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FischKatz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Matters 9]薪水淺談—在德國,當教授可以多有錢?

FischKatze
·
·

(魚貓碎念:文化分享,但只是淺談。所有了解均來自公開資料,進行整理後,得出的結論嘿~)

說到薪水這件事,平常我還蠻不會去想「哪個職位可以有哪個等級的薪水」這樣,比較會想到薪水這件事大概只有像現在自己在找工作,難免會一定要關心一下自己可以申請的職缺,各公司開出、或可能開出的薪水和條件,各個工作比對一下,稍微知道行情避免被坑或是吃虧。然而,過去有時候讓老公一朋友C開車去大賣場買東西,偶爾就會聽到他提及教授的薪水很高,非常有錢之類的話,再加上我在這篇提到的,自己曾去過朋友Y豪華的家,她的老公是位教授,這讓我不免好奇,教授一職在德國到底可以賺多少錢,才能夠又是請吃飯(朋友C的教授)又是住豪宅的。當然,無關隱私探討,這篇只淺淺對台灣教職和德國教職進行初淺比較(公立大學/大專院校)。

這張是台灣公立大專教師薪資明細。

上圖資料來源:http://www.personnel.ntu.edu.tw/~persadm/table3/33001.pdf

從右往左看,可知從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每年的本薪和學術研究費。

再來看看德國的學術圈薪資。在德國,學術圈的薪資等級屬於W等級。而W級就三種:W1, W2和W3。W1代表青年教授(Juniorprofessur)W2約略可以對應到副教授等級,W3約略可以對應到教授(Professur)等級,但不是完全對應(W2 & W3 在德國是用研究型大學和技職大學來分,W2 是技職, W3是研究型大學。可是有些技職也會用W3等級聘教授)只是因為想稍微比較一下大概知道台灣德國差多少。而後兩者W2 & W3 統稱為Lebenszeitprofessur,意指終身職。

非常神秘的網站,德國各行各業各級薪資、稅務都可以查到(稅前)。不

資料來源:https://oeffentlicher-dienst.info/c/t/rechner/beamte/bund/a/2020?id=beamte-bund-2020&matrix=1

所以,這麼回推一下,再配合上圖W1那一欄 —— 登愣,青年教授真的有點藍瘦香菇啊。仔細一瞧,就會知道青年教授不僅不是終身職[是約聘職,三年期,期間要能夠通過一考試德語稱 zweite positive Evaluation 不然就得再重找工作(不過也要看有沒有開缺,據說機會渺茫) 而還得繼續約聘、拿最基本的薪水]而且薪水還不能調![註:表格歐元符號橫向的 0, 1, 2, 3 分別代表第零年,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那不能調薪的就放在第零年那格,可以調薪的第一年就領 1 那欄對應的薪水,到了第二年就領 2 那欄的薪水,然後到了第四年(又隔兩年後)就可以拿 3 那欄的薪水。]

重點是,稅收不少,30多趴絕對跑不掉。

然而,雖然青年教授薪水相比終身職教授薪水少了許多,可是能當上青年就教授本身就是一件超級不容易的事!要當上青年教授,除了要擁有一個德語稱Habilitation的資格考之外(證明有能力可以當教授)還要剛好學院有缺人。這個證明沒拿到前,只能一直當研究人員。而好不容易拿到後,其實也很看運氣有沒有適合的缺。(註:老公的同事M就是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拿到Habilitation,結果拿到證明了卻又沒開職缺所以只能一直等...)

除了青年教授職很辛苦外,終身職教授的稅前薪水,經小女掐指一算,好像也並沒有像C說得那麼誇張。

這裡忍不住將臺德兩地教授本金攤開來來計算一下(德國的薪水表格中,就只有稅前本薪的部分,簡單明瞭。而台灣因為學術研究費算是本金的一部分,故還是有算研究費的部分)得出的結果是:

德國教授&台灣教授的薪資比較

咦?德國教授年薪高達279萬,然後台灣教授年薪120萬?真的差這麼多嗎?其實不然,因為德國稅超超超級重,就連職場「小白」也可以被扣到將近 30% 的稅,那像這種職場大咖被扣到 40% 甚至是 50% 的稅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透過稅率,來幫薪水打個折。
以年薪279.96萬來說,若以40%的稅率去算,六折後就只剩167.976萬,其實跟臺灣教授年薪就沒差到兩倍那麼誇張了。而若以50% 得稅率去算,五折後只剩下139.98萬,又跟台灣教授的年薪更接近了!

那麼,為什麼德國教授們還是似乎普遍很有錢呢?原因是:專業

透過專業,教授們其實很常有機會額外接案,唸理工組的老公就提供了一個小道消息:如果是遇到政府或企業需要某種專業人士幫助的案子,尤其是透過政府發案約聘的,比如針對某條要修改的專利法,或是因為某某法條中牽涉到科研需要一些專業人士來說明、來當顧問時,這種案子因為會以超高時薪計算,加上車馬費、餐費還有各種雜費用都可以報銷,故一個案子算下來,就算只算時薪,一個月多賺個 1000 歐(甚至更高)入袋的案例其實不算少數。所以在自己領域做得越專精且人脈越廣的教授,就越有機會因為自己的專業而開源。

同理,在台灣也有很多教授接計畫、接案子,再加上年資,有些甚至因為專業後來自己開公司,所以也是超高薪一族。

只能說,開源方式百百種,能夠在茫茫人海中求生,各靠各的本事。

但有句話說得好:「現在的社會,人在江湖行走,專業人脈要有!」只能說,小女要去努力了~

🌸

感謝來到魚貓家,並且將文章閱讀到這裡的妳/你。
正因為有你們的閱讀,這篇文章才變得更有價值[深深一鞠躬]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