至擴展到教養問題、宗教問題等等。

商業化並不是完全不好,至少它帶動了聖誕節這個節日的歡樂,這是無庸置疑的,從宗教活動變成全民的節日,它背後的意義卻被掩蓋了,不曉得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早就忘了為何有聖誕節這個節日,還是這部分純屬我無知。(讓大家見笑了)


其實我這篇文也沒有要批判什麼,對於以上論點我都沒有絕對的贊成或反對,只是在過節日之餘讓大家動動頭腦。

這個節日帶來的歡樂與意義我也不否認,只是並不是我所涉略的範圍就是了。

好啦~廢話就說到這,我純屬因為昨天寫出來的故事進一步剖析裡面的一些議題,我不給大家答案,留給大家思考。

一樣祝大家聖誕節平安歡樂!不要被我的文破壞了氣氛😅

喜歡我的貼文,想了解更多的話
可以⬇️⬇️⬇️

追蹤我看更多相關🤩
留言你的想法跟我分享💬
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儲存文章可以一看再看📨
幫我在底下拍手鼓勵我呦👏🏼

也可以追蹤我的IGFB粉專還有方格子喔!😊

讓更多人透過我的故事了解身心疾病,重視身心健康🙌🏼🩺
我是旎sunny,一個重度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患者。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韓晴我寫寫日記的地方。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休息

5/10 依舊不對勁

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