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儲在干政嗎?——淺析大馬柔佛州王儲政治意見的正當性
英國王室其實擁有發表政治意見的皇室特權,但他們極少表態。縱使難得說了幾句話,也不見得會受民眾歡迎。
2005年,一位英國記者蒐集了查爾斯王儲寫給工黨政府的多封信件,要求政府依據《資訊自由法》予以公開,但遭到拒絕。於是,他透過長達十年的訴訟程序,終於等到高庭的判決:信件應予以公開。這項判決也使王儲的「政治行為」受到公民檢視。
與此同時,王儲也被爆出曾透過許多組織遊說政府、表達意見,導致英國王室受到批評,認為王室不應過問「政府主管的議題」,王儲此舉有干政之虞。
不僅如此,英國脫歐期間,王室成員發表任何意見,都被視為是「罕有的現象」,而這些意見也引起社會的部分反彈。
我也讀到一些支持王室成員意見的報導和資料,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女皇對意識形態與王室相近的政黨也未表態支持。
理想中,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王一般上只是國家形象與禮儀之象徵,並無實權,也不應該主動介入政治事務。因此,英國女皇與王儲在面對公共議題時,往往得小心翼翼,以維護王室與議會民主間的關係。相較之下,馬來西亞的君王們(州元首)在政治場域裡卻擁有更高「曝光率」,同時也非常積極「介入」公共事務。其中,柔佛王室無疑最具代表性。
柔佛王室發表政治意見早已不是「罕有現象」。實際上,蘇丹還曾對柔佛州州議會發出諭令,指導了許多公共決策。近日裡,柔佛王儲在社交媒體上呼籲選民「引擎沒壞別換船」,宣稱王室可以「引導好船長」,被普遍認為是對國陣政府的公開支持(但王儲否認這種說法)。
有趣的是,納吉自2014年陷入一馬醜聞後,柔州王室曾帶頭公開批評國陣政府,甚至揚言柔州有權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不僅如此,柔州蘇丹在一次公開場合中,也巧妙地迴避首相納吉、不與他握手,而這一幕也被認為是王室對國陣政府的無聲抗議。想當然耳,王室的這些言論、舉動,也獲得反對國陣的群眾支持。如今,王儲一反常態,公開呼籲選民別換舊船(國陣),自然引起民間諸多質疑。誠然,王儲此舉可能是對馬哈迪在其任內削弱王權的不滿所致,但馬哈迪此舉能否削弱王室與巫統之間的依存關係則值得深論。
馬來王室與巫統之間本來就有極深的淵源。暫且不論巫統誕生於柔佛皇宮之中,在去殖民的過程中,巫統更代表(並且捍衛)馬來統治者以及馬來族群的地位與權力,反對英國政府推出的「馬來亞聯邦」計劃。在1940年代,王權與馬來民族主義就被現代政治力量巧妙地串聯在一起,而兩者交融的權力結構也一直延續至今,也形塑了馬來社群對國家、政黨、族群的認同。換句話說,巫統或國陣需要王室來凝聚馬來族群的民族認同,王室也需要巫統代表的現代政府繼續維持他的傳統權威。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王室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力。尤其當馬來族群面對現代化衝擊時,虔誠的伊斯蘭教信仰,以及作為伊斯蘭教領袖的蘇丹,常常被視為一種調適人心、穩定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也引導了馬來族群的日常行為、價值判斷、工作倫理等各方面操守,也成為他們私人,乃至公共生活的重要依據。對於傳統馬來社群而言,蘇丹的地位就如他們的信仰一樣,是堅定且難以動搖的。在這種情況下,王室發表政治意見,或者給予政策指導,一般民眾或政府官員常常要嚴正以待——他們不僅是傳統王權與宗教力量的再現,對政治團體而言,他同時也作為政治上的利益團體,在實踐權力與資本的交換。
在君主立憲制國家裡,柔佛州王室的言行固然有干政之虞,但在政治現實中,這毋寧是法理權威與傳統權威交互運作的結果。現代政治體制沒辦法完全取代王室的功能,某種程度上還需要仰賴王室發揮穩定社會、建立民族認同的作用。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那些針對柔州王儲言論的討論,只反映了民眾對王儲政治立場的認同與不認同,而極少檢視其言論的正當性,更別說批評他是否干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