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der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倫勃朗(Rembrandt)和夏加爾(Chagall)的《燔祭以撒》

Anders
·
·
倫勃朗 (Rembrandt),《燔祭以撒》, 1635, 布上油畫, 193 x 132,5 cm,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
倫勃朗: 《燔祭以撒》

亞伯拉罕被突然從陰鬱的烏雲裡現身的天使所驚呆,他扔下手中刀。其左手殘暴地牢牢抓著兒子的面孔。兒子則裸著身子,雙臂被綁,兩腿蜷曲扭動,作著最後一次反抗的掙扎。

我們的眼睛首先被前景中以撒明亮的身子吸引,半裸的兒子被摁在樹樁上。同時,我們看到了在空中的刀。刀以垂直的方向刺向以撒,而刀和以撒的裸身形成對角線,形成二者碰撞的隱沒動勢。

以撒沒有掙扎,他的眼前一片漆黑, 就“像被拉去宰殺的羔羊”。 亞伯拉罕曬黑的手與兒子的皮膚形成鮮明對比,也與他自己因惶恐而變得蒼白的臉形成對比。他的左手擋住了兒子的面部,也許是不讓孩子哀嚎,也許是懼怕直視兒子的痛苦表情。也許他在想,上帝將看到兒子的燔祭而高興。

就在這時,天使來了,他的手抓住了父親的兇殘之手,而他的目光則停留在以撒身上。亞伯拉罕轉向天空,臉上帶著疑問,同時,鬆開了手中的凶器。

畫面中的不同元素加強了我們對故事的理解。前景中,柴堆上的木頭,筆觸寥寥,而細節的勾勒全在那把刀上。亞伯拉罕的身後是一片風景,我們的視線穿過山丘,一條小路將我們引向遠方。正如上帝所應許的,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會有未來。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 : 《燔祭以撒》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燔祭以撒》, 約1960, 布上油畫, 230 x 235 cm,法國尼斯馬克·夏加爾美術館

夏加爾的這幅畫不那麼暴力,也更具明晰的象徵性。於是我們看到,天使右邊的遠景裡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也是對‘‘耶穌降生’’和‘‘耶穌受難’’的追憶。前景的光線熾烈,如同即將被耗盡的,為上帝而犧牲的超凡人性,此時的亞伯拉罕正充滿感激和寬慰地迎接著天使的到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