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gela.L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修仙和道教、道家思想有甚麼關係?古代真的有人修仙嗎?道家與道教之間的區別

Angela.L
·
·
近兩年的影視行業中,仙俠類的影視作品似乎又漸漸多起來了看著那些仙氣飄飄、可以上天入地的神仙們,有時候當真有些羨慕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關於“神仙”,中國又有哪些故事呢?

近兩年的影視行業中,仙俠類的影視作品似乎又漸漸多起來了

看著那些仙氣飄飄、可以上天入地的神仙們,有時候當真有些羨慕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關於“神仙”,中國又有哪些故事呢?

中國的神話似乎可以說到世界起源

就是從“盤古開天地”開始,到女媧造人、西周封神榜、嫦娥奔月

後期射日、精衛填海等等

從古至今,這些神話故事始終廣泛在民間流傳

而在某些朝代,很多達官貴人南至皇帝,都會有“修仙”的想法

那麼古代的人是否真的有修仙的情況?

修仙和道教、道家思想有沒有甚麼關係?

Hello, 大家好, 我是娃娃

"道家思想"

說到“道家”,我們基本都會條件反射性地想到老、莊二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處事理念,強調自然法測

認為我們的發展應該遵循自然,並提出“道”的哲學理念

在他的著作《道德經》中

就曾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

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包括宇宙

所謂“道法自然”也,就是道家思想的第一原則

認為大道無為,還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說法

也就是陰陽調和、相輔相成

同時,這裡也延伸出雌雄、剛柔相對的理念

不管是在那一方面(政治、經濟、軍事、教化等)

二者並進能夠走得更加長遠

這時中國早期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觀念

而在《史記》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關於道的記載: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

因為在政治上也主張“無為而治”

而對於這種“無為”的理解又可以有很多種意思

因此又向下衍生了多個派別,這些思想派別下的學術重心有不一樣

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道家思想並未有儒家和墨家那樣

有較為廣泛的結束程度

道家思想中蘊藏的哲學理念,到後世漸漸成了“玄學”

而唐太宗時期,就對玄學非常感興趣,甚至還將老子尊為自己的“聖祖”

而到了元朝,因為全真教的發展,道教也成為當時的國教

這時還有全真教的丘處機傳教的故事,後世也在影視作品中出現

這就是“道教”

"道教"

道教的產生有借鑒道家思想的部分,但又不全是講起思想照搬過來

比起道家思想,其實道教可能還要更“虛無”一些

這個怎麼說?道教的發展基本是將古代的鬼神學說結合起來

再加上古老的占卜、符籙和禁咒等比較“玄乎”的東西結合起來

穿上“道”的外衣,形成一種特殊的宗教

既然結合了鬼神之說,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

道教其實信奉的是“神”,屬於有神論者範疇的宗教,並且追求長生不老

這和順應自然的道家思想顯然不是一致的

淺顯一些的道家學說,更像是一個探究自然與生命的和諧關係

有點像是現代強調的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當然,真正的道家思想因為沒有獲得大的歷史時代青睞

早就已經落寞了上千年

而一些和道家思想上關係的道教反而漸漸成為中國的原生宗教

一直流傳至今

那麼古代流傳甚廣“修仙”一說,是否和道教有關呢?

"修仙"

其實“修仙”一說,更多的是來自於古代的“養生”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氣功”就已經非常盛行

幾乎整個時代的人都沉迷於調息打坐

藉此平心靜氣、調養生息、參悟生命與自然

這也是“修仙”的方式之一

在這一時期,國家之間的戰爭是不是就來一次

回回都在考驗人們的忍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朝不保夕”可能就是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

該怎樣逃離這個牢籠呢?醉生夢死

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在這個戰亂紛爭的年代裡

能活著已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想要忘記痛苦,就要看得夠開

這個時候儒學的“天人感應”已經不攻自破

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再相信儒學,轉而投向神秘莫測的“道家”

在《說文解字》中,“仙”的意思是“長生仙去。從人從山。”

這也就是將山林看作是修道成仙的最佳場所

認為要想入道的話,就一定要進入山林,尋得清淨

其實古人這樣的說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古時候的山林不像是現在的山,那時候的大山上很少有人

一些野生動物也會有很多,就會顯得十分神秘

要是再加上個人理解的話,因為山林會釋放很多氧氣

而綠色有會使人內心寧靜,結合這樣的情況:

神秘而又令人內心寧靜的山林,自然是個“修仙”的好去處

而據說在古代,還真有一個人在萬人圍觀下消失飛升

她就是唐朝的女道士“謝自然”,被後世稱為“東極真人”

她的飛升故事怎麼說呢?

