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切爾諾貝利(六)
疫情剛起來的「五.四」青年節,一個人們都快忘了的節日。
那一天,中國一個年輕人受眾群體較多的視頻網站,俗稱B站,發佈了一條視頻演講,題目是《後浪》。這條視頻的確被一眾居家人群刷屏了,一天內就有600多萬觀看記錄,成了那個節日的爆款視頻。
大致內容: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是專門給你們準備的禮物。
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享用;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很多人從小你們就在探索自己的興趣........
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你們有幸遇見了這樣的時代.......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像我一樣,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贊美和鼓勵,向你們的大氣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年輕的身體,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青人。那麼,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文字秩序已實際視頻為準)
為什麼這個只看文字沒有大毛病的視頻,播出後會受到如此關注?視頻的目標群體大部分不買賬呢?
《人民日報》微博號轉發後,在下面評論排前的第一條:可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卻被綁在了一座座房子上,15年、20年、30年,不敢去做想做的事,不敢奢談曾經的理想,朝朝暮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獲點贊8.2萬,三天以內)
第二條:年青人話都說不出來,得用各種縮寫,唱歌得改歌詞,想創作都被緘默。年青人學會了在這樣的文化里自我閹割,奔湧?在你們划好的渠里苟且差不多。(獲點贊7.2萬,三天之內)
第三條:小破站出息了!(獲點贊6.6萬,三天之內)
第四條:能給後浪降一點房價、漲點工資不?後浪快乾了。(獲點贊5.4萬,三天之內)
第五條:這個時代的灰塵沒有落到英雄肩膀,也沒有覆蓋偉人身上,而是落到了我們每一個人頭頂。(獲點贊1.5萬,三天之內)
評論在起初的五個小時內,幾乎全部都是罵聲,兩天後,即如同其他的熱門話題一樣,開始兩極分化,反映了社會底層的嚴重撕裂,也不排除一部分是被洗腦的年輕人,一部分是拿錢說話的小粉紅。真正反映與現實割裂的是視頻中,滿屏的高級電子產品、昂貴的物件、海外旅遊、探險、賽車、跳傘,巴黎、南極........用10%的年輕人生活,激勵剩下的90%,並且教導他們應該如何生活。要傳達的意圖是:任你物質享樂、思想頹廢,關鍵要對當下贊美,滿足現狀,不要抱怨!引起最多質疑的是:如今的年青人有選擇的權利嗎?有說「不」的可能嗎?選擇消費取向、選擇娛樂取向就等同於有了選擇權嗎?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由於教育資源的匱乏,年青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與城市已不是幾條街的差距了,想要像以前,甚至追溯到唐.宋時期,靠「讀書改變命運」已成了奢望,網友戲稱:「我們是這片土地上的兩個物種......我們生活在平行空間裡。」
「五.四」青年節的同一天,另一個視頻更值得國內老、中、青三代都來關注,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發表了以古喻今的網絡演講,他曾經是駐華記者,此次美國高官用中文演講,歷史上也是首次。他回顧了101年前的中國,以及當時的推動歷史人物:胡適、張彭春、魯迅和當代繼承五四精神的普通公民。他在演講中問道:「五四」的最終遺產將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有中國人自己才能回答,五四運動屬於他們;「五四」運動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個世紀嗎?「五四」的核心思想會不會每次都被官方的審查抹掉?今天仍堅信這一主張的人會被稱為「不愛國」「親美者」「有顛覆性」嗎?每一句的發問都振聾發聵,並呼籲「少一些民族主義,多一些平民主義」,要在中國建立一個「民為重」的政府,而不是「打江山坐江山」。
其中的一段如下:
過去幾個月中,有許多人表現出道德和行動上的勇氣,都在追求一個世紀前的胡適、張春彭後幾代人的共同理想。他們中有政治人物、有人把生命獻給了信仰,也有遵循中國傳統的良心學者,很多是普通公民。許章潤、任志強、許志勇、伊力哈木、方方、20位拒絕上帝服從共產黨的天主教神父,以及去年數百萬為法治、法律統一而和平示威的香港市民,這些還只是少數。
