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2—一部有功有过的科幻史诗
rating:8.2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这句贯彻着原著整部系列的金句放在电影的创作历程同样适用。 无论是《沙丘》还是《银翼杀手》,都毫无例外是烫手山芋,维伦纽瓦敢为人先地接受和尝试,这是他身上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很明显,维伦纽瓦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套叙述完整的名著系列是不能和导演个人风格量化的。
维伦纽瓦本身就是一个不受约束、风格独特的导演。举两个例子,维伦纽瓦的早期三部长篇之一,2009年的《理工学院》本身讲述的是蒙特利尔理工学院屠杀案,但维伦纽瓦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杀戮上,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只用了全半部分刻画杀戮的残酷,后半段用闪回的手段把整个事件对几个角色人生的改变与影响自然的呈现在观众眼前,以另外一种眼光审视屠杀的本质;另一个是维伦纽瓦的成名作《焦土之城》,以子女缓慢的视角不断填充母亲的经历, 削弱亲身体验感以增加不可言传的残酷,这些对他后来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样作为衍生作品,《银翼杀手2049》和《沙丘》有着截然的不同。得益于雷德利斯科特在《银翼杀手》中大量的留白以及制作组拉长时间线的高瞻远瞩,《银翼杀手》未给2049留下任何制作压力,维伦纽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一次肆无忌惮地爆发出来,这才有了2049在口碑上的大获成功,在我心中,2049一直是维伦纽瓦生涯之巅峰。不同于银翼杀手这种需要大量填充的空壳概念,沙丘的世界中弗兰克赫伯特堆满了复杂的世界观、漫长的故事、完整的设定、奇特的视角,时间跨度漫长,拍摄难度尤其困难,影史上多位名导尝试改编却遭失败,这无形中给了维伦纽瓦巨大的压力。对比大卫林奇的和剧版的《沙丘》,维伦纽瓦版本的沙丘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相比其他几个版本维伦纽瓦已经在尽可能地还原原著了。
即便如此,维伦纽瓦同样未跳出大卫林奇版本的《沙丘》的问题。第一部可能还好,第二部强行将影片个人风格化,为此不惜删改名著的大量情节的做法就藏不住了。如过分简化保罗救世主之身份根源、为了保住斯第尔格不惜推翻原著设定(不得不说斯第尔格在电影中塑造的形象跟个魔怔人似的,原著中可是个精英善战的勇士啊)、莫名其妙多出原子弹、简化决战过程、结尾突兀的星球大战,搞得电影党看不懂、不理解,原著党不买账,把自己推向一个尴尬的地位。最令人诟病的可能是对时空的篡改了,原著中保罗复仇几年的过程在片中大量缩减,因为维伦纽瓦一贯的慢节奏,给人一种20分钟就能讲完故事,故意拖到两个小时多的感觉。果然,维伦纽瓦即使是在大IP面前仍然不能放下名导的身段啊。同理,《降临》我也不是很喜欢。
当然,槽归吐槽,优秀的地方不容否定。如果说上一步只是初露头角、作为铺垫的话,这一部就是正片。此时维伦纽瓦纽终于借助影像把原著中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故事等重现了出来,工业、视与听觉效果、维式学达到了顶尖,各种令人震惊的场景看得应接不暇,达到了一种叹为观止的境界,作者本人看了估计都会为之震撼吧。除开工业体验,影片结合现代世界对原著中宗教、古典元素的重塑相当精彩,像是一场古典式的悲剧命运,却注入的现代的体验(话说这不是《沙丘救世主》的故事吗?)。统治者用预言蒙蔽世人,群众由于无知和谋生狂热崇拜,把世界推向一个无知的深渊。人类命运的无力感,对当下的世界是否有几分影射呢?讽刺是,保罗言行不一却顺利地奇迹般完成了这战争,不知这一表述作何立意。
总而言之,沙丘之类的科幻史诗题材作品看一部少一部,也不做太多要求了,有的看就行。其实对比雷埋的最大的《沙丘3》,我更期待《夜行之子》和《与拉玛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