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D週報 - 蒙上陰影的紅豆:NFT藍籌「Azuki」的共識危機始末,以及地板價回升原因
這週整個加密貨幣圈都籠罩在幣價暴跌的低迷情緒,以及目睹Luna與UST從天堂跌落地獄的歷史事件之中。不過因為我認為後續還會有許多曲折轉變,所以打算先來寫另外一個也是大新聞,並且已經差不多落幕的事件:Azuki創辦人自爆過去創辦的三個項目被質疑是Rug Pull,以及分析目前地板價回升,是社群買單還是換手完成?
Azuki是什麼?
Azuki,紅豆的日文,是一個在2022年一月才發行的PFP(Profile Picture 頭像)NFT項目,在短短的時間內(即便以加密圈的標準)就成為一個藍籌項目(藍籌通常指最頂尖的股票、公司等,在NFT界被用來指最頂尖的項目,不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定標準),與CryptoPunks、BAYC、Clone X等頂級NFT並列。
耳目一新的美術風格
有別於過去知名NFT項目流行的像素風(CryptoPunks、Meebits)或美式風格(BAYC、Doodles),Azuki的「日系動漫風格」很快就從中脫穎而出,精緻的畫風和細節的呈現,結合Azuki主打的願景:「勇於推陳出新,不懼挑戰現況,無畏暢所欲言。我們會成為web3文化的領潮人。」成功建立自己在NFT圈中的定位,吸引到許多大佬的注意也建立了死忠的粉絲社群。
勇於創新與嘗試
除了美術風格,Azuki最具開創性的一項作法是開發了新的NFT智能合約鑄造協定「ERC-721a」。過去的NFT項目大都建置在「以太坊」上,並使用一個叫做「ERC-721」的標準來進行鑄造(Mint)。眾所周知以太坊以它昂貴的手續費(Gas fee)著稱,區塊鏈的特性是「任何」的交互/交易上鏈都需要手續費,而Azuki所開發的ERC-721a標準,能夠讓鑄造者在Mint多個NFT的時候,也只需付一次手續費,進而大幅降低支出的費用。
當Azuki在一月發售取得亮麗的成績之後,緊接著在二月又發佈了新的計畫,將旗下編號#40號的NFT「Bobu」這個角色碎片化,分散成5萬個代幣(第一波2萬)。擁有碎片是一種加入Azuki去中心化IP治理實驗的門票,不代表擁有Bobu NFT的本身,僅代表擁有Bobu治理權的一部分。
在四月份Azuki又公布了參與Space X 與NASA的Crew-4 任務,將被裝在冷錢包中一起被送上國際太空站,Bobu 將成為第一個前往外太空的 NFT 項目。雖然這項計畫後來似乎被延後進行或取消了,但仍然為Azuki賺了一波勇於創新的形象宣傳。
那麼看起來未來一片光明的Azuki為什麼會突然爆發危機呢?
創辦人自爆過去疑似Rug Pull歷史
在5/10,Azuki的創辦人ZAGABOND發表了一篇文章《A Builder’s Journey》,在文章裡講述了Azuki從自己過去的創辦項目中吸取了養分,並一一細數了三個他過去創辦的NFT項目和從中學到的經驗,包括「CryptoPhunks」、「Tendies」和「CryptoZunks」。
其中CryptoPhunks是CryptoPunks的仿盤,只是把原版朝右看的臉轉成朝左。Tendies不小心畫得像便便(他自己說的),結果只被mint了15%。CryptoZunks依舊是向CryptoPhunks致敬的作品,加上暴牙,然後自稱因為以太坊Gas Fee太高一樣只被mint了15%而被放棄。
三個項目從生到死加起來的時間不到一年。
文章一出,整個Azuki社群乃至NFT界立刻就炸鍋了,雖然ZAGABOND以非常正面的說法來講述過去這三個被拋棄的NFT項目,但是許多人立刻指出他的行為就是Rug Pull無誤,而且一年內三個。於是Azuki很快就遭到社群拋售,地板價迅速暴跌50%,從20ETH左右跌到了10ETH。
Rug Pull(抽地毯)是NFT界裡常見的一種詐騙形式。項目方在鑄造前會建置一切該有的東西,從精美網站、社群平台帳號、社群內的熱絡互動、項目未來Roadmap等等,盡量營造項目方的認真經營態度以及對未來的長遠規劃,但是等到mint結束,項目方拿了錢之後就從此消失無蹤,甚至連網站和所有的社群平台帳號都會被刪除地一乾二淨。買下此NFT的人,就像花錢買了一張jpg圖檔。
最近還有一種Soft Rug Pull(軟性抽地毯),項目mint結束後,雖然團隊仍在,但是對於後續的經營和發展非常消極,任憑社群溫柔敦促或怒火燎原都沒有進展,有禮貌的Rug Pull。
地板價回升,是社群買單還是換手完成?
