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曰耳又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书评《伊斯兰在亚洲》

曰耳又
·
总结一下优点:1、涵盖的冷门国家较多,比如中亚等国(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2、伊斯兰女性的消费和政治参与角色都有涵盖;并不像其他的书一样只看政治参与。即便有些地方显得很突兀,但想要走遍世界难免走马观花。3、讲到了一些比较具有争议性的伊斯兰群体,比如尊崇“新”先知的Ahmadiyya派。4、点明了沙特政府如何赞助了近年来圣战不断的愤怒青年,由此引火上身。5、引用了当下最新、且有意思的学术论点

中文有句话 形容形散神不散的境界。而这本书很不幸形散神也散。作者努力揭示伊斯兰教义在亚洲的传播有着一定的规律 但并没有开篇指明这个规律所在 因此比起一本论述性的书 它个更像是一本教科书。作者在哈佛举行线上讲座的时候相对比较有说服力和动力 因为她知道观众能看到她分享的伊斯兰文物和伊斯兰建筑。但一旦涉及到思想方面的论战时 作者有点找不着北 或者不想挑明她认为的北在哪里。也难怪,天下只要不是在宗主国的穆斯林 基本都人人自危 作者虽然是意大利人 可能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是书名那么直接 比较需要身处全球学院外的的读者们意会。作者引用了荷兰人在殖民地爪哇修盖清真寺的典故说殖民者不三不四、不了解当地人的审美,盖成了个很丑的建筑物,因此成了笑柄。但现在离那时已经很久了,不少印尼穆斯林纷纷移民到了欧洲,在同样很丑的清真寺或者私人空间中做礼拜。而我觉得当下就算是所谓“本土”的穆斯林也不知道这个北在哪,所以出身欧洲的作者在顾及所有人的想法时也就很容易偏离她的核心发现。

作者在第四章放了一张她去新疆时拍的宣传画,其中是一些维族妇女唾弃黑色纱袍的景象 以及穿著黑色沙袍的痛苦的女性以及他们被监禁的男性家人。而于此相伴的文字与当下的时政无关,而是讲述二十世纪初现代化时亚洲国家对于这个事情的讨论。如果换一个国家搞这一套对比,她可能就被更多积极的读者批评了。

Chiara Formichi在新疆拍到的宣传画

但大陆现在很多知识分子都在学习某某的思想,可能来不及看到这样奇怪的内容。可以说,五四确实是当下共产执政少数民族(与其宗教方针)的一个起源,但这个时代背景也差了好几十年,期间维族知识分子的思想进化基本不在作者编书的考虑范围之内。如果作者认为当下的政策与二十世纪初的政策起源一样,她就应该说出来。但她只是放了一张当下的照片以及原先大陆乃至亚洲内外忧患时的思想状态出产的论证,搞得好像这几十年来亚洲都不得安宁似的。跳到第六章的一个小框中,她稍稍讲到了这方面的context-- 新疆的大小城镇贴满了对比现代女性和落后女性的宣传画,其中头巾是宣传画希望击中的靶子。然后一百多页以后也说到了现在亚洲许多穆斯林生活在被当局制裁的恐惧当中,其中英国在南亚时的殖民政策不无关系。至于维族在清末扮演的角色、以及军伐混战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妥协,就更没地方写了。这只是这本书诸多在历史和人类学之间跳跃产生的政治软肋的一个例子。

之前在意大利一个东方艺术博物馆中和朋友聊内容 她对于当前政权压迫藏族和维族产生的自由抗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维族离阿拉伯世界较远,精神文明思想的中心不能激发维族强大地反抗。而藏族离他们的精神文明发源地相对较近,也就是喜马拉雅南北,因此他们的族群虽然流亡了,但自由抗争和文化脉络像是接力赛一样源源不断、风风火火。尚且不说这其中对错,至少它是个理论。

而本书作者讲了半天好像就是最后一章东南亚穆斯林女性的中产身份与消费接轨全世界经济-- 这最具清晰论述。那这书是不是可以早点提出这样的想法?不。她偏要什么都往里放。最后才说到她目前觉得值得关注的新兴现象。也难怪,这是最没杀伤力的穆斯林群体。有杀伤力的(也就是政治、身份各方面正统的穆斯林学者)在英语学术界混出头也会在思想上模棱两可,不会主动自报思想家门。

好,这本书的暴雷结束了。我来总结一下优点:

1、涵盖的冷门国家较多,比如中亚等国(诸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

2、伊斯兰女性的消费和政治参与角色都有涵盖;并不像其他的书一样只看政治参与。即便有些地方显得很突兀,但想要走遍世界难免走马观花。

3、讲到了一些比较具有争议性的伊斯兰群体,比如尊崇“新”先知的Ahmadiyya派。

4、点明了沙特政府如何赞助了近年来圣战不断的愤怒青年(jihadi),由此引火上身。

5、引用了当下最新、且有意思的学术论点,即便她自己的论点显得单薄了很多。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