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非絆是為伴

Jason
·
·
IPFS
·
良伴非天生


那天有群中朋友分享一段:多年前英國有家報紙刊登一則有獎徵答的問題:

「從倫敦到維也納最近的距離為何? 」 讀者應答的信函如雪片飛來,紛紛從海路、陸路 甚至航空的路線來說明最短的距離。最後,脫穎 而出的得獎者卻是一位年長的婦女。她的答案是:「有伴同行,距離最近。」

有人回:他忘了寫 "喜歡的伴";也有人回應「跟彼此喜歡的人(holding hands)到哪的時間都最短。」;也有智者說:少來夫妻,老來(伴)(絆)?!;「無我」易伴,「有我」易絆。還有經驗談:自由行心得…不能走太遠太久,腳痛容易絆!

想到「半」的千變萬化

《國語字典》中漢字“半”意思是(1)二分之一。如:「剖半」、「對半」、「半碗飯」、「半價優待」、「年過半百」。(2)在中間。如:「半路」、「半途而廢」...

“伴”意思是(1)一起共同生活、工作或交遊的人。如:「旅伴」、「友伴」、「玩伴」、「夥伴」。(2)夫或妻。如:「老伴」、「終身伴侶」...

“扮”意思是(1)裝飾。如:「打扮」、「妝扮」。(2)飾演。如:「扮演」、「扮新娘…“絆”意思是(1)行動時,被東西纏住或擋住。如:「絆倒」、「絆腳」、「絆了一跤」。(2)約束、牽制。如:「牽絆」、「絆腳石」、「絆手...

伴應是中性詞,旅途中有良伴,生活中有惡習常伴。有無好伴是宿命或是經營而來?

有好伴同行,距離近、時間覺得快,是心裡的感受,幸福多,無暇注意時間長短。人常常因為無聊、無趣便開始注意時間,有良伴應是結果。

而絆嘴,有時反對,有時只是刷存在,有時只是告訴人我不是應聲蟲。有些多年伴侶,旁人聽著緊張,當事人一日不絆,仿佛一餐未食,混身不自在,也是習慣的幸福而不以為苦,但若是都以「我為大」都要聽我的,旁有絆嘴者,就常讓人肝火上亢。「逢我必反」的絆嘴,都聽成悅耳的幸福,大概需要經過一輩子的修練吧!或者,當耳的繭夠多夠厚自然能轉化?!生活中,我們扮演的是絆腳石?或者是如開山過海法器的良伴!

我也想到西遊記的三藏大師,因為有願,當然遇難時也有怨。但無後退路只有前進路,只能扮演好自己角色,化所有的九九八十一”絆”,為西天之行”伴”;當不能換伴,只能接受每個徒弟的不足、缺點,走著走著就都磨得各得其所,都是良伴。所以自由行雖離開旅行社之束縛,卻無統一紀律,各想各的自由,對行程、飲食住宿便會有許多的「絆手絆腳」,所以分手常常在旅行後的例子也不少!所以若是旅伴,人生之伴,能認知自己都是半,都需要另一半的成全,在共同目標道路上,化內外之難絆為助力之良伴,或許也會讓我們珍惜一生短短,瞬間刷過!而不再感嘆旅途慢慢、幽幽如牢似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ason怡然的對話:於己與材料與信仰 對話聯想與學習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為何寫

大暑自有秋氣銷

惟熱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