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林奕含
(1)“房思琪”是林奕含吗?
尽管《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一部小说,尽管林奕含曾批评读者将红楼梦等同于曹雪芹的经历的行为【0】,但许多网友简单地将“房思琪”与林奕含的经历等同起来。
“房思琪”的经历与林奕含本人的经历不完全相同,而最大的差别在于年龄。房思琪在国一(即初中一年级)的教师节前被李国华侵犯,时年约十三岁;林奕含则在高二下学期十七岁时认识李国华【1】。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与林奕含“外在”经历更接近的是李国华补习班上被诱奸的女生饼干、晓奇等。饼干在高中辅导班上认识了李国华,对李国华怀有好感,并因此答应了李国华外出游玩的邀约,却被李国华侵犯。事后,饼干的男朋友抛弃了她,而饼干决定说服自己“爱上”李国华。晓奇也是在高中辅导班上认识的李国华,而她被李国华以“辅导”的名义诱骗到自己秘密的公寓中侵犯。最初,晓奇想自杀,但后来,晓奇说服自己“爱上”了李国华,甚至对李国华表示“老师,如果你是真的爱我,那就算了”并在李国华因找到了新受害者(房思琪)而抛弃自己后在李国华的门外哭诉“老师,我只爱你啊”。此后,晓奇自暴自弃,因挂科太多被学校开除。晓奇的父母斥责晓奇“乱伦”“伤害别人家庭”,晓奇却坚称自己与李国华是“真心相爱”。
饼干与晓奇的经历,与林奕含在社交媒体中透露的自身经历颇有符合之处(比如年龄,被诱奸前曾对“老师”怀有好感,因意识到“老师”又找了新的“女生”而受到精神刺激,退学,最初向父母宣称自己与“老师”是“真心相爱”而被父母指责等)。
相比于房思琪,饼干、晓奇和林奕含面临更复杂的处境。就林奕含而言,一方面,尽管林奕含认识陈国星(李国华原型)时已接近成年,可她与陈国星的年龄及身份差距仍使她相较于陈国星是弱势的一方;另一方面,十七岁的林奕含相比于房思琪不是那么“完美”的受害者。这种“不完美”使她更疑惑该怎么定位陈国星与自己的关系,也更可能遭受指责。
根据臺南地檢署报告,在心理咨询中,林奕含有时能比较坚定地表示自己是被“强迫”“诱奸”,有时又将自己与陈国星的关系描述成「就是一場戀愛」,「當時很願意滿足對方的慾望,好像是她的責任,同時有一種權力感,可以安慰高高在上的對方」【1】。
同样跟据臺南地檢署描述,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外。林奕含还曾写过一篇题为《初恋》的小说,
“除該書女主角之姓名亦為「房思琪」外,該書主要情節亦係以高中女學生為主角,描述與某補習班年長已婚之國文老師合意交往,嗣經其父母發現而嚴厲責罵並加以阻止,該女主角因而被迫斷離,並服藥自殺,其後亦經送至精神病院治療”。【1】。
此外,2014年,林奕含以ooutputt的网名发布过一篇以“[爆卦]同心补习班不伦”为题的帖子。在帖子中,林奕含写道:
“后来才发现,我之后有谁谁之后又谁,如果那个人告诉我,他只是玩玩,想打炮,我当然不会跟他在一起。......我們只看到愛情 卻忘記倫理 我們不知道 那個人追求的是頻率 數量 我們都才剛成年 當然他是故意的 好好的女生 ,有的就真的这样发疯了 我每打一个字都好痛苦 我也怕黑函 ,怕恐吓。但该害怕 ,该受制裁的是那个人 而不是我们,我不能再看到任何一个女生的一生就这样被毁了......鄉民可能要說 小三就是賤 但你能想像嗎? 大家崇拜的名師 走到妳面前 說他喜歡妳 想保護妳 決定愛妳一輩子 沒有人不會動搖"。
在评论区,一些网友为她加油鼓劲,但也有网友指责她不过是小三。
这段经历被林奕含化用在小说里。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郭晓奇自杀出院后在网上曝光诱奸她的老师李国华,却遭到网民的指责。
【0】游击文化2017年访谈
【1】 臺南地檢署偵辦陳O星妨害性自主等案件結案新聞稿_106.08.22
https://www.tnc.moj.gov.tw/297028/297162/297166/487707/
【2】3年前 林奕含PTT号召揪狼师 立委林俊宪公布帐号
https://www.chinatimes.com/cn/newspapers/20170527000351-260508?chdtv
(2):如何理解林奕含的精神疾病
这部分包含三个问题
问题1:林奕含患有什么精神疾病
网络媒体一般声称林奕含患有“抑郁症”,但据林奕含自述,她的精神医师多年来从未明確地告知她她属于哪一种“精神疾病”,只是隐约提起过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林奕含的“难以确诊”并不“特殊”,精神疾病患者常表现出不同疾病的各种症状,而非完全符合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精神病学界最新的看法已认为各种精神障碍会交叉渗透,而它们之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线【2】。“目前临床上对青少年精神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行为症状学指标,虽然在临床治疗实践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其评估太过于主观,缺乏客观的、有效的神经生物学指标,导致诊断的一致性较低,给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干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3】
问题2:林奕含有哪些症状
从林奕含的婚礼致辞来看,她的症状包括哭泣、性格变暴躁、自残,还包括幻觉、幻听、解离、没法识字。关于自己的”解离“,林奕含评论道:”所谓的解离呢,以前的人会叫它精神分裂,现在有一个比较优雅的名字叫作思觉失调”。可以推测,林奕含认为自己有思觉失调(大陆仍称其为”精神分裂“)倾向。
问题3: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虽然我们尚不明确许多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但是我们可以猜测精神疾病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因素有关。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式认为,患者的易感性(即易患抑郁症的倾向)被应激事件激活,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与基因、神经发育状况、成长经历等有关。双生子研究显示抑郁症的遗传度约为 37%,异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率为20%,同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率约为40%。家系研究显示抑郁症在家族中呈聚集现象,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4】。而双向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更高达80%【5】。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即接受陈国星补习之前,林奕含已因偏头疼、抑郁症状在台大医院精神科等地就诊。相比于遭遇不幸前心理状况健康的受害者,“诱奸”对林奕含造成的伤害可能尤其严重。
从这个角度看,“诱奸”事件是使林奕含抑郁加重的诱因,却不是林奕含患病的“唯一原因”。林奕含久病不愈以致最后自杀并非由于她个人主观地过分纠结于过去的不幸,而是有个人意志难以改变的生理原因。
【1】「醫生知道我很喜歡把東西往自己身上貼、知道我會很執著於這個標籤,因此多年來都沒有明確說我得了哪一種精神病,只是若有似無地提到重鬱症、Bipolar(躁鬱症)、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林奕含。其中“Bipolar”大陆一般译作“双相情感障碍”,“PTSD”大陆一般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
【2】 Michael Marshall:*The hidden links between mental disorders*,nature - news featur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922-8
【3】白语殷,冯敏妍,毕波. 青少年精神疾病的跨诊断临床分期:国际专家共识(2020版)解读[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22):1716-1720.
