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魚香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读影志】“你去死吧,为了好玩”

魚香
·
·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黑镜》第三季,前些日子整理视频App时找到一集存了好久没看的《黑镜》——SE3EP6《Hated in the Nation(全网公敌)》,一个关于网络暴力的故事。

Garrett Scholes的舍友因在社交网络上错将有学习障碍的人对她所做的一些行为视为性骚扰发帖而遭受辱骂,她因而神经衰弱,割腕自杀,Scholes救下她,设计了一个精巧的游戏“The Teeth of Consequence”。

互联网世界永不无聊,层出不穷的热点让网民们每天都会有恨到“给老子死”的人,在社交网络上用Hashtag(标签)#DeathTo 带上Ta的名字发帖,那个人遂成为「全网公敌」,在当天死去。

至此,表面看似是“Game of Consequences”,但游戏还未结束,终局是一场“泄愤者大屠杀”,所有参与讨伐「全网公敌」的网络键盘侠们才是终极目标。

看完这集的后两天,手机弹出一则消息,满脸问号,一个恍惚没站稳。

是雪莉啊?

雪莉啊。笑起来全世界的雪仿佛都会融化了的雪莉,虽然没太多关注她,但也是会存下好看照片,会拿着她的照片去烫头的好看雪莉啊。勇敢对抗网络“道德警察”的雪莉,说着“我这样怎么了吗?关你什么事?”做自己的雪莉啊。

✧ 也曾用Sulli的照片做过头像

在此之前看到关于她的热搜讨论也是近乎所有推文都提到了的“No Bra”争议。

还是中学生时,我就听家里的姐姐说到,“穿不穿内衣走在街上都是个人自由的”。好几年过去,都从3G迈入5G了,人们思想的带宽却好像越变越窄。

不知雪莉看到那些恶评时,会不会也难过于人类开心地贬损他人的模样,通过网络暴力获得快感的模样?

够糟糕了吗?

X博士的推文从另一角度呈现了一场在韩国Ilbe论坛上对雪莉的逝去毫无尊重可言的黑暗“狂欢”。


Ilbe,这是一个韩国极右Trolls聚集地,和4Chan、前段时间因美国枪击案被关停的8Chan一样臭名昭著。

一些报道和文献描绘了Ilbe的极右用户画像:

以男性为主,他们年轻且受过高等教育,匿名,擅用Meme,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其35%的用户年龄在21-25岁之间 (Pearson,2013)。

他们厌女,将韩国女性称为“Kimchi Bitch(泡菜婊)”,形容她们物欲拜金、崇尚西方文化;他们性骚扰,传播未经许可拍摄的女性色情图片(Pornography在韩国是非法的),喷所有的女权主义者是“Megalians”(Megalia论坛为反击Ilbe的前身DC Inside上的谣言而生,最初是韩国女权主义者们的阵地,后因拥护极端女权主义而饱受争议,2017年已被关闭)。

他们仇视性少数群体,具有极强的韩国男性优越感,贬低嘲讽一切挑战其父权的存在。

他们仇外,种族歧视,反对移民,还称中国人是“Cockroaches(蟑螂)”。

他们政治右倾,反朝鲜,在2012年韩国总统大选时进行支持右翼领导人朴槿惠的政治动员。

……

他们是在屏幕内剑拔弩张的喷子,是在屏幕外被生活碾压的懦弱者。

Mic一篇2017年的报道认为Ilbe的崛起与韩国复杂的政治局势有关。

青年群体缺乏经济上的话语权,他们在紧缩的劳动力市场和高失业率下谋生,仇恨跟自己“抢饭碗”的移民,认为自己活得还不如父辈。

而他们的上一辈是“386世代”——大约生于60年代,80年代上大学,在90年代步入30岁——是推动了80年代韩国Minjung(民主化)运动的一代人。我们可以在许多韩国影视中看到相关背景,比如《请回答1988》第五集,宝拉参加学生游行;2017年的韩国电影《A Taxi Driver》讲述的是运动之一的光州事件。光州事件以暴力镇压为结尾,因而这代人对“青瓦台”有着深深的不信任。但政治失意,经济有偿,几十年间,韩国在强权政治下经济腾飞,完成了“汉江奇迹”,从战后废墟跃居发达国家。