貞元十年(794)十一月十二日白晝升天,士女數千人咸共瞻仰

傳說她本是豪門望族之後,但自小不吃葷食,後來在大方山入道

將《道德經》和《黃庭內經》作為日常讀物,自十四歲起便已經“辟穀”

在公元794年,也就是唐朝貞元十年,有數千人看見她得道飛升

這一事例在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但真偽也著實難分,紛爭總覺得玄乎

宋朝的時候,也有一幅“修真圖”流傳至今

但少有人看懂,這會和修道有關係嗎?

對於修仙或者修道,其實更多的是修身養性

修仙是一個由平常的人變為超乎異常的仙真的過程

根據道教固有的形神觀,修仙必然對自身的形體與精神同樣地關注

因此道士們長期探尋的成仙之途都是沿著「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的方向

不過歷代道教徒所側重的修仙之途不一

所嘗試過的具體方法更是難計其數

就其要者言之,大約有以下幾種主要的探索

"一、服藥"

包括到仙境中取得長生不死之藥和按方合藥兩大類

本來在戰國初從事尋找通仙之途的方士們

主要是到海上三神山等處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藥

到了大約西漢時,便有人用人工的方法來合藥

所用的原料以金石為主,所成的產品多稱為金丹、金液

西漢末東漢初已經在社會上流傳著許多丹書

如《太清金液神氣精》、《黃帝九鼎丹經》等

說明當時煉丹的理論與技術都已相當發達

不過合丹藥需要很大的投入,同時,因為多用金石為原料

不少原料和生成物是有毒的

煉丹家用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做了大量的服丹的試驗

結果發現其副作用很大,所以在唐代煉丹術達到高潮之後

人們也同時發現了它的弊端

到了北宋以後,敢於服丹的人越來越少,其法走向衰落

與煉丹術同時發展的還有以鉛、鐵等賤金屬

煉成藥金、藥銀等「貴金屬」的黃白術即鍊金術

不過合成的金銀只在外觀和某些屬性與金銀相似,而不是真的金銀

金丹黃白術最後都走向了衰落

但它們是人類企求人工控制物質變化、從事實驗化學研究的先驅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佔有重要一頁

在唐代和唐代以前,金丹術是修仙術中最佔重頭的部分

"二、鍊氣和導引"

神仙家很早就將服氣、鍊氣作為修仙的基本手段

即使服食金丹,也常將之與鍊氣結合起來

戰國時著名文學家屈原寫下《遠遊》,其中就提到服氣的法門

後來在道教中服氣的道術有很大的發展

包括服煉外氣、存思、守一、胎息等等紛紜多姿的功法

不過功法雖多

在道教中這些服氣方法都是作為修仙的主要的或者配合輔助的方法被採用

後來傳到社會上,成為一般老百姓都能鍛煉的身功法,那是後話了

與服氣相關的另一類方法是導引和按摩

它們也是被當成汲引氣血、吐故納新的鍊氣法門引入仙術的

"三、內丹"

內丹術是在服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東漢末,魏伯陽寫下《周易參同契》一書

將金丹術與內煉結合起來,但其學說當時影響不大

到了隋唐時,金丹服食的弊病越來越被人所認識

所以道門中便有人轉而重視開拓體內固有的資源

精、氣、神以煉成長生不老之軀

這種方法稱為內丹術

之所以有內丹之稱,是相對於傳統的以體外的金石為原料的金術而言

內丹術的許多理論、術語都取自傳統的金丹術

但其立足點實大不相同,所以特稱為「內」,而將原來的金丹術稱為外丹

兩種丹法都常以金丹、大丹、金液還丹為稱,一部丹書是講內丹還是外丹

要具體看其中講煉丹過程和功法時以甚麼為原料(丹書中常稱大藥)

