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050《史記》卷三〈殷本紀〉12

鱷魚把拔
·
·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為帝雍己。殷道衰,諸侯或不至。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與?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贊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贊伊陟于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太甲與伊尹的故事之後,司馬遷又快速地帶過幾個國君,從沃丁→(弟弟)太庚→(兒子)小甲→(弟弟)雍己。這四任國君似乎也沒有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事蹟可以記錄,但司馬遷卻寫下「殷道衰,諸侯或不至」。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直到商王朝時期,仍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中央集權的帝國時代,而是有點鬆散的封建王朝,各地諸侯雖然規定是要定期向中央朝貢,但仍有可能因為距離遙遠,或是中央不夠強大,而選擇不理會中央。因此,到了這四個似乎無所作為的國君時,來向中央朝貢的諸侯才會逐漸減少。

另外,此時商王朝仍未遷到「殷」,司馬遷卻仍用「殷」來描述,其實是不太正確的。不過,透過這四位國君的關係,仍可看出商代的繼承體制,仍在「父死子繼」與「兄終弟及」之間搖擺。

接下來,來到了雍己的弟弟「太戊」即位,他任用「伊陟」為相。補充說明一下,這位「伊陟」根據東晉學者孔安國的說法,他就是「伊尹」的兒子。

言歸正傳,這時商王朝發生了一件怪事:國都─「亳」出現了桑樹與楮(ㄔㄨˇ)樹一起生長在朝堂上的現象(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而且一個晚上就長到雙手合抱的大小(一暮大拱)。為此,太戊感到驚恐,而去問大臣伊陟。

伊陟對著國君說:「我聽說妖異不能戰勝有德者(臣聞妖不勝德),會不會是您的政策有什麼缺失(帝之政其有闕與)?您應該要修養德行(帝其修德)。」太戊聽從伊陟的說明後,這兩棵樹也就枯死了(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伊陟也把這些話告訴給另一位大臣「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績下,有人寫下了《咸艾》、《太戊》等文章來記錄他的功績。不過這些篇章的內容,並沒有流傳下來。

最後,太戊在太廟中讚揚伊陟(帝太戊贊伊陟于廟),認為不能用對待臣子的方式來對待他(言弗臣),伊陟謙虛的回絕,認為還是把他當成臣子看待就好(伊陟讓),並寫下一篇《原命》。雖然這篇《原命》沒有流傳下來,但由前後文句的內容以及字面上的解釋來推敲,應該是伊陟向大家解釋原本天命在誰身上,就歸在誰身上,不能因為任何原因,而破壞了這個界線,用此婉拒天子打算把他提拔到超越臣子的地位這件事。由此也可以推論,太戊似乎打算把王位讓給伊陟,但是伊陟婉拒了。

最後,在太戊的修德下,商王朝再度讓各地諸侯前來朝貢,也因此太戊後來被尊為「中宗」。

在今天探討的第二段文字中,司馬遷主要是在敘述兩件大事:怪樹事件,以及讓位事件。

首先,怪樹突然長在朝堂上,讓人想起當年夏王朝的朝堂上出現兩條龍的事蹟。明明是朝堂重地,為何會突然長出大樹或是出現龍呢?看來關鍵並不是樹或龍,而是這裡應該已經荒廢很久,才會出現這種情形。換言之,如果天天按時上朝,隨時有人看守,怎麼可能出現這些怪事呢?因此,我個人認為太戊以及他之前的四位國君,應該也都有荒廢朝政的可能,或者至少沒有天天上朝,才會導致朝堂在少人看守下,出現這種怪事。所以,在太戊恢復按時上朝後,經過天天打掃,怪樹就被清理掉,似乎也就沒有特別奇怪了。因此,看似有點怪力亂神的怪樹事件,其實只是在隱喻著商朝國君沒有按時上朝而已,甚至我還懷疑這怪樹會不會根本就是「伊陟」種的,如此才可以勸諫國君要認真上朝。畢竟,直接跟天子諫言說要按時上朝才行,對已經懶散好幾代的君王來說,不一定聽的進去。

再者,太戊不打算把伊陟當作臣子來看待,如果這是發生在後世,我應該會以為伊陟要被放逐。但這裡是指太戊對伊陟的佩服下,想要讓伊陟的地位超越臣子。但什麼是超越臣子?當然就是讓伊陟成為天子,對此,伊陟才會寫下《原命》來說明自己沒有資格。

從這兩段故事中可以發現,商王朝似乎相較之下特別迷信。為了勸天子認真辦公,得用怪樹來嚇唬。為了婉拒天子的美意,只好用「天命」來說明。為何很多事情不能直接明說?因為「伴君如伴虎」,所以稍有不甚,反而會引起反效果,不如用「上天」來代替自己說明,才會比較有效吧!?

以上,就是這兩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今天是寫這系列文章的第五十篇,如果你問我為何要每天堅持寫一篇,我想我會用《論語‧子罕》中孔子的一段話來回答: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沒錯,我就是期望能找到像各位一樣棒的人,能繼續欣賞並分享我的文章,讓更多人知道我對歷史的滿滿熱愛。在各位的支持下,我會繼續寫完下個五十篇,下下個五十篇,下下下個五十篇,直到我闔眼的那一刻。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