【4】Sullivan PF, Neale MC, Kendler KS.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on: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10): 1552-1562.
【5】《沈渔邨精神病学》
(3)未能取得的学位与被精神疾病修改的人生
相比于“诱奸”事件,林奕含因精神疾病受到的困扰较少被关注。受精神疾病困扰,林奕含大学期间两度休学,而最终也未能获得本科学位。2009年7月,林奕含通过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被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录取。10月,林奕含首次选择休学。2012年,林奕含重新参与大学入学考试,被国立政治大学录取,然而不久后,林奕含再度休学。对于自己因精神疾病而受挫的学业,林奕含一直无法释怀。严重的精神疾患还影响了林奕含与父母、朋友恋人的关系。她曾表示:“這個疾病它剝削了我曾經引以為傲的一切,我曾經沒有空隙的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原本可能一帆風順的戀愛,隨著生病的時間越來越長,朋友一個一個離去,甚至沒有辦法唸書,而我多麼地想要一張大學文憑。”“每天至少有兩三次,不用看臉書,就強迫似地想著他們的人生⋯⋯就算再簡單的事情,我也很想經歷。那是我應該要去的地方,本來的歸屬,可是因為我的病,沒辦法抵達”。写成并出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可能给林奕含带来了一些安慰,但可能也只是一丝.
(4):对读林奕含与王德威关于胡兰成的论述
在这里,我希望能通过对读林奕含与王德威关于胡兰成的论述,以更深入地理解林奕含的观点。选择王德威,是因为林奕含本人很喜欢王德威的作品【1】,而他们又恰好都讨论过胡兰成。
对于胡兰成,林奕含曾这么评述:
“胡蘭成或李國華這些人,你可以說他們的思想體系非常畸形,可是,你能說他們的思想體系不精美,甚至,不美嗎?因為,引胡蘭成他自己的話,他說他是「既可笑又可惡」,因為他的思想體系如此矛盾,以至於無所不包,因為對自己非常自戀,所以對自己無限寬容。這個思想體系本來有非常非常多裂縫,然後這些裂縫要用什麼去彌補?用語言,用修辭,用各式各樣的譬喻法去彌補,以至於這個思想體系最後變得堅不可摧。”
王德威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胡的同辈鲜少有人能及得上他的文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相悖的道德律令、矛盾的意识形态糅合一起,而且还点染得饶有风姿......胡兰成的危险性--以及他暧昧的诱惑力--不容小觑"【2】
王德威对胡兰成的论述是基于他对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的认识的。经由胡兰成这一案例,王德威试图诘问:
“如果抒情传达的是一个人最诚挚的情感,它如何可能成为胡兰成叛国、滥情自圆其说的手段?抑或胡天生反骨,他的行为唯其如此叛逆,才表现了他的真性情?如果胡对个人行止的表述如此情深意切,他到底是发挥了抒情写作表里如一的力量,还是透露了抒情写作潜在的表演性——以及虚构性——的本质?胡兰成的个案是遮蔽,抑或揭露了传统中国诗学中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这一观念?..“【2】
王德威的问题与林奕含对“文学是否是巧言令色而已”的质疑彼此呼应。
【1】林奕含《石头之爱》
【2】王德威《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艺术家》
在结束之前,我想提出最后两个问题
首先,在阅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我们是否获得了一种审美的快感?如果是的话,从阅读伦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快感道德吗?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林奕含在访谈中曾表示:
“當你在看新聞的時候,如果你看到那些所謂受害者和所謂的加害者,那些很細的對白,那些小旅館還有小公寓的壁紙花紋,那些腥羶的細節,你鐵定是看不下去的,可是今天在這個小說裡你卻看得下去,為什麼?因為你在其中得到了一種審美的快感,有一種痛快,它是既痛且快的,我誤用儒家的一句話,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你明知不該看,可是你還是繼續看了下去,這個審美的快感就是我今天想要談的。”
最后,该如何看待林奕含 “我不想與那些所謂大的詞連接,也不想與結構連接”的观念?
您还可以从竹白 阿卡姆讲座 https://tilanqiao.zhubai.love/ 订阅我,或从spotify/苹果播客/小宇宙收听音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