從唐歷宋,內丹術漸漸代替原有的外丹術,成為修仙術中的主流

"四、舉行宗教儀式、法術"

最後到達仙人的境界

道教素來擅長於舉行各類法術為民眾和社會消災祈福

這類法術又都形成了具有很強針對性但又具有許多共同特徵的儀式

道門中稱科儀、科範、儀範,其中以齋法和醮法為主要表現形式

所以一般齋醮聯稱,泛指各類儀式

這些儀式是溝通人神的主要途徑

道門中認為,施行的結果是為民眾排難

同時又是為自己積功,虔誠行之,久則成道

宋元之際的鄭所南在《太極祭煉內法》

(為亡靈超度的儀式之一,其要在憑法師的功力和法術的神奇功能

使亡靈經過水火的洗滌、冶煉,達到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升上天堂)中說:

「(能自信篤、用心專)始則積功,終則成道」

又說:「其於能始終深心行此祭煉內法者,願護是人永無災難

願學神仙者速成神仙,一一終當超行於至道也。」

鄭所南所說的速成神仙、成道

都是說主持科儀為民解憂對行道者本身也具有深刻影響

最終能使之成功自己的宗教理想,躋身於神仙之林

"五、建功立業,不忘根本"

在人間建功立業而又不忘根本,功成身退之後

也能成仙,或死後封神

但凡憑歷朝祀典中進入道教神譜的

如關帝、都天大帝(張巡)、岳元帥(岳飛)等

都是這一類功德成神者

應當指出,道教的修仙途徑雖然有上述種種分別

但在實際的修仙活動中,卻是諸法共修,相互配合的

同時,不論從事哪一類修仙秘術,行之者都必須立心行道積德

不斷檢束身心,使本心淨明,雜念盡去,而且行善於世

嚴格說來,前面提到的幾種基本的修仙方法

屬於「術」的範圍,而這裏說的行道積德則是其道德上的要求

兩者相互配合,才能修成大道

神仙,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指能力非凡、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與仙本有所不同:

神為先天神或後天敕封神、祖先神

而仙則為凡人修煉或機緣造就,但是世俗將神與仙連在一起稱呼

1道無形無象

學道者修行可為仙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

「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

「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

道教所謂神分有兩種,一者是先天尊神,為天地本源之道的代表,如三清

一者為後天神,為善人或者有大功之人死後封為天神、地神,還有祖先神等

仙為後天,指經過某些特殊仙法修行而成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在這些神仙之中,大羅神仙是學道者的最高追求

大羅神仙即超脫一切時空,永恆逍遙的仙人

大羅神仙中的大羅是學道者的最高追求是升至道教三十六天最高的大羅天

這就是大羅神仙的由來

2眾說紛紜,神仙分類知多少? 在不同的道教經典中

對神仙的種類和品級都有不同的分類和解讀方式

晉代的葛洪在《抱朴子內篇•論仙》中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

天仙、地仙、屍解仙

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

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梁代的陶弘景在《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

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

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

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

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

唐代的司馬承禎在《天隱子》中將神仙分為五類:

人仙、地仙、天仙、水仙、神仙

3神仙的種類與品級清代的王建章在《仙術秘庫》中對神仙的品級加以歸納總結

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

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

這也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據此,他又進一步地對神仙品級做了更細緻的劃分與定位

1鬼仙修士修行到死後,一絲精靈不滅,寄託一物長存

被稱之為陰神、鬼神、清靈之鬼、屍解仙,是五仙仙品中之下乘

只有投胎奪舍,重新修煉,才能成為得天仙道果

2人仙修士修行修到卻病延年、無災無患、壽登遐齡

但不悟大道,壽有盡時,無長生不老之果,是五仙仙品中之中下乘

3神仙修士因厭居塵世,用功不已,待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煉盡元神之陰滓,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神仙悟得大道,登上大羅天,解脫無累,隨時隨地可以散聚元神

天上人間,任意寄居

神通廣大,又被稱為大羅神仙。是五仙仙品中之上乘

4天仙神仙願供天庭驅馳,授天書,為無上天仙道果

歡迎訂閱我的頻道,支持的朋友可以給予LIKE,歡迎於YT頻道留言討論。

謝謝大家的支持。

更多Angela.L娃娃的視頻可點此前往觀看。

用聽的: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