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映像:臺灣前輩攝影名家典藏精選展

風翔萬里
·
·
IPFS
·
時代映像:臺灣前輩攝影名家典藏精選展簡介

前言

2021的初春台中的國家美術館有三檔精彩的展覽同時展出,吸引我為了特意前往台中一遊,其中一檔是規模較小的《時代映像:臺灣前輩攝影名家典藏精選展》,也是台北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正式開幕前的暖場策展之作。

《時代映像:臺灣前輩攝影名家典藏精選展》主要聚焦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二十世紀中期以前的典藏品,特選出郎靜山、鄧南光、張才、李鳴鵰及鄭桑溪五位前輩攝影家、六十餘件精選作品展出。

郎靜山

郎靜山出身中國江蘇,自幼喜愛中國書畫,曾在上海時報任職攝影記者,是中國當時最早的專業攝影工作者之一。1931年,郎靜山在上海開設「靜山攝影室」,專門從事人像與廣告攝影;並與黃仲長、徐組蔭合組「三友影會」,將中國攝影作品送入國際沙龍,提昇中國攝影界的國際地位,並以攝影作品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

1949年郎靜山應美國新聞處之邀來台展覽後定居台灣,他的作品題材為山水地景、裸女肖像、靜物等。郎靜山的作品源自於中國江南出身、遭遇大時代政治動盪及個人的民族情感。他一生推崇中國傳統水墨的哲思與美學,發展出一套獨有的「集錦攝影」方法。

集錦攝影是透過暗房技巧,將多張照片局部拚貼成一張完整的照片,其精神在於運用攝影可以捕捉真實世界的科學特質,並以傳統繪畫方法奠基對景物的理想安排佈局。集錦攝影創造出了融合中國傳統繪畫及攝影技術影像實作的全新道路,意境悠長,是郎靜山必生心血結晶,也影響了台灣攝影對意境及美感呈現的追求。

華溪鹽井
郎靜山_春樹奇峰

鄧南光

鄧南光,(1907-1971),本名鄧騰煇,1908年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鄧的一生橫跨台灣日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光復時期,作品呈現台灣不同時代的生活。

1924年赴日求學,於高中時買下生平第一部柯達相機。1929年就讀日本法政大學並參加學校的「寫真俱樂部」開啟個人攝影生涯。

昭和時代初期的日本是新舊交雜、傳統與摩登文化並陳的年代,鄧在留日期間留下不少1920、1930年代日本的文化與時代場景,比如東京淺草老街的繁華熱鬧、千葉半島海岸風情、巧笑倩兮的日本女郎皆在他的鏡頭留下燦爛一刻,也奠定鄧南光的攝影風格及方向。

1935 年回台後,鄧南光創設「南光寫真機店」,開始拍攝「北埔鄉事」系列紀錄家鄉北埔生活野趣,此外也走訪北台灣各地民俗采風、都會街景及庶民生活等,以旅人視角為台灣都會的摩登現代化與傳統鄉村的樸拙景物留下珍貴影像。

淺草老街及摩登女郎

張才

張才1916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青年時期受兄長台灣新劇運動領袖張維賢影響,1934年赴赴日本研習攝影。學習期間受到德國「新即物主義」(Neue Sachlichkeit)啟發,發展出以客觀寫實立場對社會、人、事、物進行銳利描寫的攝影美學。

1936年於大稻埕創立「影心寫場」。1942-1946年張才三度往返於台灣與上海,以萊卡相機紀錄了當時二戰期間上海的貧富懸殊與都會風貌,捕捉中國社會局勢混亂動盪的決定性畫面,對當時上海的時代性格、社會、人物有最直接犀利的描述觀察,彌補了中國攝影史1940年代影像紀錄上的空白,同時也是珍貴且高藝術性的影像紀錄。

1948 年新生報在淡水沙崙舉辦攝影比賽,張才獲第一名,與同時期的鄧南光、李鳴鵰被合稱為「攝影三劍客」或「快門三劍客」。1950年代,張才隨台灣大學人類學教授進行田野調查拍攝原住民,同時因興趣拍攝台灣宗教慶典與酬神歌仔戲,以鏡頭捕捉蘭嶼原住民質樸性格與生活、台灣宗教慶典的熱鬧場面與戲臺下歌仔戲演員的生活心酸,為台灣紀實攝影先鋒。

張才主要活躍於1940-1950年代,代表作:「上海街頭」、「台灣庶民」以及「原住民」影像作品,反映了人文精神、社會意識與文化現象等多重面向,以敏銳洞察力表現出濃厚時代風味與社會脈動。

廟口歌仔戲
菜刀

李鳴鵰

李鳴鵰出生於桃園大溪,少年時期在叔叔廖良福經營的「大溪寫場」當學徒,15歲在台北「富士寫真館」半工半讀,吸收攝影知識,並學習一手修整玻璃底片的好手藝。

1940年代李鳴鵰曾赴大陸嶺南美術學塾研學習水彩畫,返台後在台北衡陽路開設中美行照相器材行,也開始使用Rolleiflex 雙眼相機,隨後迅速於台北照相材料界崛起。1950 年代,積極投入攝影會、講座、展覽及評審等工作。

李鳴雕在以田園水岸與庶民生活為題材的影像中,揉合精確構圖、唯美、光影與擺拍等沙龍攝影元素,細膩呈現出早期純樸社會的民風。

礦工
剃頭擔子

鄭桑溪

鄭桑溪出身基隆,在18歲時就開始攝影,風格主要為紀實的街景拍攝,並且拍攝地點大多在基隆與九份的街頭。1950-1960年代受西方攝影思潮影響,作品中時常反覆實驗、探索光影的創作軌跡。

鄭桑溪在拍攝時極為注意凸顯主題,照片構圖簡潔,作品追求報導寫實外也具有詩意,追求攝影中的真、善、美等特質,運用拍攝者「不在場的理念」,捕捉剎間的光彩。

鄭桑溪的作品取材廣泛,透過長年觀察捕捉家鄉景緻,將基隆霧氣氤氳的天氣、居民生活的樣態、傳統慶典活動、及港都產業轉型中的日常景象,全部搜羅進情感豐沛的影像作品之中,流露出對於家鄉的情感與關懷。

大船入港

在精彩的作品之外,展場同時播映由王耿瑜導演所執導拍攝的五部攝影家紀錄片,透過深入攝影家的生命故事與創作轉折,重溯他們投身攝影、逐步摸索並拓展影像語彙的歷程與軌跡,並藉此提供可以觀看、理解與感知他們影像的多樣線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