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億萬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渴望暴力題材的電視劇呢?

億萬
·
·

從《屍戰朝鮮》,《甜蜜家園》到《魷魚游戲》,韓國總是能夠摸准人們看片的味蕾。而這些大受歡迎的電視劇,無一不是充斥著血腥和暴力。相信不少人也都發現了這個趨勢,那麼筆者就想繼續探討一下了,為什麼如今的觀眾越來越渴望暴力在影視劇中出現呢?

韩国四大暴力题材电视剧

暴力美學確實是原因之一。但當其從電影銀幕走向了電視劇,卻也反映出大眾對於暴力越來越包容的趨勢。那麼排除公認的暴力美學給觀者帶來的視覺衝擊力,是否有一種社會情緒推動了這個現象呢?

首先,發現除了暴力之外,這些電視劇還有什麼共同之處呢?

封閉的環境/次元。

末日感。

權威,以及反對權威的勢力。

大多數人與少數人。

面臨選擇。

邪惡與所謂正義,以及正義倒塌的時刻。

有怒吼,有屈服,有覺醒。

我一直認為,這部劇不止是講校園暴力,更多的是在講社會的縮影。是編劇想要映射現代社會,並用一個小學教師的口吻來鞭策國民普遍的幼稚思想。

而且,更加契合主題的是,《女王的教室》也是利用小學校園某班這樣一個環境,來營造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社會。

《地狱公使》祭司们剧照
《女王的教室》截图

我一直認為,這部劇不止是講校園暴力,更多的是在講社會的縮影。是編劇想要映射現代社會,並用一個小學教師的口吻來鞭策國民普遍的幼稚思想。

而且,更加契合主題的是,《女王的教室》也是利用小學校園某班這樣一個環境,來營造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社會。

當代表權威的真矢出現時,多數人開始屈服,在權威的“威逼利誘”下,一步步踐踏他人的利益來尋求自我的意願。

而大多數人類就是有這樣的惰性——懶得做選擇。在權威面前,會忘記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潛意識)忘記自己仍然有選擇的權利。

貼上我最愛的一句:

每個人都有權力拒絕,即使是權威也不是堅不可摧的。

“遇上了痛苦的事你們會做的只是閉上眼睛,但是即使閉上眼睛,問題也不會解決”,不正是這些暴力題材的主要觀點嗎?

當人類因逐漸麻木而變得像小孩子一樣只知道索取和被動接受,就需要有一個足以致死的權威來幫助人們意識到——人權絕不可侵犯,無論面對什麼現實。

而當我們欣賞之餘,也慶幸這些都發生在虛假的電視劇裡,或者遙遠的戰爭年代時,似乎也意識到,現實的真相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只是沒有那麼強烈,或併未發生在你身上而已。

有個著名的斯坦福囚犯實驗,用更加殘酷的方式去探討了同樣的問題:

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於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權威者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

電影劇照

隨著囚犯和看守很快就適應自己的角色,危險與傷害也越來越嚴重。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認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許多囚犯在心理上受到創傷,有兩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

這種性格的變化被他稱為“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後來墮落成魔鬼撒旦。

所以,我認為大眾接受暴力美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劇中的“實驗性質”。這種性質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因為實驗結果總是在最後才“匯報”出來。

於是,當人們越發覺得,這種暴力實驗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揭露了人們想要看到的世界的真相,那麼人們也就不害怕最血腥、最醜陋的一面被揭示。

其次一個原因解釋起來就簡單的多——在整個社會被資本主義籠罩,人們承受的焦慮和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想要跳脫出原本的製度。

怎麼做到呢?

答案不出意料,就是尋找新的權威。只有新的勢力出現,才會推陳出新。

而政府看似在這些題材中被排除在外,卻無時無刻不被映射著。作為被對抗和被反叛的對象之一。

然而在自由平等民主的地方,產生的新的勢力是否就是人們追求幸福的最重點呢?

一個擁有更高教育的自由人必須對此表示批判性的思考:

因為只要有權威,就會出現控制、不平等、不自由,出現少數人的反抗。

最後,也許一切不得不回到原點。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