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豁出去的勇氣
我的小時候,大概是「卷」著長大的。現在回想起來,成長過程中似乎有一條看不見的主線,到了今天只要一想起來,還是覺得彷彿響徹耳邊:努力學習,考好大學,找好工作……
別看這短短幾個字,卻可以涵蓋好幾十年,尤其是到了「工作」這一部分。曾經我也乖乖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照著這條線努力活了好幾十年,但是仔細一想,咦不對呀,那麼第三步找好工作之後是什麼呢?好像這條故事線沒寫呀?
到了長大以後,在新加坡的那幾年,我曾經非常害怕要離開那里。疫情之後的那幾年,是香港動盪的幾年,而中國內地的疫情管控已經到了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歐美國家也各自都有難念的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加坡成了我在這大大世界裡面得以安身立命的小小庇護所。也正因為如此,一想到假如要離開新加坡,就覺得充滿了恐懼。尤其是作為外派人员,工作簽證需要與公司綁定,因此在工作上有任何的不滿,大概率都是做好了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吞的打算。
尤其是疫情前期需要quarantine 的那幾年,大部分的人進不來,城裡的人也出不去。關於上述看似理性的思考,就成了單獨存在在我腦中的一種「合理」,邏輯上來講,真的順理成章。當時貫徹的故事線是這樣的:因為要留在新加坡所以需要工作簽證,因為需要工作簽證所以必須留在當時的公司,直到找到更合適的工作。
所以上文提到的故事線仿佛就一直卡在了第三步,而停滯的根本原因大概是恐懼吧,因為未知,所以恐懼。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有如雲霄飛車一樣完全顛覆我的想象:我離開了公司,開了自己的公司,然後為了自己的事業遊曆各國,也認識了很多很多不走尋常路的人,有疫情期間遊遍世界的瀟灑女子(謝謝她邀請我參加這次的寫作計劃),有很多為local community創業的NGO創始人,有倡導urban argriculture的現代「農民」,有逐浪而居的衝浪者,有隱居深山的瑜伽大師……不勝枚舉。再後來,我決定因為一個機會而離開新加坡,充滿期待。
所以從事件層面來看,當時最害怕的事情的確發生了,但當我真正經歷它的時候,我的感受卻是充滿希望地望向海平面上升起的太陽,寬廣、宏大,有無限可能,同時充滿了溫暖,伴隨著萬丈光芒 。
所以這個第三步之後的路,就很自然地變寬了,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大概率就能把路走出來。如果能對當時的我說一些話,我可能會說「don't worry, just do it, it will be fine.」(不是廣告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