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01:30岁之后去留学,仍旧年轻
2019年9月我来到英国,第三次进校园,听课、读书、写作,成了生活的三部曲。写的不仅有论文,还有《双城记》。这是在英国的我和在北京的妈妈小小刘之间的书信往来。
亲爱的小小刘,
这是一封迟了一周的信。因为上周电脑坏了,看来它新到一个城市也想换上新颜。这周是开学欢迎周,我在项目介绍会、院系见面party以及选课之间“往返跑”,终于到了周末,啃完了68页的阅读资料后,决定动笔和你聊聊我这两周的感受,虽然还有三门课的书没看。
书晚一点拿起来里面的内容也不会变,但是“感受”放在那里,时刻都在褪色,得趁它颜料未干时定格,裱框起来挂在心头才好。
来伦敦之后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上一次走这么快还要追溯到高中,那时班里同学说和我一起走要小跑着。现在,长手长脚的西方人经常让我望其项背。不过我每天去学校,走路单程都要40分钟,这样坚持一年,也许也能让当地人跟着我跑。
之所以选择走路上学,是希望用最慢的方式最快地寻找这座城市的公式。公式的一边是“入眼”的,超市在清晨把纸盒整理好放在外面等待回收;穿得像环法自行车赛选手的人们一路亮着红灯飞向不同的终点;
行人会把手轻抬15度向停下来的汽车表示感谢;中午便利店的长队被三明治、薯片和碳酸饮料的午餐标配填满,这里午饭时间通常在下午1点,会议定在12点就不用惊讶了。掌管这片天空的神明一定多愁善感,为防止随时飘起的泪花,男士们通常手拿长柄,走四步伞尖点一次地,且在中间第二节拍时还要把伞微微向上抖一下,这样看起来才不像年纪轻轻就拄拐杖。泰特美术馆前的广场上,有时是声音空灵的女歌唱家,穿透阳光,挽住行人的脚步一同起舞,有时是弹竖琴的男人将隔绝尘世的钥匙赠与脚步匆忙的路人,有时是多情的诗人让你乘坐诗歌飞翔在泰晤士河上空……
公式的另一边是“走心”的,穿着红坎肩的人在街角举着《the big issue》,这是一本专门由流浪汉售卖的杂志,杂志社£1.25卖给流浪汉,后者£2.50卖出,以此方式自食其力;
城市处处有无障碍通道,残障人士不是隐形人,他们可以坐在轮椅上欣赏日落,自由出入学校、餐厅,在这里disable是differently abled;一艘将178件世界各地儿童画作当成船帆的“包容号”轮船静驻在泰晤士河上,让儿童的通透涤荡成人生锈的心;
一年一度的无车日“占领”伦敦18个街区相当于200个足球场长度的街道,没有了汽车的街道像烧开了的水,慢慢平静下来,变成游乐场、运动场和音乐厅。父母带着孩子练习羽毛球,学生学习木工,歌唱家展开喉咙,为生活插上了重新想象的翅膀……
也许你以为我又回到了七年前在欧洲“漫游”的状态,其实我常常在教室里进行思想的跨栏训练、在宿舍临摹古今中外的理论画作。我是一个人,也有无数个分身,领着不同的自我西游取经。
好不容易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取经路,为何现在又要回炉?看着每周的阅读材料,比自己去超市大采购的清单还要长。那张列满想去的博物馆的A4纸在墙上发出叹息,不知道自己哪一天能有出头之日。虽然不用在高峰期挤入人流,在办公室消耗内力,但我睡觉的时间更少了,想的事情更多了,竟然还有一次破纪录凌晨四点上床,这样下去以后回北京不用倒时差了……
为什么这么忙呢,甚至比高三还有过之无不及?首先是国外大学的阅读量要求很高,一门课每周一百多页是少的,理论和语言的隔阂就像绑在腿上的沙袋,拖得人提不起速度。而且,以前在国内一节课上完就完了,而在国外每门课除了大课,还有研讨会形式的小课,十几个人一起就大课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汇报。如果没有提前阅读和准备,那真成跳伞没戴跳伞包,直接自由落体了。
当然,可以浑水摸鱼,等到考试再复习,但我已经不是以前只为拿个文凭的我了。这次再回校园是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长出人类学家的细胞,为了厘清”发展“到底是什么,最终是想更清明地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置身漩涡却不被漩涡卷走,就像学校的校训一样——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ings理解事情的原因。
一年时间当然不能达成上面这个伟愿,因为这是人一生的目标,每一步努力都是这个目标的同心圆,一个个同心圆最终诞生了圆圈的模样。不过,我这一年与其说在画同心圆,不如说是在建一座大坝,将我以前从不同国家和工作领域汲取的汩汩源泉抬高,积累未来的势能。筑坝用的材料是前人的思想结晶,当然也有伦敦这个城市以及这里的人们提供我的原料。
比如学校的讲座,开学第一周就发了一本手册,里面是年底前所有的讲座,我甚至觉得应该把听讲座开成一门专业,这个专业的”课“一定是所有院系中最丰富的。这些讲座中有讲how to be good in bed的,也有每周三固定一小时的免费音乐会,真是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卧室。
学校还有一个叫LIFE的部门,不仅提供提供学术上的免费培训课,还可以预约1:1辅导。职业发展部门经常请校友回来分享,也可以预约相关领域的人进行半个小时的当面咨询。以前我觉得靠熟人介绍、靠关系网络才能取得的资源,在这里被定义为一种服务和制度。
当然,成熟的系统也需要自我驱动的引擎才能转起来。我从院系网站上看到在读的博士生,直接写邮件约对方见面,在linkedin上搜上届毕业的学生,发信息向对方请教,往往就像滚雪球一样,人脉边界越滚越大,这恰恰得益于工作多年养成的习惯。如果我那时从国内大学毕业直接就到国外读研究生,应该不会这么主动地与人建立联系。
未来的一年,将是勤于走路的一年。人脚有肥,脚步走得越多越勤奋,心灵的土地也会相对越有肥份,长出旺盛的作物,喂饱土地上的灵魂。
未来也会是深入生活褶皱里的一年,褶皱藏在里面看不见,但它才是让生活的百褶裙翩翩起舞的关键。
我,会继续站在远方,超越自身经验与边界,看清自己和故乡的位置;我,会继续年轻,年轻不必永远热泪盈眶,而是聆听时代的变奏不离地,执着年轻的理想不麻木,这是世界需要的年轻,这是我需要的世界。
而我,也会将从伦敦眼里看到的世界,放在这薄薄的键盘之上,驶进你的港湾。因而,无论相隔多远,时差几个小时,我们都能在同一个频段上听见彼此。
现在,先让我听听阅读材料说了什么……下周见!
亲爱的大赛:
到伦敦的这两周相信你是目不暇接、马不停蹄、精彩纷呈的两周,接下来一年的学习生活也将是丰富多彩的,当然学习压力也可想而知,看到你抓住各种资源、主动联系相关人事,为自己争取各种学习机会,非常欣慰,你再也不是那个腼腆怯懦的小女孩了,相信这一年下来一定收货满满,正如你自己说的:不仅仅是拿到文凭而已,而每天单程步行40的路程,也是很棒的锻炼,相信一年后你将是身心的满载而归。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养好身体,不让你为我们担心,安心学习,好了,我要看要国庆阅兵盛典了,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