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HAI 人工智能报告
原发布于:https://zhcn.kevinhu.me/2021-hai-ai-report/
报告地址:https://aiindex.stanford.edu/report/
斯坦福的人工智能研究(Human-Cente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 2019 年由 John Etchemendy 和知名的华人教授李飞飞共同创立,旨在“为人工智能这一复杂新型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它的工作有促进人工智能学习的研究,教育,政策制定,研究人工智能如何为人带来福祉,提倡一切“以人为中心”,理解并预测人工智能会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并促进发展能够增强人类的人工智能,而不是取代人工。
参考:https://aiindex.stanford.edu/about/
HAI 研究的方向偏重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应用,对社会效益和人类的影响更加关注,对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话题,如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人工智能结果中的性别、种族歧视问题更加敏感。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已经开始对人类社会有了显著的影响。我们还无法完全预见它对我们社会改变的细节,但是可以肯定:它一定会对我们的社会做出显著的改变,但我们不能坐视它对我们的社会带来有害的变化。我们必须时刻观察它可能带来的新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是人工智能从业者,对该技术感兴趣的技术人,社会学研究者,或者是对人工智能对社会未来影响有兴趣的人,HAI 的博客和报告或许都能够帮到你。
HAI 每年都会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一份报告。2021 年的报告对去年一年的发展做出了观察和总结。总体上说,人工智能发展蓬勃,在论文、会议数量等指标上都继续呈指数级发展。人工智能专业所吸引的高等学校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也在持续增长。在几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都有突破性进展:如 openAI 的 GPT-3 自然语言模型生成高度可信的文字内容,谷歌大脑研究项目让人类首次通过机器学习高精度地预测蛋白质分子结构,等等。
完整的报告包含了更多细节,HAI 从中总结了九个值得关注的大趋势:
一,人工智能大量投入应用药品设计和发现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工智能在药品设计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医药,癌症,分子极药物研究”等方向在所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获得 2020 年中最高的投资,超过 138 亿美金,比 2019 多 4.5 倍以上。
二,就业继续向人工智能工业倾斜
2019 年中,有 65% 的北美的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毕业生转向工业界工作,相比 2010 年的 44.4% 有大量增幅。这一点可能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在从一个较学术的研究方向转向一个工业界应用方向。
三,人工智能能够生成各种内容
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生成大量内容:文字、音频、图像等等。人类在特定条件下已经很难辨别这些生成内容是否是生成的。
四,人工智能依然具有多样性的问题
少数族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依然很少。2019 年,45% 的博士毕业生是白人,相比 2.4% 的非裔和 3.2% 的西班牙裔。
五,中国论文数超越美国
这对中国是一个好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论文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而且在总引用量上也超过了美国。
六,超半数在美人工智能方向博士文凭研究者来自国外
更多的人从海外来美研究人工智能,美国依然在强有效地吸引人才。在 2019 年,北美的新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中有 64.3% 来自海外。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毕业后继续留美工作。
七,利用人工智能的监控技术在不断增强,运用也更广
利用人工智能的监控技术仍在不断增强,如图象归类技术,面部识别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等等都有大幅提高。
八,人工智能伦理依然没有很好的基准测试和共识
尽管有不少组织在人工智能伦理领域推出了多个量化或非量化测试,但整个领域依然没有同意共识的标准。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伦理仍没有很好衡量标准来测试社会中对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有多少影响了真正的技术开发。但是可以观察到的是,学术界和社会普遍比工业领域对伦理问题更加重视。
九,人工智能已经得到美国国会的注意
这一届的美国国会也已经愈发对人工智能更加重视。国会会议记录中提到人工智能的次数是上一届国会的三倍。
小结
从报告看来,人工智能在这几年的发展总趋势是不变的,而且可能会在未来多年保持,它会:
- 继续吸引更多的关注、研究、投资,和学习;
- 有更加强大的能力,对科技研究和社会应用上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 会进一步挑战我们对技术伦理的认识,挑战我们对新技术负面影响的应对和决策。
人工智能可能会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和以往的所有重要技术一样,它会给我们的社会和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变和转型。它会给我们观察、研究、和改变这个世界的新的视角和工具,影响人类科研、医疗、交通、教育、娱乐等方方面面,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体未来世界和人工智能会如何相处,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