不难理解为什么Ilbe上的Trolls常以卢武铉(Roh Moo-hyun)做嘲讽Meme,这位韩国前左翼总统、人权律师是备受“386世代”尊敬的,2013年的韩国电影《辩护人》便是以其为原型。

于是这群年轻的右翼选民将选票贡献给朴正熙之女朴槿惠(Park Geun-hye),2012年韩国总统大选,Ilbe也因其对朴槿惠的支持和政治动员“声名大噪”,就像Mic的报道中提到的迷惑:“人们通常认为保守派不可能是年轻人,许多政治家认为所有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应该是自由主义者。”,但他们选出了一位腐败的保守派领袖。

而现任总统文在寅(Moon Jae-in)是卢武铉的密友,他上台后,Ilbe汇集了更多极右年轻人。

即使朴槿惠执政期间韩国青年失业率飙升,经济持续低迷,这群失意的匿名者也毫无踱步转向的意思,2018年韩国民众以为“爱豆”庆生的方式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广告为文在寅庆生后,他们用卢武铉的Meme替换视频画面也投放了广告进行嘲讽,甚至也用卢武铉的Meme在雪莉离去后毫无底线地进行调侃。

就像《Hated in the Nation》中所呈现的——公众得知「全网公敌」会死去后并未停下为讨厌的人贴上“#DeathTo”的仇恨标签,理由甚至十分简单——“A joke thing/For fun”。仇恨,仅仅是一种好玩的体验。

或许网络如同高倍放大镜,放大了局部细节,人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多观察,更别提建立沟通,只想上演一出脸谱化戏剧,满足于扮演掌握生杀大权的键盘法官,占领高地,不符己见的一律处以极刑。

人性是多面的,哪怕是那些恶臭的Ilbe匿名喷子,现实中也是多面体。自己尚有弱点,却又为何对一个个陌生的人充满苛责与仇恨?黑暗无光,不去努力发光,却要全世界都一起陷入浓稠黑暗。

敲字发泄,轻而易举,因而翻看评论区,我常有一种“为何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的政治抑郁感。

可切换到现实世界,又总能看到小细节里大多数人类情感的真实。

月初在台湾时,Guide是个热心肠的人,许多景点公共交通不便,他会主动搭载等车的游客。有一天我们的车里坐着来自德国、印尼和大陆的旅客,大家一路聊天。我想,国籍、种族、语言等不同,但人类的情感还是共通的啊。比如能够搭到车,大家都一样会感谢热心司机;遇见文化冲突时,在德国旅客脸上看到了一样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讨论“某语言难学吗?”时,非母语人士会一样感慨“It's impossible for me..!”……那些只会在网上嘲讽当事人的行为有多蠢/不可理喻的人会否想过,有时在相同的场景下,自己也许会做出相似的反应。


虽然仍不知雪莉离开的原因,但她因为不迎合“道德警察”的教条而遭受荡妇污名,朋友也会连带着一起被骂,陷入抑郁,也是真切发生过的,想来还是好心疼。

人与人的困境各不相同,哪怕无法做到同理心,至少也应做到尊重。

最后分享一些近日捕获的温暖。

也经历着情绪漫长的泥淖期。“Move on.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Life goes on…”的鸡汤对我统统失效,但亦收获一则建议很有帮助,她说,不用克服和对抗你的情绪,试着和它相处,拥抱它,感受它。

还有一段给了我很多力量的话。

Sulli啊,谢谢勇敢的你作出的努力。


Reference:

✧ Kelly KasulisLens. Inside Ilbe: How South Korea’s angry young men formed a powerful new alt-right movement. Mic. https://www.mic.com/articles/184477/inside-ilbe-how-south-koreas-angry-young-men-formed-a-powerful-new-alt-right-movement

✧ Lee, H. (2019). Digital War of South Korean Netizens in New York City: From Tweets to a Billboard Advertisement, and an Alt-Right Online Community. IAFOR Journal of Media, Communication & Film, 6(1). https://doi.org/10.22492/ijmcf.6.1.01

✧ Rachael Krishna. The #MeToo Era Is Happening In South Korea Whether It’s Ready For It Or Not. BuzzFeed News. https://www.buzzfeednews.com/article/krishrach/south-korea-gets-its-metoo-moment

✧ "Megalia".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galia

✧ "汉江奇迹".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漢江奇蹟

✧ "Minjung".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jung#Movement_influences


©部分图源网络

©未经许可请勿私自转载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