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gela Ch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在英國的那些年:典型的英國行為

Angela Chen
·
·
英國人除了喝茶,最常出現的典型行為還有:喜歡排隊、喜歡談論天氣、常說抱歉、過度重視禮節、喜歡上酒吧及對皇室忠誠等等。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名為「奇怪的英國人」,「奇怪」這字眼帶著些許負面的觀感。外國人眼中的「奇怪」,當地人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典型」或許更恰如其分。

在我眼中,典型的英國人除了愛喝茶,有些行為模式或生活習性明顯有別於其他其他國家,更影響她的殖民地或移民國家,這些差異有些來自歷史文化,有些則源自氣候環境。

除了喝茶,英國人常出現的典型行為還有:喜歡排隊、喜歡談論天氣、常說抱歉、過度重視禮節、喜歡上酒吧及對皇室忠誠等等。

白金漢宮的衛兵交換儀式,英國倫敦。(作者拍攝)

1. 喜歡排隊

台灣人喜歡排隊,無論是限量美食或因疫情所需的口罩及快篩檢劑,總可見到蜿蜒的隊伍,繞過一個街角又一個街角。英國人更愛排隊,地下鐵、自助餐廳、酒吧、廁所等大家都乖乖排隊,即便很少滿座或需久候的公車,儘管只有一個人,也會耐心依序地在站牌旁排隊。

英國人之喜歡排隊,可能與其追求秩序、公平及平等的民族性有關,插隊的行為在英國總會引來斥喝。不像在台灣,等車如有人插隊,即便生氣,但大多數人選擇睜隻眼閉隻眼。

Treglown博士針對英國人的排隊行為進行研究,發現英國人的確較喜歡排隊,且與日本人不相上下,他總結:「英國人對排隊有著浪漫的想法 (They have this romantic idea of queuing.")」。排隊浪漫,難怪英國人喜歡排隊。(台灣人如果有納入研究,應該也會名列前茅吧!)

我到英國,第一個學會的新單字,就是「Queue」。Queue可以是動詞,是排隊的意思,也可以是名詞,是隊伍的意思。在公共場所或是日常對話,常會看到聽到這個字。

We hate to admit it, but Brits aren't the best at queuing


2. 喜歡談論天氣

英國人喜歡用"How's the weather?"開啟話題。為什麼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除了天氣變化莫測,也與英國人保守及慢熟的民族性有關,因為「天氣」不涉及個人隱私,最容易成為社交破冰的話題。

在英國的那些年,養成見到老師或進研究室以天氣問候的習慣,除"How's the weather?",也常說"Isn't it cold?"、"Nice weather today!"、"It's so windy."等等。為此,學會很多形容天候的單字,例如:foggy、misty、humid、showery、cloudy等等,特別適用於英國。

就像台灣人碰面會問「吃飽沒?」,我們預期的答案是「吃飽了,謝謝!」,而非「還沒吃」或「我吃了滷肉飯和魷魚羹」。英國人談論天氣也是如此,純然是禮貌問候或展開話題。因此,不必大費周章形容你在路上遇到的大風大雨或刻意回應對方關於天候的對話。

英國倫敦海德公園(作者拍攝)

3. 常說抱歉

英國人最常掛在嘴上的就是"Sorry"或"I am sorry",遲到要說、插嘴要說、打嗝要說、借過要說、壞天氣要說、聽到壞消息要說、打擾別人要說,甚至被別人打擾也要說。"Sorry"就像英國人的口頭禪,讓英國人好像總是在道歉。

我們對「Sorry」這個字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對不起」或「抱歉」。我在英國的那些年,逐漸體會「Sorry」的箇中三昧,是個過度簡化且落於俗套的字句,有時連英國人也聽不下去。

記得有位老師傷心地提及她家老狗安樂死的事,我隨口回了:"I am sorry!",她立刻反問:"What are you sorry for?"。此後,如遇到類似的對話,偶爾也會回應:"I am sorry to hear that."或"It's so sad."。

如果查閱劍橋字典,英式英文的sorry是「覺得悲傷、同情或失望,特別是發生不樂見的事」,但美式英文的sorry則是「當自己做錯時,禮貌地表示歉意」。由此可知,這是語言差異帶來的誤解,而非英國文人總是在道歉。

當"I'm very sorry"或"I'm so sorry"不足以表達自己的sorry,"I'm extremely sorry."、"I'm terribly sorry." 或"I'm awfully sorry."就可以派上用場。我的指導教授常找不到我給他的論文,他總說"I'm extremely sorry.",我心知肚明,這只是客套話。

Why do the British say 'sorry' so much?


