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爾本遇見我從沒吃過的越式煎餅Bánh xèo
越南料理對台灣人並不陌生,越南麵包(Bánh mi)、越南河粉(Pho)、越式春捲、涼拌米線(Bun Cha),常出現在夜市、巷口。但今天吃到了一個我在台灣從未吃過的——越式煎餅(Bánh xèo,也稱作Vietnamese crêpe),據說是中越的代表料理。
一開始看到菜單上的Vietnamese crêpe,腦中浮現了法式可麗餅的樣貌。上菜後,才知道金黃色的酥脆外皮,是由在來米粉(rice flavour)、水跟薑黃混合而成,裡面包覆的內餡則是豆芽、絞肉、蝦仁、綠豆仁、黑木耳炒熟,口味清淡。吃法是得先取一片萵苣生菜,放入薄荷葉,再將取部分煎餅夾入,蘸一些魚露,包起來一起吃,在33度的夏季相當爽口清涼。回家一查後才發現,Bahn是糕餅,Xeo則是指煎餅時發出的滋滋聲,光聽也能感受到嘖嘖作響。
越裔澳洲人哪兒來
從1975年北越共產黨軍隊佔領西貢之後,不少越南人陸陸續續以海路逃到澳洲,大多被稱為船民(boat people/refugees),在1970年代後期、1983-1984跟1980年代後期總共出現三次移民高峰,有不少越南移民藉由澳洲的家庭團聚計畫得以團聚。截至2019年中,越南第一代移民(出生在越南)就超過26萬,為澳洲第6大海外移民國,佔全國人口1%。經過50年的生根,至今已有第二代、三代出現。若以非英語的家中使用語言來排名,越南語排名第四。(僅次於普通話、阿拉伯語跟粵話)
而在越南移民之中,有36%的人選擇落腳墨爾本,以東南邊的Springvale、西區的Sunshine、Footscray,而鄰近墨爾本市中心的Richmond不少社會住宅興建之初便是為了照顧大量的越南移民,主街Victoria Street上舉目所見幾乎都是中越雙語的餐廳、店家與診所。而為讓移民的下一代能盡快融入澳洲社會,鄰近Richmond的兩所公立小學Abbotsford Primary School跟Richmond West Primary School從1980年代開辦中英雙語課程,也成為墨爾本少見的雙語學校元老。
被越南麵包橫掃的墨爾本
越南麵包這幾年在澳洲相當受歡迎,更是不少咖啡店、上班族的午餐首選,之前去Springvale的一家越南麵包店,排隊人龍長達數十公尺(然後我就放棄去了別家)。而根據IG 2016年提供的資料,最常hashtag 越南麵包(Bánh mi)的城市居然是墨爾本,可見這個城市的人到底有多愛吃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