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博說明會所體會到職場上該具備的三個能力
3/7~3/10台南就業博覽會,我到成功大學分別參加了台達電 、聯發科、華碩、南亞、大立光及亞馬遜之說明會,耳濡目染許多業界所需要的能力,並以我的筆記重現當時的思維。
表達力:
一個100分的案子搭配50分的簡報,那可能只有80分,如果一個50分的案子搭配100分的簡報,別傻了,老闆看得出來!
如何報告、如合闡述一個專題、一個專案,對於大學生為何如此重要?如果你是(工學院)學生,那麼你應該經過專題向科技部申請過程在熟悉不過了,通常在這時候應該忙得焦頭爛額,希望能寫出完美的計畫書爭取經費。
上台報告、專題展時向評審介紹自己的作品、又或者在網路社群中發問,表達是你與外接接觸的第一媒介,沒有人有義務該為了解你的專案進行調查調查,沒有義務要幫你解決問題,也沒有義務提醒你哪裡表達得不好,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
預設立場
做科學的如我或者是一些某方面領域的學生常常自以為對方了解的說出一些概念或專有名詞,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造成雙方的尷尬。在社群網站中也很常見,比如說我在畫平面設計圖時遇到問題,將圖檔上傳到社群求解,這時也應該先站在另一個的角度去思考,主動將格式版本調低在上傳,避免打不開圖檔的狀況發生。
不說沒人知道
近幾年社群網路是社會建立連接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如果可以好好應用這個能見度極高的平台也可以為自己謀得多機會[1],最近看完『矽谷阿雅 +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Brian: 探索職涯 & 美國科技業經歷』[2],讓我更加確定善用社群增加機會,當身旁的朋友、同事、主管、教授知道你想要做什麼或者想要什麼工作,就有很大的機會在他們有空缺時找上你。
80/20法則: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80%的財富被聚集在20%的人身上』這句話吧,當講者提到80/20法則時,讓我想到曾經閱讀<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中裡面所提到類似的概念『考試內容中有80%來自課本20%的內容,所以揣摩出老師要考什麼就好』,我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問了幾個同學,得到的答案確實是如此,某些會考試的學生,並不是埋頭苦讀,而是抓到考點。
用數學中”收斂“來解釋,將老師講述內容、講義、小考、作業…當作輸入,誰能夠透過這些訊息較快速收斂到最重要的20%內容,誰就有更高的機率拿到更高分,不管學習成效與否,都已經成功達到目的。
沉沒成本、機會成本與人生時薪
接下來介紹幾個我常用的概念來幫助自己做決策。
沉沒成本:意指已付出,無法在收回之成本。 機會成本:即放棄的選擇中價值最高的。 人生時薪:以個人所得、精力、專業等除以時間之價值轉換。
每個人的人生時薪都應該有150元/小時。先前常看到電視中報導某某優惠導致民眾大排長龍,但仔細想想,若以人生時薪來計算,優惠常常不足已彌補損失。
再舉一個校園中的例子,我曾經在校園二手社團中販售過物品,如果賣的是價值幾百元的物品(EX原文書),那麼我叫可以接受離我比較遠的地點,但如果賣的是價值幾十元的商品,考慮到時間機會成本,那麼我堅持選擇在圖書館。又若我拿著商品等待一直未出現的買家,心理惦記著XX週賣的午餐,想著如果現在過去,排隊可能要只要5分鐘,但如果晚5分鐘過去,排隊可能要10分鐘,所面臨的沉沒成本=未賣出的書籍+等待的時間,機會成本=等待的時間+花更多時間排隊,那麼應該立馬離開,而且下次就有理由可以請買家配合我的時間地點出現拉XD
T型人才:
當ASUS 的 territory marketing manager, Nico Liu 簡報中出現T型人才時,想起T型人才是我大學規劃的一部分,那麼什麼是T型人才呢?
“ — ”代表有廣博的知識,“|”代表有知識的深度
T型人才是由哈佛商學院教授巴登所提出,跟先前常看到的斜槓有點類似,但我覺得不同的是,斜槓注重培養多重技能,並有多重職業;而T型人才是擁有多重技能與思維,進而融合廣博的智慧產生出創新。
身為工學院的學生,雖然時常被必修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我相信水平的發展絕對有助於應付未來的多樣性,因此我有空時會選擇那些外系看起來有趣(ㄧㄥˋ)的課程,多跟外系同學合作,藉此提升我的水平知識。
技能交換
每個人能夠學習的技能有限,但可以透過交換的方式,互相學習,即可快速學到技能。這個想法一直在被我應用,必須先具備一定的技能。比如說之前參加營隊,剛好有組員很會製作模型並渲染成電視廣告會出現的那種產品貌,而我剛好本系是機械系,所學建模軟體以功能為導向,於是我就向他詢問如何使用渲染軟體,也將我原先的一些經驗傳給他,相信這種互換技能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也是雙贏的。
近期認識一個財管系的學姊,跟他聊聊後發現他正在用python計算一些數據(存在database中),但無奈無程式背景,學習起來也顯些吃力,又剛好我最近正在學習database相關操作,也想拓廣經融相關知識,於是我就提出我幫他看程式,他給我一些知識交換。(還在等學姊忙完XD)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