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Søren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一個失去存檔的人生--流亡海外日誌

Søren
·
·
簡略講一下流亡海外的感覺。

今日是2022年6月30日,算是已經渡過三年。自我離開香港那天計起,已經將近一年多。

先講一講簡要的經歷,我在運動中被捕,並且有幸在被起訴前離港,目前以法庭文件作定義的話我應該是被通緝人士。離港之後我第一站是去到台灣,之後發現台灣在政策上的限制並不適合流亡後便前往英國。

當中當然有很多細節,但是我不敢一一詳述,畢竟打出這篇文章已經是將自己置於極度危險之地,如果有認識本人的人很可能已經透過行文細節知道我的身份。但我希望大家將名字放在內心深處就可,如果尚念及半點情義就別將這個名字告知任何人,最好當作自己只是猜錯,或者當作自己不認識這個人就好。

有太多的話想講但又不太可能一股腦全部寫下來,亦有太多的事情想分享但亦不想將行文細節弄得太過不整,我算是個五分一的完美主義者,我不希望日後的自己再回望這篇文章的時候在想「這個人到底想表達什麼」,所以我今天只想單論一個最基本的話題,就是流亡的感受。

基本上被捕只有三大可能性,一是僥倖可以不被起訴,就此結案,或者是被起訴後勝訴,算是逃過一劫,這個可能性是最好的可能性而沒有之一;一是被起訴然後要坐牢,可以算是斷送一生前途;最後一個則是流亡。而我觀乎不少人的感覺就是認為流亡是一個好事,既不用坐牢,亦可以呼吸外國自由的空氣,不論那個是豪大大雞排的空氣、大笨鐘的空氣還是楓葉的空氣。但不論是任何一個選擇都均比留在香港好。不得不說要是我身處在香港,恐怕亦會抱持同一樣的想法。實際上卻是大大不同,這或許適用於一般移民,卻毫不適用於流亡。

我認為人類最重要的便是選擇。選擇權幾乎涵蓋我們所追求的一切,包括選擇打不打疫苗、選擇戴不戴口罩、選擇自己政府的首長,自由和民主可以說都是一種選擇權。移民是一種選擇,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聰明的選擇,畢竟即使不論政治因素香港都絕對並不宜居,至少對我而言我自成年以來就以移民為目標。但這並不代表流亡就達到了目標。因為流亡是缺少了選擇權。

當朋友結婚時,移民者可以回港參加婚禮;當家人病重時,移民者可以回港探望親人;甚或你突然懷念某種兒時的味道,只要你有錢都可以買張機票就可以回到香港。這一切一切都代表著移民者仍然保有「選擇權」。但流亡者的選擇權卻被剝奪。流亡者就只可以用signal祝福朋友百年好合,對於家人臥在病因病卧床就只好在google找一些什麼神秘古方或者醫生建議。

我並沒有坐過牢,但聽聞過不少人都說流亡很好啊,至少不用坐牢又可以在外國風流快活。顯然這些說法都較為短視,至少在我自己的情況我絕不認為流亡比坐牢好。坐牢總會有完的一天,除非你是黎智英。坐牢後當然亦要面對極多考驗,我們至少仍可以在香港,作為一個群體性生物,可以去見家人、朋友,我不是說坐牢是件好事,但至少相較於流亡,坐牢的人至少沒有失去人類最重要的 — — 可依靠的群體。流亡者仍未到最痛苦之處,但觀乎八九民運之後,有很多流亡海外的中國人都熱切希望回鄉探親或者送老人家最後一面,我深信香港都會迎來這樣的一天,卻看不到香港政府有中共的氣量 (畢竟在中共眼中八九的人大多都是愛國青年,還有體諒的空間),這些都需要時間作催化劑。當你一念及自己家中老人已經漸老,銀絲日增的時候,卻仍然要去工作(流亡者連養活自己都已經費盡全力)的時候,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僅僅只是開端,到你家中老人驗出有癌症,跟你說壽命僅餘三個月,你卻只能通過facetime去探望他,那個時候才是惡夢的開始。

到家中一老逝去,另一老孤身在香港,連自理都難的時候,就更加痛苦。到兩老都遠去,連白事都要托人去幫忙,自己無法披麻戴孝去見最後一面,又是另一種痛。

我知道總會有人說「那你回香港不就行了嗎?如果講到坐監那麼好!」,這個道理就如同自殺一樣,如果有一天上帝跟你講你明天就會死,你敢去現在就去跳樓自己了結餘生嗎?儘管待到明天也是一樣的結果,自己手動去做這件事和被動去做始終是差甚遠。就如安樂死一樣,去瑞士安樂死的人正是求死,卻要花費一大筆金錢讓人幫他按下按鈕,不自己找個風景好的山谷縱身而去,又是為了什麼?對於逃出生天的我來說,會覺得當初坐牢或許更好,但要我自己買機票回香港,則又是另一回事。

另一樣很重要的是「時機」,移民當然是好,因為至少可以選擇時機。在運動當中,很多參與在前線抗爭的大多都是年輕人,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年輕人並沒有太大的包袱,人到30歲就開始要考慮太多,需要考慮到家庭、房貸或者剛出生的小寶寶,你不敢在寶寶才剛滿月就去前線抗爭,因為你怕到你被捕時你妻子會擔心得產後抑鬱,你同樣亦都怕你的孩子在你那48小時的幽禁中沒人幫忙換尿片。而年輕人站在前線以武抗暴時,他們僅僅只是一個高中生或者是大學生,又或者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他們沒有如此大的負擔,更加沒有受到社會太大的洗禮而使他們「習慣」不公,他們只要面對不公之事就會迎頭痛擊,而不像久經社會洗禮的中年人般勢利。