經過幾天的市場自由交易,目前(5/13)Azuki的地板價已經回升到了15.7ETH左右。從數據看得出來從5月10日ZAGABOND的文章出來後,社群內的拋售潮讓交易量暴增。
但是有人賣,就表示有人買。隨著道歉文的發佈和社群的恐慌拋售漸漸恢復為理性討論,從數據看得出來陸續有買量進場,讓地板價從10ETH緩步回升。
那麼究竟這一波買潮主要是拋售者認錯買回,還是其他有人逢低接手呢?我們繼續看數據:
從上圖看得出來,Azuki的總持有者略為下降,但其實不算是大變化,真正有較大變化的是中間紫色線代表的Whales地址數下降(約260→240),也就是有許多「持有Azuki的大戶」將手上的Azuki拋售掉了。黃線所代表的「持有Azuki也持有其他藍籌者」的地址數也是類似的狀況(約2120→1910)。不過有趣的是拋售數量其實都不大,而且這兩條線都從5月13日開始有回升的現象。
我們再看一張圖:
「持有Azuki的時間在24小時以內」的地址的數量(藍綠色)在5月10日開始上升,表示有新地址趁原持有者拋售時買入進場,這個趨勢在5月11日達到高峰後再次回落,而且這些地址並沒有賣掉,因此讓「1-7D」紫色線(持有1~7天的地址數)持續上升。表示這兩天有一批新的Azuki買家入場並持有。
綜合上面的數據,回答標題的問題「地板價回升,是社群買單還是換手完成?」,一開始兩天的確有部分恐慌情緒造成的換手完成,但隨著共識逐漸回穩,社群似乎也開始逐漸買單團隊的處理並陸續回流。
一些想法
小結一下對Azuki事件的想法,其實我一直分裂成兩種角色在思考這個事件:經營者和參與者。
從經營者的角度看:持續學習的連續創業家?
一個NFT項目從發想、組建團隊、開發建置,再到宣傳、銷售、社群經營、合作、發展…等,其實已經包含了一間新創公司從無到有的過程,只是所有階段的進行速度是過去的五倍甚至十倍以上,我們可以把它想成是一間新創公司用十倍速在運行。
一間新創公司存活的機率很低,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每天有成百上千個新專案出現,激烈的競爭造成極低的存活率,有的專案可能在開發階段就被棄置了,有的可能因為銷售狀況不理想而無法繼續,有的銷售過關可是團隊出現問題導致經營乏力,成為一個雞肋專案然後漸漸被放棄。
如果一個創辦人能夠從過去的失敗中快速學習經驗,不斷「迭代」自己的創業能力,讓下一次的創業更有機會成功,只要不是存心詐騙、吸金,而是抱著探索、好奇、解決問題這樣的心態就好。既然「連續創業家」在Web2.0的時代可以作為一種稱讚式的title,進入Web3.0也是一樣的。
不管這一次ZAGABOND主動揭露這些資訊背後的原因真相為何(有謠傳是被威脅所以選擇先自爆),也不管現在ZAGABOND道歉並提出處理的方式是否有效,這些動作在觀感上都已經屬於是被迫進行的動作,誠信度已經永久受損了。Lessons Learned是在決定要放棄專案的當下,應該要更完整、公開地說明處置的方式。
從參與者的角度看:我買到的是NFT還是jpg?
不管公司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對「花錢消費的參與者」來說都是一種損失,尤其是NFT項目。絕大部分的參與者並不是花錢購買「NFT token」本身,而是這個token所連結的「共識」,這個共識可能是喜愛藝術家的創作、可能是持有者後續可以享有的賦能、專屬的社群網絡…等等,一旦NFT被團隊放棄,代表它的社群共識和其他賦能價值都會歸零,那就真的是「買到jpg」。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當ZAGABOND的推文一發出,社群內開始聞到恐慌的味道後,地板會立刻往下砸。因為不管過去項目多成功,一旦出現這種等級的醜聞,一定會大大影響社群對未來的共識,而共識就是價值所在。
不過隨著地板價回穩上升,心中「信仰」夠穩的持有者也挺過了這次的FUD(Fear, Uncertainty, Doubt 恐懼、不確定、懷疑)拋售潮。本來想進場但因為價格高昂只能持續觀望的人,也等於等到一次千載難逢撿到便宜藍籌的機會。一切都是「社群的共識」決定的,也證明Azuki社群能量依舊強大。
以上就是本週的「區塊D週報」啦,你也好奇未來Azuki的命運嗎?快前往「區塊D週報」訂閱區留下Email訂閱,每週收到區塊鏈世界最值得關注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