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後鏡
「香港01」(香港傳媒)昨天大字標題地說,「柯文哲:你看香港死得多慘,台灣政府要明講預期死亡人數。」
我遂即上網搜尋台灣傳媒的報導,其實柯文哲說了很多,不止說香港死得很慘,還有說南韓。 「香港01」 ,作風半喉舌,特意指出此點,大概是派系不同,欲激起港人的一些悲憤。
麻木大概就是如此,「香港死得多慘」我並不否認,不過「香港的死」有很多原因,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柯文哲並未提及香港的死因,但我相信他有留意不同國家應對疫情的方法。隨著疫苗覆蓋率擴大,許多國家無法再承受防疫限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紛紛決定與病毒共存。然而「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有地方共存,也有有地方清零。
台灣很幸運,防守至今年4月才有Omicron XE的初期爆發,在此之前有足夠機會借鑑各地方的防疫經驗。 柯文哲說如果台灣打算開放,就要有心理準備會出現本土感染,台灣要思考多少宗本土感染是可以接受和應付呢? 不要重蹈香港的覆轍,香港戰略上是共存,戰術上是清零,彼此互相矛盾。
言下之意是防疫目標的取態要得到社會共識,行動要如一,切忌左搖右擺。
今日再看台灣新聞,疫情好像升溫,今日新增183宗本土確診個案,連續3日過百。病例分布12個縣市,以新北市佔最多的71宗,基隆市有39宗,桃園市22宗。其中基隆小食店群組多45人染疫,群組累計已有205宗病例。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接下來台灣疫情「肯定大爆發」,防疫策略必須快速應變。 他建議開設專責病房,將輕症和重症分流,亦要注意確診人數一增加時,被獲派到檢疫所或防疫旅館的輕症者,及密切接觸者會令配套措施爆滿。 副院長建議應考慮輕症患者及密切接觸者以一人一室方式的居家隔離。
一人一室的隔離,在隔離病毒傳播理論來說是有效,可是以香港的實戰情況來說,則是空談居多。一來香港寸金尺土, 很多家庭不是每人也擁有獨立房間, 而且Omicron傳播速度十分快, 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發現自己染疫時, 同時已傳播給同住家人。
情況如此類推,當家庭上有一個患者就會傳染三個同住家人,此四個人也有會傳給自己生活圈子中的12 個人,一層一層遞上。 社會上的患者一旦多過安排入住隔離設施的人手時,所有負面情況,社會情緒就會决提而出。
大约兩年前,南韓實行「K-防疫3T」 戰略,即是加強檢測,找出感染源,追蹤接觸者,通過將患者隔離來治療。 在Covid-19 傳播速率不快時,此種圍堵方案是可行,可作守龍門之效。
不過Omicron傳播速率太快,圍堵實屬與時間競賽。守龍門的人手很快會變得緊拙,繼而是醫療系統負荷升高,令整套「K-防疫3T」失去意義。
韓國先前的圍堵政策,社交人流管制令經濟損失龐大,至今超過四成的個體工商戶因營業額銳減,營運開支如租金,人工難以維持下, 令很多營運者決定關門停業。為了挽救經濟,去年十一月南韓決定 「與病毒共存」 。
與其早晚也要「與病毒共存」,很多南韓人也覺枉費圍堵疫情的功夫心力,付出的巨大經濟創傷更換來一場空及債。
這個不是香港問題,南韓問題,是任何地方套用「圍堵病毒」方案都會出現的狀況。情況尤如英國在全球疫情早段,多人感染,以至超市大排人龍,網上購買食物也要半個月才送貨,巴士司機病了,多條路線停駛,全城差不多陷於癱瘓。英國曾有此經歷,香港也有。
即是「條件」「規矩」而令「狀況」 衍生,跟地理位置完全無關。
圍堵病毒不是完全無效,只是在病毒的傳播速率不快時可運用,一旦病毒演變成Omicron,傳播速度快,致命性低,就可考慮改變策略。
說回柯文哲說的:「台灣政府要明講預期死亡人數。」 彷彿意指南韓圍堵失敗,淺水壩高當然可防可控,水猛過壩,水淹過頭甚至胸口時,台灣可接受多少人口傷亡甚至經濟損失呢?