而這與時機又有何關係?年輕人還在高中時被捕然後流亡,尚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情況,畢竟還未成年,去到外國仍然可以重回校園,而且各國對於政治庇護未成年者都是較為寬容,給予較多資源。當然安排的寄宿家庭是好是壞全看命數,我看過不少例子的寄宿家庭都頗差,留待那些身處其中者去詳談。而另一個較差的情況便是大學在讀生,一旦未畢業就流亡,相當於全部前途斷送。成年的他們受到政府的庇護當然有限,同時亦要面對僅有的高中學歷,找工作難不止,更是白費數年青春在香港讀了一個沒沙紙的半學位,除了一些住宿舍或者上莊的經驗外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而去外國再重返校園又可以嗎?這視乎家庭環境,對於我來說,找家好的英國大學全然不難,但是要面對英國的學費是全然不可能的,這相當於什麼?相當於我前十多年的學習是全然白費了,重返校園既不可能的,那到底這些年來我學習是為了什麼呢?獲取知識?這些東西在社會是半點價值都沒有。如果覺得有意義的人,可以請你去哈佛念大學之後最後的一個credit你不能完成然後沒有沙紙回家,這樣你可以接受嗎?

如果覺得以上的講法都讓你很難懂,我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跟你說明。

你有玩過勇者鬥惡龍嗎?試想像你就是那個勇者,當你從初始村落練級練了很久,終於找到一些同伴跟你一起去戰鬥,你辛辛苦苦賺的錢買到了一些不錯的裝備,你亦都經歷很大段找NPC對話、打好關係和做了一堆主線任務,你的遊戲歷程終於可以說上了正軌,但這一刻跟你講,你的存檔壞了。你的三十等級的勇者沒了,你的所有夥伴沒了,你本來在玩的勇者鬥惡龍7已經沒了,不過你可以選擇去玩畫質更好的勇者鬥惡龍11。這樣會更好嗎?這樣有更好嗎?你辛苦了那麼多年的努力,全然告終,你所有的夥伴只待在你回憶中,你的所有武器、裝備不能帶去新遊戲。或者有個好處,就是你會學到一些遊玩的技巧,你知道火系的怪物你最好用冰系的冰爆去打。但所有東西要你重新來過,你所有過去的一切都沒有了,更重要的是你的遊玩時間是有限的,你目前可以透過訓練過二十多年(並且是人生最好的青春和最佳的學習時間)的技巧去重新玩勇者鬥惡龍11。儘管你保有這些技巧,你還會想重新來一次再玩一次嗎?

流亡大概就是這樣,你可能會再遇到別的夥伴,但那個人不是你在勇者鬥惡龍7中一路拌嘴的基法,新的朋友不可能取代舊的朋友,他們只是新的朋友,就如同後母不可能取親生母親,或者後母待你更好,她可能更會煮飯,但顯然這並不是同一個人。卡繆能力值再高都不會是基法,人類不是這樣的生物,不是一個檔案可以在電腦copy&paste,更何況這根本並不是同一個檔案。

最令人沮喪的是,在你投入了那麼多時間的人生,你已經跟自己的青春和認識朋友的時機都錯過了。人認識朋友最黃金的時間或許就是中學或者大學,這些都已經跟你告別了。你最愛玩、夜夜笙歌的時光已經遠去了,你或許可以在signal的group中閑時出來講兩句,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仍然在這個圈子當中,他們或許一些人會來外國探望你,但不太可能十多個人一起組團來探望你,你當時跟他們玩的citadels今天還能兩個人玩嗎?實際上他們與死去沒什麼區別,你在群組裡聊天跟一個擁有他們回憶的chat bot是沒有太大分別。或許他們其中一兩個偶爾會復活去見你,但很快又會死去。總而言之,在實際意義上,流亡的人與死全家、全部朋友死去是沒有太大差異。

流亡大概最接近的狀態便是失去存檔了。這個詞代表著什麼,相信任何一個有打遊戲的人都明白,存檔失去了以後,我想還會繼續堅持玩的人應該有限吧,不過人生並不是一個可以讓你隨便不玩的遊戲,人生是一個不會顧及你是否有存檔的遊戲。人生就是時間,只會一路向前走而不會往回頭看任何 一眼的冷血怪物,而最有趣的是,這隻冷血怪物卻是由你所有過去的回憶所組成。人類正是由回憶所組成的生物,如果失憶的話流亡者不一定那麼痛苦,但人生就是那麼殘酷,由種種回憶構成獨特的自我,然後成為只會向未來奔去的子彈,絕不可能改變軌跡。

講完以上這些廢話,又要回到那個只望到未來的人生。我在這裡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他們不是那堆我在Ocamp中ice-breaking的大學好友,不是晚晚在宿舍中玩overwatch的毒撚,不是中學每天放學後玩boardgame的知己,他們僅是和我一樣,失去了部份或全部存檔而又寂寞的人罷了,我們在這裡裝作很熟絡,試圖在對方找出一點點舊存檔中的痕跡。

感謝你閱讀至此。

30/06/2022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