4. 過度重視禮節

除"Sorry",英國人也常說"Thanks"或"Thank you"及"Please"。

英國人在接受服務之後,無論父母或公車司機,總習慣說「謝謝」;在提出需求之時,也習慣用「請」開場,遠近親疏亦然,充分展現英國人對禮節及禮貌的重視。如果說話大而化之,沒注意這些細節,就會被說是"rude"(粗魯)。

英國人習慣在進門時為下一個人把門,無論認識與否,也不論遠近,直到那人接手為止。有時看到有人遠遠地等在門邊,只好快步跑去接手,擔心讓人久等。回台灣我依然如此,但有些人看我把著門,就快速一閃而進,連聲謝謝都不說。

英國男士待人接物總是彬彬有禮,展現lady first的紳士風度,進出大門、搭乘電梯或公共交通工具等,大多禮讓女士(及長者)先行,即便我的指導教授對我這個學生亦然。

如果你在英國打了個噴嚏,周遭的人見狀都會說"Bless you",祝你身體健康,別因為打個噴嚏而生病或靈魂出竅。英國人會交叉食指及中指(keep fingers crossed)代表祈祝好運,但說謊時,會將交叉的手指放在身後,期望不會被抓包或不會因此帶來厄運。

英國人也非常重視隱私,朋友之間不會公開討論薪水、婚姻、宗教或政治的議題,但聚在pub喝酒或老太太一起喝茶打毛線時,則是八卦不斷。

因為過度重視表面功夫或對他人的道德要求高過自己的行為準則,英國人常被戲稱是"hypocrite"(偽君子),英國作家Alan Bennett也自嘲英國人最擅長的就是耍嘴皮子("In England, what we do best is lip service")。

將交叉手指放在背後,祈求說謊不會帶來厄運。(照片來源:Toa Heftibe on Unshplash)

Radio 4 in Four - Alan Bennett: I am English. I am a hypocrite - BBC Sounds


5. 喜歡上酒吧

常有人戲稱,英國每個鄉鎮一定有教堂chapel及酒吧pub,可見宗教及飲酒對英國人的重要性。

Pub是public house的簡稱,意即家人朋友聚會社交的場所。在pub不只看到年輕人,白天也可見到老人或推著嬰兒車的婦女,與法國咖啡廳的氣氛類似。

Pub不只喝酒聊天,很多pub也供應午餐,可吃到價廉物美的傳統英式料理,如,烤牛肉 roast beef、炸魚及薯條 fish and chips、牧羊人派 Shepherd's Pie等等,有些大型的pub還兼營旅館。

Pub雖然甚麼酒都賣,但英國人大多喝啤酒。我字典裡的啤酒就只有beer,不知道draught是甚麼?不知道ale、lager、bitter、stout、porter或shandy是甚麼?一開始,每當自己去吧台點酒,只能看水龍頭上哪個logo熟悉就點甚麼,最常點的就是綠色的Carlsberg或Heineken及黑色的Guiness,都不是英國品牌。("draught"指直接來自啤酒桶,用壓縮把手打出的啤酒,其他的英文單字是指不同種類的啤酒)

Pub點酒通常以pint(品脫,568ml)為單位。學校的Pub比外面便宜,half pint約1英鎊(當時約新台幣4-50元,視啤酒類型,價錢不等),較可樂及果汁貴,但與咖啡差不多。每次與指導教授meeting結束,他總邀我們到pub喝個小酒,每次也都由他請客,不像英國人總是輪流請。

英國的Pub不像美國的Bar有桌邊點酒送酒的服務,得自己到吧台點酒取酒及付款。依規定晚上11點打烊,10點半左右(各酒吧時間略有不同)會聽到老闆敲鐘大喊last order或last round,此時又會蜂擁一群酒客到吧台點酒。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酒店關門就走人」(I leave when the pub closes),雖平鋪直敘,但意寓深遠且耐人尋味,也表現出他的淡泊及瀟灑。

位於倫敦柯芬園Covent Garden的The White Lion英式傳統酒吧。(作者拍攝)

6. 對皇室忠誠

即便英國皇室頻傳花邊新聞及小道消息,還耗用大量經費維持皇室的運作,英國人及大英國協對於尊崇英國皇室仍存在歧見,但多數英國人還是支持皇室。

高齡96歲在位超過70年的伊麗莎白二世,是目前世界上壽命最長且在位最久的國家元首(君主),她的舉止高雅得體,親民愛民,更受到英國民眾的愛戴。

我在英國的那些年,每年六月的倫敦總是很歡樂,因為某個周六就是女王生日,當天會有閱兵遊行,女王也會有公開演說。倫敦市中心張燈結綵,許多仰慕女王的英國人及來自各國的觀光客,簇擁至白金漢宮及海德公園周邊,摩肩擦踵,非常熱鬧。

女王生日到底是那一天?伊麗莎白二世是在1926年4月21日出生。但自18世紀中葉起,有心的英國君主就制定雙重生日,真正的生日與家人共度,官方的生日則訂於六月的週六,選在舒適宜人的夏令時光,普天同慶。

英國國歌是"God Save the Queen",目前仍是大英國協部分國家的國歌,女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013年伊莉莎白二世加冕滿60周年,倫敦。(作者拍攝)

英國國歌 God Save the Queen


小結

除上述典型行為,英國人不喜歡打傘,即便下雨也常淋雨;英國人對溫度的敏感度也不高,同一時間可以看到路人甲乙丙丁穿著春夏秋冬的衣服。

英國人(特別是男性)常將冷笑話或話中有話當作幽默,在很多英國影集或議會質詢現場都可以意會。(請讀方格子Alvin Lin 的「什麼?有人把英國議會質詢當電視情境劇在看?」)

除了行為,英國人的居家生活飲食習慣也有其經典之處,且待我之後慢慢道來。

溫莎城堡的聖喬治禮拜堂,哈利王子與梅根及在此舉行婚禮。(作者拍攝)


CC BY-NC-ND 2.0 授权