如果南韓最後也是「與病毒共存」,游於洪水之中,那麼要預備生存於疫情洪流,必須令社會大眾「不要怕水」,像游泳班第一堂,一不小心吞了生水也不會致命,然而不怕水不代表藐視水,反是一種敬畏。
尊重水,了解水的特性,就知道怎樣不致溺水,及怎樣拯救遇溺者。 當然嚴重的遇溺個案需要送院治理,但常見的自溺是可為患者做些即時急救。
在疫情尚未大爆發前,專家們大可在釐定一個「輕症」的病徵準則,什麼為之淺水遇溺,可自救。例如發燒,喉嚨痛屬輕症,血氧過低,呼吸近乎窒息時才需送院,以民間智慧去決定輕症分流減低醫療壓力,不懂分辨徵狀的市民,可安排網絡醫生診症。
分流後就是自救,舒緩病狀的方法有很多,朋友在一跨國藥廠工作,疫情高峰時公司有多個同事受感染,但公司並没有被打亂陣腳。 在疫情的早期,公司已發給全體員工多盒家用快速檢測包,及有一份一星期西藥的「平安包」(paracetamol 500mg (退燒藥)lysozyme 30mg,(消腫藥) chlorpheniramine 4mg (傷風藥) )
據說,此藥方不論Covid 還是一般感冒也是如此處方。打了三針復必泰(BNT) 的朋友患有多年哮喘, 染疫後的第一天發燒,時而嘔心。 獨居的她即時服用公司的西藥,好了50% ,不致死在屋內。
香港政府在日內也會派發一個 「抗疫包」 給每個家庭,據悉包內有幾盒中藥蓮花清瘟丸,KF95 口罩,多盒家用快速測試器等。 有市民收到後大表興𡚒,亦有市民表示,他已感染過又康復了,一切也來得太遲。
「抗疫包」 我尚未收到,不過前天喉嚨痛,為免自己中招而不自知,就在家了個快速測試 (屋苑派發)結果是陰性。 我覺得疫情下,最大的公民責任是確定自己沒有感染,盡量不傳染其他人。
另一朋友一知道自己中招後,反鎖自己在房間,留下字條叫父母各自去做檢測,假若他們也是陽性,她就走出來。若然是陰性,她自已留在房內七日。
結果全家也是陽性,一家三口七天沒有出外,三人在家好好睡覺,好好吃藥,樂也融融。 全家感染的情況好像很壞,但最重要是讓市民知道,該如何處理,尤如火警發生時,大眾也知道不能使用升降機等。 朋友家中沒有抗疫包,就是靠定時吃的退燒藥舒緩病情。當然事前要準備一星期的食物及藥物在家。回首一星期的事,朋友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
2015 年,Bill Gates 在 TED 演說中提到:「未來幾十年內,若有任何能殺死成千萬人的東西,那很可能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非戰爭… 不是飛彈,而是微生物。」
恰巧2020 年初疫情開始席捲全球至今,他的準確預言令人不得不注意他在2022年的另一番話。
他說:「全球將迎來另一場大流行病,潛在的新大流行病可能源於與冠狀病毒不同的病原體。」
面對潛在的威脅,Bill Gates 呼籲各國政府立即投資,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會幫助世界更好地應對這類疾病,包括實現 RNA (mRNA) 技術在內的標準化平台,使其更快速地研發及生產疫苗,並為未來的疫情大流行預作準備。
不知未來如何,不過昨日之因,今日之果,今日之因,明日之果。 面對OmicronXE又好, 或是將來病毒又好,都要為明日做些準備,決定錯了什麼,就吸取經驗。
明天之後,還有明天。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