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lle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印籠|江戶男兒的腰間時尚

Allee
·
·

在知名時代劇「水戶黃門」中,微服出巡的水戶藩藩主總是在路見不平,令部屬拔刀相助後,再出示標記有三枚葵葉的德川家紋印籠表明身分,讓為非作歹的惡霸們只能束手就擒。

右邊隨侍所出示的,就是有德川家徽的印籠

這個小巧、可愛又精緻的東西--印籠(いんろう),約於十六世紀開始風行於日本,成為男性外出時用來盛裝隨身小物的用具。由於和服沒有口袋,印籠可以讓男性們攜帶印章、草藥以及丸藥,對於需要遠行的商人、武士等,可以隨身攜帶藥品,在旅途及戰場上非常實用。

除了實用,印籠也是表現身份的物品之一。加上江戶時代工藝工藝高速發展,印籠不僅越發小巧,其上也多了蒔繪、螺鈿、堆朱、雕金等裝飾技巧。連同配戴時所需的根付(ねつけ)、緒締(おじめ),成為當時男性服飾的時尚重點。男仕之間,更興起了賞玩印籠的風潮。

印籠配戴示意圖

印籠高度不過十公分左右,卻可以分作數層打開,分別置入不同的小物品。它的基底材質可以是很薄的皮革、木片、或是紙片,再利用生漆增加它的硬度以及耐用度。每一層印籠間,以彩繩接續。印籠的上端串接緒締,用以調節彩繩的長度,讓印籠得以開閤;最上端綁上根付,卡住腰帶,便在配戴時不會落下。

現今所見印籠多為漆器,多數漆器工藝的技法也可以運用於印籠上。最常見的,莫過於蒔繪及螺鈿細工兩種技巧。

蒔繪工藝在日本歷史悠久,早於奈良時代(710~794)的正倉院收藏中,便看到了使用蒔繪的裝飾手法。蒔繪是利用生漆的黏性,將金屬色粉黏在器物的表面後,再進行固化、研磨等步驟,讓金屬色粉與器物牢固接合,形成圖樣的工藝技巧。透過在器物不同區域重覆進行塗漆、上色粉、固化、研磨等步驟,分區完成器物表面的裝飾。

〈桃鳩蒔繪印籠〉,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桃鳩蒔繪印籠〉打開的樣子,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螺鈿細工,則是另一種裝飾技巧,常與蒔繪同時應用於漆器上。相較於金屬色粉,螺鈿所有的藍紫色調貝殼光澤,呈現出如同寶石般的華麗質感,讓觀者的目光不由得被它所吸引。依據裝飾的厚度,可以細分為「薄貝」與「厚貝」兩種。厚貝是以切割、研磨珠貝的貝殼,達到工匠所需的厚度,再於器物表面進行鑲嵌。

「薄貝」需要先利用「煮貝法」,從貝的成長層中剝離出珍珠層。煮貝法雖然不能獲得大塊的貝片,但可以剝離出反射藍、紅、綠等單色光的貝片,以利工匠們選取所需的顏色來製作紋樣。據文獻所記,中國明代的薄貝螺鈿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甚至吸引日本琉球工匠前來學習,是工藝軟實力之一。

〈富士見西行蒔繪螺鈿印籠〉,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不僅是蒔繪及螺鈿細工,其他在漆器上常見的堆朱、堆黑、梨地等工藝技術,也應用於印籠的裝飾上。除了漆器,也有以象牙、龜甲、瓷器或是玻璃等材質,呈現出更加色彩繽紛的風格。印籠由實用品演變為時尚裝飾品,至今日又成為凝聚工藝技術、讓人賞玩的工藝美術品。由這些生活所使用的小物品間,不僅呈現出當時工藝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是江戶時人衣裝搭配的品味展現。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