演講中還提到了李文亮、方斌、陳秋實、李澤華、艾芬等在這次武漢疫情中秉承職責的醫生和公民記者,他們僅僅只是報道了真實發生的情況和說真話的普通公民。如今,他們或死亡、或失蹤、或被監禁、或被禁言。雖然他的中文還有些生硬,但從對中國歷史的瞭解程度到以關切平民為著重點的內容,比前面某一級演員用深沉的聲音演講空洞的內容,要親民太多,為中國人發聲,是出於他的熱愛與關切。
我的先生以一張我們在疫情初期帶上戴上N95口罩、眼鏡、手套、雨衣出門去超市的照片發了朋友圈,並附上話語:五四青年節,僅以此圖,紀念2020新冠肺炎,願世間不再遭受如此的苦難!他看了這個《後浪》的視頻,在下面評論道:後浪,都是滄海一栗。
真正的「後浪」在香港。黃之鋒等帶領的香港眾志幾個九零後的年輕人,一直在運動的前鋒持續抗爭。特別讓人感動的是他們中的被譽為「香港民主女神」代表的周庭,她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也會說一點韓語,會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喜好,她就像你的鄰家女孩。周庭在日韓兩國的關注度很高,看過她自己的自媒體,自拍一天的工作出行,一個說話溫潤、笑語嫣然的女生,與她被捕時的冷靜是一个明顯的對比。一大早就要接受三家日本媒體的採訪,有禮有節,發揮著她一貫的思路敏捷。然後她會去到工作室,和黃之鋒、羅冠聰一起出現在鏡頭裡,一群才華橫溢、充滿政治智慧的年輕人,通過網絡接受訪問、與全世界關注香港問題的人互動,真的是一幅值得紀念的畫像,看著讓人感動、心疼。
香港進行「反送中」近一年以來,更多不知名的,數以千计的年青人因抗爭被捕、被失蹤、被關押,在警察執法不斷升級的狀況下,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仍走上街頭,無畏暴力,為了維護香港的基本人權和《中英聯合聲明》一國兩制條約,為了真民主、真普選而抗爭,不願意在沒有言論自由,被裹挾發聲的下沈空間中生活。一位佩戴學生記者證,身穿記者背心的13歲學生記者也在香港街頭被捕,小記者有理有據地向警察出示了證件和說明身份,但仍被帶走。五個小時後出警局,接受記者採訪,被感動的是孩子的媽媽說:「這是香港的特殊時期,千年難得一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成長階段,學習如何面對大場面」。孩子也說明了自己的願望,當天正是母親節,記者問他出來後最想對家人說的話是什麼?孩子哽咽半天說:「母親節快樂,對不起!」,這就是香港的「後浪」,這才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去年反送中運動開始於6月,這個夏初的日子,會被記入史冊。我很多次想要買機票去香港,去親身經歷這樣的時刻,去看看那裡的年青人,哪怕只有一次,只有一張合影,只有一聲吶喊,或者只是為他們鼓掌,給他們送水......就想融入其中一次!即使那一次被辣椒水噴到,那一次被水炮車澆過,那一次被催淚彈嗆到......我只想經歷一次,和香港人一同在煙霧瀰漫的東方之珠發聲。但是,家人反對,集體反對,只能妥協。他們說若去的話我的行為對於家庭來說是自私的,抗爭有很多方式,身體力行,口誅筆伐、默默祈禱都可以是「撐香港」的方式。妥協後的我每天都為香港祈禱,為那裡的年輕人禱告,每一天,早晨、夜晚......
1989年,也是六月夏初,那個廣場上發生的事 ,讓正欣欣向榮的政治改革嘎然而止。從北京傳來學生在天安門的各種信息,我所在的城市,大學生們也聚集到了城市的中心廣場,他們在那裡靜坐,反而廣場外的人們紛紛聲援學生,在喊口號,拉扯各種標語。那時的我還在懵懂青春期,被這氛圍感染,並不知道學生聚集的目的和運動的真正訴求,只知道這是為了爭自由,而自由是可貴的,於是,也和同伴們走上街頭,夾雜在人群中。幾天後,有朋友跟我說,在香港《大公報》的頭版照片上有我和同伴在街頭的身影,我當時有點興奮,但是我們在大陸是看不到《大公報》的,只有少數人有海外關係,他們可以看到或聽到訊息,那時還是年紀小,沒有追問朋友是哪裡來的消息。現今的《大公報》早已成了香港的黨媒,至今,我仍沒有看到過這張報紙,這是年少時期的我參與到那場運動中的見證。無法站在香港街頭的我,拿起筆來用我的方式抗爭,向更多人傳播真相,告知矇昧中的國人,這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香港也有,他們就是因為不想看到所有的報紙頭版都是一樣的內容,不想未来遇到不公正时无法诉诸法律而只能前往信访办,不想自己的自由空間越來越狹窄,不想有一天也会因言获罪,香港的年青人,真正是華人的未來。
這一次的抗爭一定不會因為中央政府的高壓政策而嘎然而止,香港是中國民主抗爭的橋頭堡,是中共的「滑鐵盧」。像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梁天琦這樣的青年精英,他們的演講、他們的採訪報道、他們的文章、他們堅定的眼神,會使某些自認為高高在上的人內心害怕,已經到了夜不能寐、喪心病狂的時候,因為更多的「後浪」在覺醒。隨著疫情的延燒,嚴格的防控手段讓這一代年輕人切身地感受到了鐵拳的傷害,一些小粉紅也漸漸覺醒,他們開始回轉,追求自由是天性,任何人沒有權力扼殺天性。
「誰要是想阻擋人類的天性,那可得好好那點本領出來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對不可,那只怕是不但枉費心機,到頭來還要弄得頭破血流」。———喬萬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