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社會與鴕鳥政府
前陣子屏東縣政府通過登山自治條例,規定入山申請需具備急救證照,此舉形同限制人民親近山林的權利;同一時間點,基隆市政府也公告潮境公園夜間禁止潛水、浮潛等水上活動。
追尋歷史脈絡,入山管制是戒嚴時期的產物,為防止匪諜潛逃山區、管制ˋ社會安全的法條。已解嚴30年的如今,卻仍遺留如此不合時宜的規定。而若干年前的張博威山難事件,家屬認為政府搜救不力,後續的國賠紛爭,更形成登山界與政府間的隔閡。
而最大的癥結在於公部門與社會的心態,每當山難發生,社會總是撻伐遇難者冒險心態,輿論政府應該禁止登山活動,避免浪費搜救資源;政府也怕惹事生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立法限制入山申請、禁止山區水域活動等手段。
台灣是四面環海、豐富山林生態的島嶼,政府一面大力鼓吹台灣的山林之美,卻又不讓人民親近山林。或許,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就是一個家父長治的社會結構,權力較大者喜歡約束相對低位者的行動,中國的社會管控、台灣的法令限制、升學主義......,在許多社會現象中,可以嗅出相同的文化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