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H.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關於網路自由、網路主權和航行自由的思考

T.H.
·
·

這份簡報的標題看起來無關痛癢,但實際上任何透過網路進行的社會經濟活動,小至私訊傳送、電子郵件寄發、線上語音視訊會議、串流媒體收視、跨境拍賣、申請官方旅行證件、訂閱海外旅遊服務等,一直到企業端的電子報關、跨境金融交易、總公司海外公司資料傳輸等,乃至於追查電子犯罪,確保連外網路順暢、確認域名伺服器解析正常、外館提供國民的電子服務系統等,都和「網路自由」的概念息息相關。

很不幸的是在網路誕生的數十年後,網路的各種「壁壘」在技術發展和各國政府關注之下,受到「國界」和各種「邊界」影響的層面越益明顯。居住在東亞、南亞、西亞的網路使用者或許感受點都不太相同,但網路越來越「不自由」,是很多從1990年代中期網路商業化後所有使用者的共同體驗。

對「個人」而言,天天要傷腦筋的例如:連網品質不佳,浪費工作等待時間層面更深一點如必須大幅重新「申請」只屬於特定網路生態內的各種網路服務帳號,融入其網路生態系,以方便個人在當地生活和工作。或是被迫購買安全和加密相關的網路服務,以維繫和原本網路生態圈內的人「交流」。還有如惱人的跨境網路詐騙,有些甚至還到了犯罪等級,如電腦遭受勒索,要求使用加密貨幣付贖金等。比較極端的也有網路連線常態性的遭受重置,習慣拜訪的網站不能訪問,區域斷網或是大規模網路流量管制等。瀏覽網路的方便度雖然提高非常之多,但各種樣態的不便也越來越複雜。

台灣身處於兩大網路生態(美、中)的競爭區,再加上又屬於北亞和東南亞幾個具有實質市場支配力的一級「網路戰區」,網路服務受到各種輸出國的影響不能說不小。但類似具有「區域觀」的話題卻通常只纏繞在資金和網路團隊的區域市場化,連「管理系統」的區域化都很少討論,更何況是更上層次的市場自由度、網路自由度,以及到大規模網路管制,甚至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陌生「網路主權」和攸關台灣下一步發展的 #CPTPP 等課題。

這份簡報內提到了:

  • 亞印太的人口基數
  • 原生的行動網路族群和超高普及率
  • 新聞自由度
  • 台灣有什麼是 №1 好說嘴
  • OSI 七層模型
  • TCP/IP 四層模型
  • NIRs (National Registries) 的結構
  • APNIC 的結構
  • Botnet 在亞印太的「猖狂」
  • 網路主權 (cyber sovereignty) 模型
  • 網路主權的傳統技術實現作法
  • TCP/IP 模型對上網路主權模型
  • 兩種大模型進行對抗和透析的新興場域
  • 從安全視角看海纜
  • 從安全視角看海洋法(對網路的啟發和影響)
  • 塔林手冊 2.0
  • 從安全視角看 OECD 的數位安全和隱私
  • 從安全視角看歐盟隱私觀和 #GDPR 對「人格」的保護
  • 從自由視角看航行(南海島礁為例)
  • 對於第五度空間(網路)了解的投資現況
  • 網路、治理和管轄權 (jurisdiction)
  • 國界的變動
  • 治理模式的競爭
  • 世代的網路自由挑戰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不妨在 1/05 (Fri) 晚上 19:30 到台北市的 Cafe Philo 慕哲咖啡 B1 和另外三位傑出的朋友共同交流(自由入場)。我想這個主題影響非常之大,各方有理論和實務經驗者絕對不在少數,但大概比較缺乏公開交手的經驗。這場座談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簡報不一定用得上,座談當日會比較專注由「個人」和「人格」的角度來想網路自由、網路主權,然後借用發展已久的「海洋法」概念,想想維護「航行自由」和「網路自由」有何互相借鑑之處。

簡報:https://www.slideshare.net/schee/ss-85638716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